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
作者:[日] 田上太秀 著;杨永良 译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13-10-01
ISBN:9787533330163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他甚至认为:“舍己救人之大业,唯佛教足以当之。”
人们对佛教普遍存在误解,其根源极为复杂。概括起来说,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在此暂且搁置不论,而客观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规模太庞大了,庞大到令人生畏的地步。
基于这种现状,《佛典之语》对佛教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典做了双重梳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的十二讲,即佛学的十二个命题,涵盖了佛教的基本思想,代表了佛家的智慧。
第一讲的命题诸行无常,是说世间的根本是永远的变化。如《大般涅·经》所说:“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世间一切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有来就有去,有生就有灭。“如同夜晚众鸟儿栖息于树上,清晨又各自散去。如同一叶扁舟抵达彼岸后,乘客纷纷离去。”而这种变化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正法眼藏》所说:“花于爱惜而凋落,草于弃嫌而丛生。”“我们希望鲜花一直盛开,但它总是随风飘落;我们希望杂草不生,但它总是无处不在。”
第二讲的命题众缘和合,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因无数因缘碰撞而成。“事物恰如钟表齿轮间的关系,一个齿轮转动,其他的齿轮也便开始转动。”“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网结,提一网结则网结皆起。”《大般涅·经》以鼓为喻,击鼓发声,既不是鼓槌发声,也不是鼓面发声,而是槌击鼓面才会发声,进一步展开说,是“因鼓、因空、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声”。
这是对世间本质的深度探索。而《无明即烦恼主》等章节则是剖析烦恼产生的根源,《烦恼即菩提》、《中道》等章节则是教给我们如何面对烦恼的智慧。
在其他章节中,《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还运用佛典,奉献了许多对佛学概念的思考,如对“空”的独到解读,对“一味”的精彩阐发,无不体现出佛家的智慧。
《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采用的佛典几十种,从时间上说,可以看出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从空间上说,则包涵了各种宗派的基本思想。而在讲解中,又十分贴近今天的现实生活,让人感觉到,曾经遥不可及的佛家智慧,也可以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每天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
人们对佛教普遍存在误解,其根源极为复杂。概括起来说,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在此暂且搁置不论,而客观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规模太庞大了,庞大到令人生畏的地步。
基于这种现状,《佛典之语》对佛教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典做了双重梳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的十二讲,即佛学的十二个命题,涵盖了佛教的基本思想,代表了佛家的智慧。
第一讲的命题诸行无常,是说世间的根本是永远的变化。如《大般涅·经》所说:“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世间一切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有来就有去,有生就有灭。“如同夜晚众鸟儿栖息于树上,清晨又各自散去。如同一叶扁舟抵达彼岸后,乘客纷纷离去。”而这种变化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正法眼藏》所说:“花于爱惜而凋落,草于弃嫌而丛生。”“我们希望鲜花一直盛开,但它总是随风飘落;我们希望杂草不生,但它总是无处不在。”
第二讲的命题众缘和合,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因无数因缘碰撞而成。“事物恰如钟表齿轮间的关系,一个齿轮转动,其他的齿轮也便开始转动。”“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网结,提一网结则网结皆起。”《大般涅·经》以鼓为喻,击鼓发声,既不是鼓槌发声,也不是鼓面发声,而是槌击鼓面才会发声,进一步展开说,是“因鼓、因空、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声”。
这是对世间本质的深度探索。而《无明即烦恼主》等章节则是剖析烦恼产生的根源,《烦恼即菩提》、《中道》等章节则是教给我们如何面对烦恼的智慧。
在其他章节中,《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还运用佛典,奉献了许多对佛学概念的思考,如对“空”的独到解读,对“一味”的精彩阐发,无不体现出佛家的智慧。
《佛典之语:走向觉悟十二讲》采用的佛典几十种,从时间上说,可以看出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从空间上说,则包涵了各种宗派的基本思想。而在讲解中,又十分贴近今天的现实生活,让人感觉到,曾经遥不可及的佛家智慧,也可以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每天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
作者简介
田上太秀,生于1935年。历任驹泽大学佛教系教授、禅研究所所长。现为驹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著有《佛教与女性》、《道元之心》、《佛陀临终之说法——完译大般涅·经》等。
目录
前言 三法印——存在的三个命题
第一讲 诸行无常——世间在流转
第二讲 众缘和合——永生不灭之物不存在
第三讲 无明即烦恼主——迷惑的根本是无明
第四讲 诸法皆空——世间如梦
第五讲 不二法门——解脱是一味
第六讲 三界唯一心——世间是妄想的产物
第七讲 身不净观——身体是污物之集合
第八讲 悉有佛性——佛祖也曾是凡人
第九讲 烦恼即菩提——泥垢亦属身中物
第十讲 中道——药多亦为毒
第十一讲 四摄法——同情并非为他人
第十二讲 南无皈依佛——委身于佛
后记
第一讲 诸行无常——世间在流转
第二讲 众缘和合——永生不灭之物不存在
第三讲 无明即烦恼主——迷惑的根本是无明
第四讲 诸法皆空——世间如梦
第五讲 不二法门——解脱是一味
第六讲 三界唯一心——世间是妄想的产物
第七讲 身不净观——身体是污物之集合
第八讲 悉有佛性——佛祖也曾是凡人
第九讲 烦恼即菩提——泥垢亦属身中物
第十讲 中道——药多亦为毒
第十一讲 四摄法——同情并非为他人
第十二讲 南无皈依佛——委身于佛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