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革命胜利之后朱宗震 著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朝灭亡,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庆祝共和胜利的游行、集会,遍及全国各地。然而,这场革命并不是通过血战而取得彻底胜利的。革命党人是以选举袁世凯为民国总统作代价,策动袁世凯“反正”,逼迫清帝退位,才达到了推翻清朝的革命目的。革命赢得的是一个廉价的胜利。(《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唐绍仪内阁虽然组成了,但这个内阁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同盟会的国务员们,对于自己只是出任一些闲曹,毕竟是不满意的。孙中山要从根本抓起,因而热衷于社会事业,而宋教仁把治本看作“迂缓”,急于从政治标。新内阁和国会的成员们,对于新政府应该如何运作、议会民主如何施展,都没有清醒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唐内阁垮台和留守府裁撤》)孙中山得悉宋教仁被刺,心情十分沉重,紧急从日本赶回上海。上海革命党人在此政局的转折关头,也焦急地等待着领袖的归来。鉴于袁世凯政府主使暗杀的证据确凿,他们对袁世凯摧残革命党人破坏共和的罪行,义愤填膺,在反袁这一点上统一了起来,决心推倒袁世凯。然而,革命党人在反袁策略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南北战争动员》)
-
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徐平 主编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序幕,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13子。为使读者全面了解侵华日军,从而更加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罪行,我们编写了这本《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本书从建制序列、部队编制、主要兵种、高级将领、武器装备、军衔军服、战犯审判等多方面多角度,综合介绍“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驻扎于中国领土的日本军队。本书参考了大量日文原版书刊,借鉴了很多国内已出版的相关书籍,并引用了很多相关图片,在此对其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从2010年下半年动笔,因时间仓促,加之有不少数据各种版本文献记载不同,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和遗漏,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
辛亥百年图谱丁日月 主编,《辛亥百年图谱》编委会 编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为长期研究辛亥革命的我,自然会遐思万千。 首先想到的,就是孙中山在《发刊词》中说的那段话:“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能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过去有些论者,常常讥刺孙中山为空想主义者,其实大谬不然。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时时事事都从实际出发。他不仅密切关注现实,还关注历史,更关注未来。他没有把西方现代化看作完美无缺的样板,更没有机械地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而是在总结既往百年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对西方的先进文明有所选择“因袭”,更有所斟酌“规抚”,从而才完成新的“创获”——“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中国近代史冯小琹 主编,陈玲,曹国宁 副主编《中国近代史》,本书阐述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其中着重叙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及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进行的种种探索和尝试。
-
血祭山河西尔枭 著张学良说:“我只听从中央,忍辱负重,不求见谅于人,只求问心无愧。我信守三点:第一,不屈服,不卖国;第二,不贪生,不怕死;第三,促使蒋主席实行全国抗战。”众将领默然。日本狂师突进,前锋直通中国首府。日本要就此灭掉中国。事急!谁守南京?唐生智说:站着死比跪着死强,誓与南京共存亡!打,以命守南京!血如河。“韩总司令,我问你,敌人由济南攻下泰安的部队,不足一师人。你望风而逃,致使我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致使我整个五战区全局动摇。你怎么解释?”韩复榘不服,申辩道:“山东失守实在我负责,可南京失守又该谁负责?”蒋介石大怒,拍案厉声:“我说的是山东而不是南京.”会场将官鸦雀无声,人人悚然。蒋介石下令逮捕韩复榘,随即押往汉口。1月24日,韩复榘在武汉被枪决。
-
大变局中的转折点蔡晓滨 著《大变局中的转折点:1940年代的新闻事件背后》作者以一个三十多年报人的职业敏感与素养,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那些曾轰动一时或引发广泛争鸣的新闻事件:中原饥馑、访问延安、公债舞弊、东北劫掠、重庆谈判、沈崇事件,等等,从源头到其背后以及其造成的影响、对历史进程的意义,对这些事件做了深刻的剖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史实。
-
黎明前的中国(日)陈舜臣 著历史景观中,既有人物的巍峨山脉,又有事件的滔滔大河。大师陈舜臣透过历史的山河,是不是能立体地把握历史呢?《黎明前的中国——中国近代史札记》就是作为《近代中国的群像》的姐妹篇写成的。林则徐和太平天国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曾国藩有没有想过当皇帝?“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回国后为什么举步维艰?在日本名气最大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是谁?康有为如何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一个保守派?为什么说“贵族”谭嗣同的一生命运早被决定?梁启超最适合的职业是新闻记者?“一口吞尽胡天骄”的袁世凯有着怎样的超前性?王国维说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是什么意思?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黎明前的中国——中国近代史札记》的开场则是在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占了本书约一半的篇幅,分量很重,而这个事件本身也同样重要。
-
南京大屠杀全纪录孙宅巍,李德英 著发生在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分别因其保卫首都和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杀,而举世瞩目。万千中国军人,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体中国军人和人民的光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但是,南京同胞面对侵略者的凶残屠杀,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在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事件中,屠杀与反抗同在,屈辱与光荣并存。
-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北京电视台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 编《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5)》汇编了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2011年3月至7月播出的20集节目,向读者揭示在绝密档案背后不为人知的但又非常曲折,惊奇、真实的传奇故事。
-
银线林满红 著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书根据时人观点及更多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比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更深。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几乎颠覆了清王朝,其稍后的骤增,虽协助清廷平定相当因白银不足所引发的大规模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较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邦邻夷。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传统思想涌现,于王权再行稳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抬头而留存至今。全书可供了解世界货币史、清朝中衰史、清朝经学史、清朝文学史及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