书籍详情
大师国学馆:刘师培经学教科书
作者:刘师培 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ISBN:9787206083228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大师国学馆: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分两册。第一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其内容为:第一 课至第二课为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第三课至第八课论孔子以前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 之传经及尊崇《六经》之原因,第九课至十五课论两汉经学及传授。第十六课至二十四课论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及传授。第二十五 课至二十九课论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三十课至三十六课论清代经学及传 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其内容为:第一课至第七课论《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第八课至二十一课释 彖辞、爻辞、象、传、筮法、互体、卦变及比例,第二十二课至三十三课论《易》与文字 、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第三十四 课至三十六课释《易》之文词与音韵。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汉族,江苏仪征人。1902年中举,l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并改名光汉,参与反清宣传。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l919年11月20曰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
目录
第一册
序例
第一课 经学总述
第二课 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 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 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 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 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 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 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 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 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 两汉《论语》之传授附《孟子》、《学》、《庸》
第十五课 两汉《孝经》之传授附《尔雅》
第十六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
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二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十三课 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 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 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 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 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 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九课 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三十课 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 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 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 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 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 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三十六课 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册
弁言
第一课 《易经》总义
第二课 《易经》卦名
第三课 卦名释义
第四课 论《易》卦之作用
第五课 释三《易》
第六课 释《周易》之旨
第七课 论《易》有三义
第八课 释《彖》辞
第九课 释爻辞(上)
第十课 释爻辞(下)
第十一课 释《易》象
第十二课 释《十翼》
第十三课 说筮法
第十四课 说互体(一)
第十五课 说互体(二)
第十六课 说互体(三)
第十七课 说互体(四)
第十八课 说卦变(一)
第十九课 说卦变(二)
第二十课 说卦变(三)
第二十一课 说比例
第二十二课 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
第二十三课 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
第二十四课 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
第二十五课 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十六课 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
第二十七课 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
第二十八课 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
第二十九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一)
第三十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二)
第三十一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三)
第三十二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上)
第三十三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下)
第三十四课 论《易》词(上)
第三十五课 论《易》词(下)
第三十六课 释《易》韵
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蔡元培
仪征刘先生行述陈钟凡
序例
第一课 经学总述
第二课 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 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 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 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 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 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 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 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 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 两汉《论语》之传授附《孟子》、《学》、《庸》
第十五课 两汉《孝经》之传授附《尔雅》
第十六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
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二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十三课 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 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 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 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 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 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九课 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三十课 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 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 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 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 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 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三十六课 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册
弁言
第一课 《易经》总义
第二课 《易经》卦名
第三课 卦名释义
第四课 论《易》卦之作用
第五课 释三《易》
第六课 释《周易》之旨
第七课 论《易》有三义
第八课 释《彖》辞
第九课 释爻辞(上)
第十课 释爻辞(下)
第十一课 释《易》象
第十二课 释《十翼》
第十三课 说筮法
第十四课 说互体(一)
第十五课 说互体(二)
第十六课 说互体(三)
第十七课 说互体(四)
第十八课 说卦变(一)
第十九课 说卦变(二)
第二十课 说卦变(三)
第二十一课 说比例
第二十二课 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
第二十三课 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
第二十四课 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
第二十五课 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十六课 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
第二十七课 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
第二十八课 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
第二十九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一)
第三十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二)
第三十一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三)
第三十二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上)
第三十三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下)
第三十四课 论《易》词(上)
第三十五课 论《易》词(下)
第三十六课 释《易》韵
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蔡元培
仪征刘先生行述陈钟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