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重拾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本书选取了北京日报深度周刊“旧京图说”栏目的经典篇章,250余张北京珍贵老照片,再现百年旧世相:车夫大战电车、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漂洋过海而来的动物园、慈溪专用小火车、北平各色美食、百年前的假照片……图文并茂,生动重现老北京旧影,那些奇趣事儿、时髦事儿、民风民俗、不为人知的宫廷秘事,打破你对老北京的认知,重温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日常图景,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老北京。
-
中国近代军阀的最后结局杨帆 著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北洋政府时期掌控或左右北洋政府中央政权,或在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鲜明人物特点与争议的军阀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勋、曹锟、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韩复榘十人,参考20世纪初和二三十年代的一些原始资料,以及相关人物口述,褪去尘封已久的历史,通过客观事实,讲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迹、崛起,以及最后结局,力求客观、公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书语言通俗生动、事件记述详尽准确、人物描写细致入微。是一部有价值且有可读性的历史作品。
-
团体与日常徐志民,[韩]孙安石,[日]大里浩秋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史,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留日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二是他们的团体活动。留日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经费问题、人际交往、翻译编辑、文学创作、社会活动等生活百态和人间诸相。留日学生的团体活动,既有清末留日学生的重要组织励志会、译书汇编社、清国留学生会馆、军国民教育会,也有抗战前后中共东京支部、中华学艺社、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开展的主要活动。围绕留学生与救国的主题,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个人生活与团体活动相互交织,展现了人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半个多世纪的留日生活谱系与中日关系变化。
-
南京大屠杀国际安全区研究张连红、王卫星、刘燕军、杨夏鸣本书为“中国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百卷丛书之一,是南京大学实现“双一流”建设第一个卓越计划项目、jy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本书是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中国际安全区的作用和意义。南京国际安全区是日军在进攻占领南京期间,国际民间人士组织的一个保护和救济南京难民的难民区,约25万人躲避在“安全区”。安全区委员冒着生命危险,同日军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日军暴行制止和抗议;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暴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提供了有力证据。
-
遇见海塘施云姝、姚倩古代钱塘江海塘分布图钱塘江海塘,又名“浙江海塘”,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有人甚至将其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同誉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的工程”。 伍子胥怒而驱涛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戎马一生,却含冤而死。传说,他死后冤魄未消,怒时便驱水为涛。潮来时,他白马素车,奔驰于潮头之上,潮头高涨,直扑吴国而去。 钱王万弩射潮头五代时期,钱镠创建吴越国,建都杭州。他主持修筑海塘时,潮水汹涌,多次筑塘均被潮水冲毁。钱镠命令匠人制造了三千多支箭,招募了五百名弓箭手,每人分发六支箭,严阵以待,等潮水来临时,五百弓箭手五百支箭齐发,“连射五箭,潮退避钱塘,东趋对岸西陵”。应是钱唐第一塘东汉时期,有个郡议曹名叫华信,因江水总是侵扰百姓,有心筑塘御潮。招募民工时,他许诺:“只要能挑土石‘一斛’,就给一千钱的报酬。”于是,人们肩挑车推,土石蜂拥而来。大堤还未垒成,华信却突然宣布停工了,已经挑过来的大量土石只能被原地抛弃,而这些土石就堆成了海塘。因为堆成海塘的土石原本是许诺给钱的,所以这条海塘后来被民间戏称为“钱塘”。钱塘借与筑钱城钱镠在射退潮水以后,便开始修筑海塘镠。起初,他运用“版筑法”,没有成功。后来,钱镠以大竹为笼,中间放入巨石,称为“竹筑石塘”,又在塘前大木,当大潮涌上岸的时候,潮水就会直接撞击在大木上,整个大潮的势头就会分解,海塘得以顺利修筑完成。因其坚固的特点,故被称为“捍海塘”。钱氏捍海塘的修筑为杭州城基奠定了基础。柳塘春晓万柳塘南宋咸淳六年,钱塘江潮势趋南,北岸海塘首当其冲。官府改筑新塘七余里,堤上广种柳树,以固堤身,人称“万柳塘”。这是关于海塘植柳护堤的最早记载。李卫敕造海神庙清雍正七年,潮汛特别大,直逼海宁海塘、眼看就要成灾,千钧一发之际,江面忽然变得风平浪静,堤防安然无恙。雍正皇帝认为是海神默佑,就令浙江巡抚李卫建海神庙。雍正八年,三月动工,次年十一月建成。雍正皇帝为海神庙写了碑文,还题写了“福宁昭泰”挂在正殿上。浙江亭观潮升“浙江亭,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惟有西山万古青。子陵一钓多高兴,闹中取静。”沧海桑田隔一堤钱塘江潮最高潮差有8.9米,平均水位比陆地运河高出3米以上。为堤高海塘防御能力,构筑海塘纵深防御体系必不可少。主塘前有丁坝、盘头、坦水等护塘建筑,主塘后往往有备塘河、备塘,主塘河与备塘之间还有撑塘(横塘)和护塘地等,起到抢险防溢、减少主塘漫溃损失的作用。
-
二战前后中国知识界的战争与和平观朱大伟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含中国抗战)档案资料搜集整理及研究”(项目号:16KZD020)阶段性成果,阐释了中国知识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立足民族本位,勇于担当抗战救亡、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就如何消弭战争,维护和平乃至建立战后世界永久和平与繁荣,通过在报刊媒介撰文,其和平思想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现代性的特质,是近代我国国际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面向西方的书写李珊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为基本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追溯近代华人英文著述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整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人英文著述书目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内集中出现的不同写作主题,以期呈现清末以来华人用英文进行写作及翻译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之大略面貌,并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作家本人的身份及写作的具体语境,对不同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著译文本进行个案分析,把握其中所包涵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呈现形式,由此探讨这些作品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发见其间所折射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幽微曲折之处。
-
杨虎城幕府与幕僚闫团结本书主要介绍了杨虎城的生平事迹,杨虎城幕府的发展历史与特点,以及诸多重要幕僚。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部系统全面了解杨虎城生平及其幕府与幕僚的重要作品。
-
侵害与交涉崔巍南京大屠杀是国际性的战争暴行,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不仅严重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本书研究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侵害外国在华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抢劫在南京的外国财产、侵犯在南京外国人的人身权利、袭击外国舰船等暴行,以及由此引起的受害方与日方的交涉及其影响。将日军在南京暴行中对第三国权益的侵害纳入研究视野,有助于从更加整体的角度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同时也能更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影响。
-
梁启超与护国运动张永本书是一部关于梁启超和护国运动的研究性专著。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历史学的叙事方式就梁启超与护国运动展开探索,内容包括:梁启超和改良派一贯反对革命,为何却自己发动一场暴力革命?北洋集团在护国运动中何以分崩离析?护国运动成功之后,中国何以走向军阀混战?书稿还补充和订正了一些基本史实,这些使得本书体现了相当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