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绅士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股不可忽略的社会力量完备的科举制度使他们曾经是中华帝国政治 经济舞台上的主角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往昔的辉煌也因科举制度的崩溃而消逝
-
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晋东北大事级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晋东北人事纪》,199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后,成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以及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顽强斗争的珍贵历史资料,得到社会各尤其是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随着时光的流和亲历者的相继故去,其自有的史料价值愈显珍贵。求者众,得者寡,以至一书难求。为了满足读者的愿望,也为了雾好地保存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资料,应读者要求和研究需要,我们决定对该书进行再版。
-
东北“大讨伐”中央档案馆等合编本书选编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对东北抗日军民的军事讨伐和“三光政策”的档案。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一、本分册所选资料,为保存原貌,一般原文照录。其间内容重复及与主题无关部分,则略加删节。资料出处,在资料后注明。二、本分册所选资料,按类项并依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凡属综合性或追述性的资料,按其内容,酌加调整。三、本分册所选资料,一般以一件为一题,凡同属一事彼此间又有联系的成组资料,以一事为一题。四、本分册所选资料,一般由编者另拟标题并另加标点。五、本分册所选资料,在排印时一般用简体字,遇有可能引起文义歧异之处,则保留原有的繁体字。六、本分册所选资料,遇有缺漏损坏或字迹不清者,以口号代之;错别字和衍文的校勘以及其他简单注释,均加在正文之内,以(]号标明;较长的注释列在正文项下;增补的字,以【】号标明;文中有删节者,以[略]标明;段内部分删节者,以……号标明。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套装共2册)》内容是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的政治,选辑档案639题,1379件。全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北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第二部分政策法令,第三部分议会;第四部分党派社团及会党起事,第五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
-
智者的尊严许纪霖著本书介绍纪霖这部著作,可以说贯穿着这样一条基线:即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层联系,而这种联系又阻碍了近代中国向现代化的转型。这确实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侧面,可以给人们以多方面的丰富的启示。然而我又在想,是不是还有着另外一个同样值得注意的并被人们忽略的侧面,即传统价值体系在近代的衰微和瓦解,以及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思潮的崛起,使传统文化不能充分发挥它在转型时代羁约人心和稳定转型秩序的功能,从而使这种现代化转化过程显得更为困难而曲折。
-
伟大长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本书选用大量历史照片和图片,按长征进行的时间顺序,分五部分介绍了长征的全过程,是一本歌颂长征精神,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普及读本。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大力弘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龙与中国文化刘志雄,杨静荣著龙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身体各部具有不同动物的特征。这种现象使古今学者迷惑不解,并提出过种种假说。早在东汉,王充即指出:“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由此言之,马、蛇之类也。”《论衡·龙虚篇》马和蛇虽都系动物,但绝非一类,它们是怎么,合为一体的呢?可惜王充只是以龙为“蛇、马之类,明矣”一句带过,显然他并未掌握答案,只好回避不谈了。闻一多先生解释龙形象的复杂性时说:“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
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张书生等译《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20多年前最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当然计划从中国历史最早的时期开始。但是,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多年以前提出的,在此期间,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并从70年代早期以来不断增强势头的大量考古发现,我们关于中国史前史和公元前一千年间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识都已发生变化。这种源源不断的新资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历史的看法,而且还没有对这种新证据和传统书面记载得出任何普遍认可的综合。尽管一再试图筹划并出版概括叙述我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但到目前为止已经证明不可能这样做。对所有这些新发现从事有希望具有持久价值的综合,很可能还要10年才能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勉强从最早的两个帝国政权,即秦和汉的政权的建立开始《剑桥中国史》的叙述。我们知道,这留下至少一千年有记载的历史要在别处、别的时间予以处理。我们同样知道这样的事实,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事件和发展为我们将要叙述的中国社会及其思想和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和汉的制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状况、社会形态以及思想和信仰的体系牢牢扎根于过去,对更早的历史没有相当认识,是不能通晓的。既然现代的世界越来越相互地联系在一起,历史地认识它已经变得更加必要,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已变得更加复杂。在原始资料激增和知识增加时,论据和理论也相互影响。尽管单单总结已知的东西也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但认识的事实基础对于历史的思考却越来越重要。 近来,西方学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和日本丰富的有关历史的传统学术,不但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了解,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的认识。此外,当前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靠正在迅速发展的欧洲、日本和中国的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用近代西方有关历史的学术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及社会科学新近的研究成果。新近的有关历史的事件,在使许多较旧的看法成为疑问的同时,又突出了一些新问题。在这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在中国研究方面的剧烈变革正在不断增强势头。 1966年最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目的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规范的有价值的著作:由于当时的知识状况,定为6卷。从那时起,公认的研究成果的涌现、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展,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一发展为以下的事实所表明:《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变为计划出15卷,但还必须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和工艺的许多方面以及地方史的所有丰富材料。 近10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认识的显著进展将会继续和加快。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一重要而复杂的学科所作的努力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们自己的人民需要更多更深地了解中国。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人类,不但由于正当而且必要,还由于它是一门使人发生兴趣的学科。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考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