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价值道义论的基础
作者:颜青山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ISBN:9787208125964
定价:¥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价值道义论的基础》要旨是以分析现象学的方式解决康德的形式主义难题,并获得一种价值道义论的理论模型;这种考察涉及理由(形式规则)与行动的关系,并以价值作为它们的中介。导言中阐明一种基于分析现象学的元伦理学,作为全书的方法论基础。第一章从道德图林机概念出发重新论证康德道德哲学定言命令的三种表达形式。第二章利用道德图林机重新发现康德道德哲学的困难,并采用改造的塞尔方法解决这个难题。第三章在讨论意向性与因果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实践知性”的概念,解决从理由到行动的逻辑困难。第四章对价值概念作出现象学分析,提供一个关于价值的意向性模型。第五章提出统一三种内在价值概念的新理解,并探讨与内在价值计量相关的有机整体原则。第六章改造了合适态度的价值论,提出基于价值应得的合适态度理论。第七章阐明解决康德难题之后的道德形而上成果,价值道义论。第八章运用价值道义论方法考察道德理性形式与道德经验之间关系,确立一个程序性的实践伦理学原则,可辩护性原则。第九章考察普遍价值的哲学人类学基础,即道德人择的中性原理,提出并解决道德何以如此的问题。
作者简介
颜青山,1967年出生于湖南衡南,199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兴趣集中于科学哲学和伦理学,2003年获得该校伦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底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伦理学教授,偏好元伦理学和康德主义。近年来也对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有较深入的思考。
目录
序
摘要
导论:一种分析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基础
1.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1 本质与形式
2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的方法论原则
3 本质直观为形式直观奠基
2.名称的意向性
4 专名的意向性:指称对象
5 谓词的意向作用:指称概念的本质
6 陈述的意向作用:指称事态
7 判断的意向作用:指称真值
3.意义意向性与道德名称
8 伦理命题的意义问题与“意义”的单位
9 “意义”作为意向性能力
10 伦理命题的意义与道德名称
11 道德名称论在元伦理学中的位置
第一章 道德图林机:重述康德道德哲学
1.“康德图林佯谬”及其消除
12 “图林测试”与“理性存在”
13 康德图林佯谬
14 康德图林佯谬的消除
2.道德图林机的构建
15 图林机的意志性
16 图林机指令的逻辑类型
17 消除指令的假言性:道德图林机的构建原则
18 随机性与意志自由
3.道德图林机的克隆与康德的绝对律令
19 克隆康德机:条件与原则
20 康德机第一定律
21 康德机第二定律
22 康德机第三定律
第二章 图林机动物:康德难题及其解答
1.道德图林机的困难与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
23 道德(经验)何以可能?
24 图林困境与康德难题的一致性
25 图林机“知道”自己说真话吗?
