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道教概论
作者:孔令宏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01
ISBN:9787308116619
定价:¥4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笔者孔令宏所著的《中国道教史话》于1999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出现了若干篇书评,获得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初版印刷的6000册已销售一空,很多读者与他联系希望购买,他却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因而有了把《中国道教史话》修订再版的想法。在浙江省2010年重点教材建设申报时,他申报了《道教概论》并获得批准。但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拖延了一年多才邀请几位学人一同来参与修订。本次修订由他起草提纲和体例,以《中国道教史话》为底本进行修订,修订的基本原则是,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教材和大众读物,能反映1999年以来道教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
作者简介
孔令宏,男,1969年生于云南,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哲学家联合会、国际宗教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入选者。浙江省社科规划办哲学学科评审专家,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专家。山东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百三十多篇,个人专著有《道教新探》、《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从道家到道教》、《宋明道教思想研究》、《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中国道教史话》。合作著、编著作有《江西道教史》、《丹经之祖——张伯端传》、《民国杭州道教》、《武义温泉养生与叶法善道教文化》、《中国哲学史纲要》、《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管理》等十一部。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奖。曾经到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在哈佛大学等二十余所世界著名大学进行三十余次学术演讲。
目录
第一章 道教的渊源与产生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列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稷下道家与黄老道家
第五节 秦汉道家与魏晋玄学
第六节 《太平经》与太平道
第七节 五斗米道
第八节 《周易参同契》
第九节 汉代至三国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援道入术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老子的被神化与《西升经》的道教思想
第二节 葛洪的道教理论建构
第三节 上清经与上清派
第四节 灵宝经与灵宝派
第五节 寇谦之的新道教
第六节 陆修静的道教理论建构
第七节 陶弘景对道教的贡献
第八节 《阴符经》的思想与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九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十二少十二多”与养生术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三章 隋至中唐时期道与术结合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隋至中唐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重玄哲学
第三节 外丹学的发达
第四节 司马承祯的服气养命论与坐忘修心论
第五节 吴筠的神仙可学论与形神可固论
第六节 《清静经》等道经的心性修养论
第七节 内丹的酝酿
第八节 隋至中唐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黑火药的发明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四章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汇聚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阴符经》思想的诠释与发展
第三节 道教政治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杜光庭对道教的集大成贡献
第五节 斋醮的发展
第六节 钟吕陈抟学派的内丹理论建构
第七节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玉皇大帝是如何诞生的?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五章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与术圆融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太一教、大道教和真大道教
第三节 白玉蟾对金丹派南宗的发展
第四节 全真道的建构与发展
第五节 全真道与南宗的交流及其在元代的发展
第六节 净明道
第七节 正一道的成型与科仪之学的成立
第八节 张三丰与隐仙派
第九节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神仙的内涵与分类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六章 明代中期至清代循道化术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明代中期至清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的流行
第三节 正一派的转变
第四节 东派与西派的双修功法
第五节 明清龙门派的发展
第六节 闵一得与嗣龙门派
第七节 中派与黄元吉的丹道思想
第八节 傅金铨的双修思想
第九节 女丹
第十节 明代中期至清代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全真道的传戒与正一道的授策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七章 现代和未来道教的诠道改术
第一节 陈撄宁的仙学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节 易心莹的教理之学
第三节 现代道教在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不同发展
第四节 道教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第五节 道教的精髓
第六节 道教如何适应当代社会及转变为世界性大宗教的可能性
小贴士 道教风水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八章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道教名山与宫观
第二节 道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道教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
第四节 道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第五节 道教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
第六节 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
第七节 道教的特质及对宗教的多维度思考
小贴士 道士的素质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列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稷下道家与黄老道家
第五节 秦汉道家与魏晋玄学
第六节 《太平经》与太平道
第七节 五斗米道
第八节 《周易参同契》
第九节 汉代至三国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援道入术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老子的被神化与《西升经》的道教思想
第二节 葛洪的道教理论建构
第三节 上清经与上清派
第四节 灵宝经与灵宝派
第五节 寇谦之的新道教
第六节 陆修静的道教理论建构
第七节 陶弘景对道教的贡献
第八节 《阴符经》的思想与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九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十二少十二多”与养生术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三章 隋至中唐时期道与术结合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隋至中唐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重玄哲学
第三节 外丹学的发达
第四节 司马承祯的服气养命论与坐忘修心论
第五节 吴筠的神仙可学论与形神可固论
第六节 《清静经》等道经的心性修养论
第七节 内丹的酝酿
第八节 隋至中唐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黑火药的发明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四章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汇聚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阴符经》思想的诠释与发展
第三节 道教政治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杜光庭对道教的集大成贡献
第五节 斋醮的发展
第六节 钟吕陈抟学派的内丹理论建构
第七节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玉皇大帝是如何诞生的?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五章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与术圆融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太一教、大道教和真大道教
第三节 白玉蟾对金丹派南宗的发展
第四节 全真道的建构与发展
第五节 全真道与南宗的交流及其在元代的发展
第六节 净明道
第七节 正一道的成型与科仪之学的成立
第八节 张三丰与隐仙派
第九节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神仙的内涵与分类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六章 明代中期至清代循道化术阶段的道教
第一节 明代中期至清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的流行
第三节 正一派的转变
第四节 东派与西派的双修功法
第五节 明清龙门派的发展
第六节 闵一得与嗣龙门派
第七节 中派与黄元吉的丹道思想
第八节 傅金铨的双修思想
第九节 女丹
第十节 明代中期至清代道教的总体特点
小贴士 全真道的传戒与正一道的授策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七章 现代和未来道教的诠道改术
第一节 陈撄宁的仙学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节 易心莹的教理之学
第三节 现代道教在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不同发展
第四节 道教在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第五节 道教的精髓
第六节 道教如何适应当代社会及转变为世界性大宗教的可能性
小贴士 道教风水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八章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道教名山与宫观
第二节 道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道教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
第四节 道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第五节 道教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
第六节 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
第七节 道教的特质及对宗教的多维度思考
小贴士 道士的素质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