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佛教四书学
作者:韩焕忠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ISBN:9787010146065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所谓佛教四书学,是指高僧大德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作的佛学解读。《佛教四书学》是在收集了佛教经籍和文集中的有关资料并加校勘、句读,使之成为可利用的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构想和设定了佛教四书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脉络。
《佛教四书学》通过对资料的细致梳理和史论结合的深入分析,既简明扼要又相当系统地展示了佛教四书学从汉末至唐代的酝酿、宋代的兴起和明末及近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而且由于作者将该历史过程本质地理解为儒佛之间自发地开展的“经典互读、宗教对话、文化适应和思想融合”的思想文化发展过程,故《佛教四书学》不只是给出了佛教四书学之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学术内容,还较为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儒佛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传统间彼此互动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佛教四书学》不仅对于中国佛学史研究具有充实和深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儒学史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佛教四书学》通过对资料的细致梳理和史论结合的深入分析,既简明扼要又相当系统地展示了佛教四书学从汉末至唐代的酝酿、宋代的兴起和明末及近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而且由于作者将该历史过程本质地理解为儒佛之间自发地开展的“经典互读、宗教对话、文化适应和思想融合”的思想文化发展过程,故《佛教四书学》不只是给出了佛教四书学之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学术内容,还较为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儒佛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传统间彼此互动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佛教四书学》不仅对于中国佛学史研究具有充实和深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儒学史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
韩焕忠,男,1970年生,哲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及儒道佛三教关系,长期对不同宗教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佛教四书学研究”等课题,出版专著有《天台判教论》、《华严判教论》、《儒佛交涉论》、《佛教四书学》、《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四书前学与佛教的中国化
第一节 《理惑论》的借儒自重
第二节 《二教论》的联儒抗道
第三节 隋唐宗派的儒学判释
第二章 宋代佛教与四书学的兴起
第一节 孤山智圆的儒学观
第二节 明教契嵩与儒家四书
第三节 无尽居士的《护法论》
第四节 大慧宗杲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无垢居士的《论语》偈颂
第三章 四书学与宋明佛教界的辩护
第一节 屏山居士对佛教的辩护
第二节 刘谧的《三教平心论》
第三节 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批驳
第四章 明末居士的四书学
第一节 焦竑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袁宗道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三节 张岱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五章 明末高僧的四书学
第一节 憨山德清对儒家经典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吹万广真对儒家经典的禅学解读
第三节 永觉元贤对儒家问题的佛学解释
第四节 觉浪道盛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智旭的《四书蒲益解》
第六章 近代佛教四书学
第一节 尊孔而抑孟——杨文会的《论语发隐》与《孟子发隐》
第二节 欧阳渐的四书学’
第三节 马一浮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第四节 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
第五节 生活禅的儒学底蕴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导论
第一章 四书前学与佛教的中国化
第一节 《理惑论》的借儒自重
第二节 《二教论》的联儒抗道
第三节 隋唐宗派的儒学判释
第二章 宋代佛教与四书学的兴起
第一节 孤山智圆的儒学观
第二节 明教契嵩与儒家四书
第三节 无尽居士的《护法论》
第四节 大慧宗杲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无垢居士的《论语》偈颂
第三章 四书学与宋明佛教界的辩护
第一节 屏山居士对佛教的辩护
第二节 刘谧的《三教平心论》
第三节 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批驳
第四章 明末居士的四书学
第一节 焦竑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袁宗道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三节 张岱对四书的佛学解读
第五章 明末高僧的四书学
第一节 憨山德清对儒家经典的佛学解读
第二节 吹万广真对儒家经典的禅学解读
第三节 永觉元贤对儒家问题的佛学解释
第四节 觉浪道盛与儒家四书
第五节 智旭的《四书蒲益解》
第六章 近代佛教四书学
第一节 尊孔而抑孟——杨文会的《论语发隐》与《孟子发隐》
第二节 欧阳渐的四书学’
第三节 马一浮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第四节 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论
第五节 生活禅的儒学底蕴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