2.图林机动物:理解的结构
26 非条件反射图林机动物:没有理解能力
27 条件反射的图林机动物:向理解能力过渡
28 反思性图林机动物:健全的理解能力
29 一个小结:理解结构中的意向性与因果性
第三章 意向因果性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1.意向性与因果性
30 塞尔的意向因果性方案及其困难
31 对塞尔方案的改进
2.意志与动机的区分
32 “应该”与“要”的区分:义务与责任
33 意志与动机
3.行动势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34 意志作为“行动势”:意志脆弱与实践理性的能动性
35 实践知性
第四章 价值的意向性分析
1.当代价值论的一般背景
36 价值论及其经典问题
37 主观论和客观论
38 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
39 一元论与多元论
2.价值的意向性模型
40 价值作为本质:对象的“值”
41 意志指称价值:价值的形式化说明
42 价值的内容:价值的质料方面
3.价 值的意向性活动:直观与抉择
43 价值直观与理解
44 反思与价值抉择
第五章 内在价值与有机整体原则
1.不同的内在价值概念
45 内在价值的古典思想
46 基于合适态度的内在价值论
47 依随于内在属性的内在价值论
48 内在价值论的概念体系
2.重新理解内在价值
49 不同内在价值概念之间的一致性
50 辩护内在价值
3.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原则
51 价值计量问题
52 有机整体原则
53 有机整体原则的次级策略及其困难
54 部分价值形成整体价值的机制问题
第六章 基于价值的应得与合适态度
1.价值的实在性与规范性
55 道德专名的意义与指称
56 价值的实在性和规范性
57 对弗雷格一吉奇难题的回应
2.价值所应得的合适态度
58 合适态度论的难题
59 价值应得的合适态度
3.基于态度合适性的“好”“坏”与“对”“错”关系
60 价值“孤立法”分析中的意向性
61 “愧”与“悔”的孤立法分析
62 “所愧”与“所悔”的孤立法分析:“坏”与“错”
63 “好”“坏”与“对”“错”的非还原关系
第七章 价值道义论:一种“厚”的道义论
1.价值道义论的现象学模型
64 纯粹形式原则作为意向活动方式:价值在原则中显示
65 意向强度:边际效用的道义论改造
66 快乐作为价值:价值道义论对义务与效用的兼容
2.孟子的价值道义论原则:“本心原则”
67 孟子的“舍生取义”论证
68 孟子的“本心”与“本心原则”
69 孟子的本心原则向康德人性公式的还原
70 本心原则中的价值论原则
3.从理性存在到德性存在
71 德性即力量
72 高阶品质对理由的要求:品质的规范还原
第八章 可辩护性原则:在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之间
1.对道德相对主义挑战的回应
73 道德相对主义的哲学论调
74 对道德相对主义的一个哲学反驳
2.可辩护性原则: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
75 道德判断之超越性:文化语境作为二阶性谓词
76 康德原则的两个说明:对弱相对主义的宽容
77 理论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可辩护性原则与可普遍化原则的关系
78 价值为规则奠基:真诚包含比说真话更多的东西
3.可辩护性原则的经验性策略
79 差别原则与可辩护性:差别辩护策略
80 可辩护性与道德两难:意志冲突程度策略
81 可计算的快乐:功利原则作为一种经验策略
第九章 道德的人择原理
1.纯粹理性的人类学基础
82 哲学人类学方法的先天性
83 分析性的人类学基础
84 分析词项的人类学基础:领受额(quantia)
2.对相对主义道德人类学原理的反驳
85 相对主义的道德人类学
86 对道德相对主义人类学论调的思想实验反驳
87 对基于生存必要性的道德人择原理的反驳
3.道德人择的中性原理
88 道德人择的中立性原理
89 积极规则的人类学基础
90 德性的人类学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导论:一种分析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基础
1.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1 本质与形式
2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的方法论原则
3 本质直观为形式直观奠基
2.名称的意向性
4 专名的意向性:指称对象
5 谓词的意向作用:指称概念的本质
6 陈述的意向作用:指称事态
7 判断的意向作用:指称真值
3.意义意向性与道德名称
8 伦理命题的意义问题与“意义”的单位
9 “意义”作为意向性能力
10 伦理命题的意义与道德名称
11 道德名称论在元伦理学中的位置
第一章 道德图林机:重述康德道德哲学
1.“康德图林佯谬”及其消除
12 “图林测试”与“理性存在”
13 康德图林佯谬
14 康德图林佯谬的消除
2.道德图林机的构建
15 图林机的意志性
16 图林机指令的逻辑类型
17 消除指令的假言性:道德图林机的构建原则
18 随机性与意志自由
3.道德图林机的克隆与康德的绝对律令
19 克隆康德机:条件与原则
20 康德机第一定律
21 康德机第二定律
22 康德机第三定律
第二章 图林机动物:康德难题及其解答
1.道德图林机的困难与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
23 道德(经验)何以可能?
24 图林困境与康德难题的一致性
25 图林机“知道”自己说真话吗?
