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
作者:杨航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ISBN:978753333137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笔者杨航主要采用宗教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诠释学的方法,《大乘般若智:<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研究》从佛学的哲学概念自陈,到经验论的禅观方法解释,及其终极宗教价值观介绍,从概念的分析入手,使用现代人熟识的概念术语,来阐释《大智度论》中相关的范畴,从定义内涵,到概念的外延,按照《大智度论》菩萨概念相关联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阐释。大智度论>
作者简介
杨航,字尚远,男,1974年1月生,陕西礼泉人。现供职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要研究佛学义理、佛教社会学以及儒学。先后获得西北工业大学电子通讯工学学士、西北大学世界宗教文化专业历史学博士等学位。在《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等期刊及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整理出版简体字古籍《宗镜录》、《瑜伽师地论》、《新华严经论》等多部。
目录
东方传统宗教文化的非宗教性与宗教性(代序)
第一章 绪论
一、《大智度论》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大智度论》的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写作架构
第二章 轮回、涅槊与大乘“顶堕”
一、佛教的“无始”轮回观与涅槃理想
1.六道轮回的“恐怖”
2.涅槃的价值与意义
二、大乘菩萨的出生人死与大乘的“顶堕”
第三章 “释迦菩萨”本生信仰、法身释迦佛与诸佛崇拜
一、龙树时代的种种佛陀观
二、《大智度论》的佛陀观与“佛法”观
1.《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本身的佛陀观
2.《大智度论》的佛陀崇拜
3.十大名号与佛陀自宣的功德境界
4.“佛法”功德的几个方面
三、《大智度论》的诸佛观
1.三世佛与佛恩观
2.佛寿观、佛身观与十方佛
第四章 《大智度论》菩萨的法印观与语言观
一、大乘的不可说与菩萨概念说明之间的紧张
二、三法印
三、四悉檀
四、大乘第一义
五、语言观
第五章 菩萨、声闻阿罗汉与独觉乘的概念
一、俗谛——非第一义中的佛教文字及语言
二、三种菩提、五种菩提与声闻阿罗汉
1.三种菩提、五种菩提说及其关系
2.《大智度论》中阿罗汉的思想个性
三、《大智度论》菩萨的基本概念
1.在与佛、阿罗汉概念的分野中呈现出来的菩萨观念
2.《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人本趋向
3.《大智度论》菩萨概念的基本特征
四、菩萨的发愿与发心
1.发菩提心
2.发四弘誓愿
3.修四无量心
4.四摄法
五、《大智度论》所谓摩诃萨
六、著名伪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菩萨不愿早成佛”逻辑的矛盾
1.伪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怪诞的所谓“地藏菩萨誓愿”
2.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发愿于此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形象
第六章 菩萨的众生观与无我观
一、众生的轮回
1.五众(蕴)与众生
2.轮回的“主体”
3.外道的“神魂”论
二、众生空、菩萨空与如来
第七章 菩萨的实相观
一、《大智度论》的中观内涵
1.八不中道
2.二谛圆融
二、《大智度论》菩萨的般若法空观
1.龙树的缘起性空论
2.缘起与般若实相
3.色空
4.诸法假名
三、菩萨的“无始”观、三世时空观
1.时间
2.空间
第八章 菩萨的波罗蜜思想
一、世间、涅粲与波罗蜜
1.世间、出世与涅槃
2.般若与波罗蜜
二、菩萨福德门的实践
1.檀波罗蜜、法布施与爱语
2.尸罗波罗蜜与忏悔业障
3.羼提波罗蜜与法忍
三、菩萨智慧门的修证
1.毗梨耶波罗蜜
2.禅那波罗蜜
3.般若实证与方便波罗蜜
四、大乘独特的随喜、赞叹与功德回向
五、菩萨的念佛与请法
第九章 菩萨的地阶思想与成佛观
一、龙树时代大乘经典空性观念中的菩萨地阶
二、《大智度论》的菩萨地阶思想
1.共十地与大乘不共十地
2.龙树的调和
三、菩萨的成佛信念
第十章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征与在中印佛教史
上的影响
一、《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2
1.空性观与宗教价值的调和
2.大小乘关系的调和与继承
3.对菩萨宗教精神的渲染
二、《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对其后佛教思想的基本影响
1.对印度佛学的贡献和影响
2.对印度思想信仰的影响
三、从“文明交往”看《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1.对早期“格义”佛学的修正
2.对中国佛教诸宗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一、《大智度论》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大智度论》的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写作架构
第二章 轮回、涅槊与大乘“顶堕”
一、佛教的“无始”轮回观与涅槃理想
1.六道轮回的“恐怖”
2.涅槃的价值与意义
二、大乘菩萨的出生人死与大乘的“顶堕”
第三章 “释迦菩萨”本生信仰、法身释迦佛与诸佛崇拜
一、龙树时代的种种佛陀观
二、《大智度论》的佛陀观与“佛法”观
1.《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本身的佛陀观
2.《大智度论》的佛陀崇拜
3.十大名号与佛陀自宣的功德境界
4.“佛法”功德的几个方面
三、《大智度论》的诸佛观
1.三世佛与佛恩观
2.佛寿观、佛身观与十方佛
第四章 《大智度论》菩萨的法印观与语言观
一、大乘的不可说与菩萨概念说明之间的紧张
二、三法印
三、四悉檀
四、大乘第一义
五、语言观
第五章 菩萨、声闻阿罗汉与独觉乘的概念
一、俗谛——非第一义中的佛教文字及语言
二、三种菩提、五种菩提与声闻阿罗汉
1.三种菩提、五种菩提说及其关系
2.《大智度论》中阿罗汉的思想个性
三、《大智度论》菩萨的基本概念
1.在与佛、阿罗汉概念的分野中呈现出来的菩萨观念
2.《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人本趋向
3.《大智度论》菩萨概念的基本特征
四、菩萨的发愿与发心
1.发菩提心
2.发四弘誓愿
3.修四无量心
4.四摄法
五、《大智度论》所谓摩诃萨
六、著名伪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菩萨不愿早成佛”逻辑的矛盾
1.伪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怪诞的所谓“地藏菩萨誓愿”
2.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发愿于此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形象
第六章 菩萨的众生观与无我观
一、众生的轮回
1.五众(蕴)与众生
2.轮回的“主体”
3.外道的“神魂”论
二、众生空、菩萨空与如来
第七章 菩萨的实相观
一、《大智度论》的中观内涵
1.八不中道
2.二谛圆融
二、《大智度论》菩萨的般若法空观
1.龙树的缘起性空论
2.缘起与般若实相
3.色空
4.诸法假名
三、菩萨的“无始”观、三世时空观
1.时间
2.空间
第八章 菩萨的波罗蜜思想
一、世间、涅粲与波罗蜜
1.世间、出世与涅槃
2.般若与波罗蜜
二、菩萨福德门的实践
1.檀波罗蜜、法布施与爱语
2.尸罗波罗蜜与忏悔业障
3.羼提波罗蜜与法忍
三、菩萨智慧门的修证
1.毗梨耶波罗蜜
2.禅那波罗蜜
3.般若实证与方便波罗蜜
四、大乘独特的随喜、赞叹与功德回向
五、菩萨的念佛与请法
第九章 菩萨的地阶思想与成佛观
一、龙树时代大乘经典空性观念中的菩萨地阶
二、《大智度论》的菩萨地阶思想
1.共十地与大乘不共十地
2.龙树的调和
三、菩萨的成佛信念
第十章 《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征与在中印佛教史
上的影响
一、《大智度论》菩萨思想的特{2
1.空性观与宗教价值的调和
2.大小乘关系的调和与继承
3.对菩萨宗教精神的渲染
二、《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对其后佛教思想的基本影响
1.对印度佛学的贡献和影响
2.对印度思想信仰的影响
三、从“文明交往”看《大智度论》菩萨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1.对早期“格义”佛学的修正
2.对中国佛教诸宗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