2.图林机动物:理解的结构
26 非条件反射图林机动物:没有理解能力
27 条件反射的图林机动物:向理解能力过渡
28 反思性图林机动物:健全的理解能力
29 一个小结:理解结构中的意向性与因果性
第三章 意向因果性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1.意向性与因果性
30 塞尔的意向因果性方案及其困难
31 对塞尔方案的改进
2.意志与动机的区分
32 “应该”与“要”的区分:义务与责任
33 意志与动机
3.行动势与实践知性:从理由到行动
34 意志作为“行动势”:意志脆弱与实践理性的能动性
35 实践知性
第四章 价值的意向性分析
1.当代价值论的一般背景
36 价值论及其经典问题
37 主观论和客观论
38 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
39 一元论与多元论
2.价值的意向性模型
40 价值作为本质:对象的“值”
41 意志指称价值:价值的形式化说明
42 价值的内容:价值的质料方面
3.价 值的意向性活动:直观与抉择
43 价值直观与理解
44 反思与价值抉择
第五章 内在价值与有机整体原则
1.不同的内在价值概念
45 内在价值的古典思想
46 基于合适态度的内在价值论
47 依随于内在属性的内在价值论
48 内在价值论的概念体系
2.重新理解内在价值
49 不同内在价值概念之间的一致性
50 辩护内在价值
3.内在价值的有机整体原则
51 价值计量问题
52 有机整体原则
53 有机整体原则的次级策略及其困难
54 部分价值形成整体价值的机制问题
第六章 基于价值的应得与合适态度
1.价值的实在性与规范性
55 道德专名的意义与指称
56 价值的实在性和规范性
57 对弗雷格一吉奇难题的回应
2.价值所应得的合适态度
58 合适态度论的难题
59 价值应得的合适态度
3.基于态度合适性的“好”“坏”与“对”“错”关系
60 价值“孤立法”分析中的意向性
61 “愧”与“悔”的孤立法分析
62 “所愧”与“所悔”的孤立法分析:“坏”与“错”
63 “好”“坏”与“对”“错”的非还原关系
第七章 价值道义论:一种“厚”的道义论
1.价值道义论的现象学模型
64 纯粹形式原则作为意向活动方式:价值在原则中显示
65 意向强度:边际效用的道义论改造
66 快乐作为价值:价值道义论对义务与效用的兼容
2.孟子的价值道义论原则:“本心原则”
67 孟子的“舍生取义”论证
68 孟子的“本心”与“本心原则”
69 孟子的本心原则向康德人性公式的还原
70 本心原则中的价值论原则
3.从理性存在到德性存在
71 德性即力量
72 高阶品质对理由的要求:品质的规范还原
第八章 可辩护性原则:在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之间
1.对道德相对主义挑战的回应
73 道德相对主义的哲学论调
74 对道德相对主义的一个哲学反驳
2.可辩护性原则:道德理由与道德经验
75 道德判断之超越性:文化语境作为二阶性谓词
76 康德原则的两个说明:对弱相对主义的宽容
77 理论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可辩护性原则与可普遍化原则的关系
78 价值为规则奠基:真诚包含比说真话更多的东西
3.可辩护性原则的经验性策略
79 差别原则与可辩护性:差别辩护策略
80 可辩护性与道德两难:意志冲突程度策略
81 可计算的快乐:功利原则作为一种经验策略
第九章 道德的人择原理
1.纯粹理性的人类学基础
82 哲学人类学方法的先天性
83 分析性的人类学基础
84 分析词项的人类学基础:领受额(quantia)
2.对相对主义道德人类学原理的反驳
85 相对主义的道德人类学
86 对道德相对主义人类学论调的思想实验反驳
87 对基于生存必要性的道德人择原理的反驳
3.道德人择的中性原理
88 道德人择的中立性原理
89 积极规则的人类学基础
90 德性的人类学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