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复辟半月记许指严《复辟半月记》记述1917年张勋复辟时复辟派的活动,复辟派与讨逆军的战况,北京地区的社会动态等,也收录了一些原始文电,对研究张勋复辟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从1917年7月1日清废帝溥仪宣布复辟,到7月12日张勋逃匿荷兰公使馆,逐日记述复辟派的活动,复辟派与讨逆军之间的战况,以及北京地区的社会动态,也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原始文电。书中所记或来源于当时报刊,或为作者本人耳闻目睹,其中虽难免有失实之处,但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张勋复辟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所收文电,凡可找到出处者,在编辑整理时均据原文校对并指出异同,以便读者。本书由钟碧容整理。
-
沁园春·雪传奇杜忠明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年了,但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魅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却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作者从一堆堆的故纸中,去寻找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关的蛛丝马迹,于是也就有了这本《〈沁园春·雪〉传奇》。
-
太后垂帘王开玺选取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解读。当时年不过26岁的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推倒赞襄政务八大臣,成功地与恭亲王奕发动了宫廷政变?慈禧太后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历史前台的?为什么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慈禧陵隆恩殿前雕刻的凤在上、龙在下的“凤压龙”图案,隐寓着她什么样的心理意愿?……本书将拂却历史的尘埃,把其中的前因后果为你细细道来。本书以慈禧如何从一个嫔妃,通过祺祥政变,走上清廷最高权力宝座为线索,对祺祥政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进而对慈禧与奕?成功发动政变的原因及其统治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叙述中,作者注重从细节入手,突出矛盾变化,刻画人物性情,把正史与野史资料有机地融合起来,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对慈禧的有关传说及其他相关历史问题依据史料做了澄清和辨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该书图文并茂,附有近百幅相关历史图片,可帮助读者形象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
-
南昌起义亲历记黄霖《南昌起义亲历记》是作者黄霖回忆他在贺龙身边的所见所闻,而这些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他觉得贺龙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都很大,因此,作者就写下这篇回忆。作者对“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八一”作为建军节纪念日,“八一”军旗、军徽的来由,都作了阐述。并对贺龙同志如何参加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的当时情况和背景以及贺龙同志入党的坚强党性,那时的政治见解、军事思想,带兵、爱兵,为民、爱民,整顿纪律,培植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战无不胜的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明、果敢的事迹,都一一作了描述。《南昌起义亲历记》还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日)佐藤公彦 著;宋军、彭曦、何慈毅 译本书使用作者历时五年对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的资料和丰富的档案史料,从“村”的视角考察中国民众Nationalism运动的原貌。对明恩溥团练说及周锡瑞说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从而为义和团起源论争画上了终止符。书中附有详尽地图和历史照片,是一部实证性的义和团全史。本书是作者近八年来有关义和团研究的成果集成,作者通过对义和团曾经活动过的九个村庄进行调查,从不同层面对华北农村社会的特质以及民众运动进行思考,促成作者恢复了中断一时的义和团研究。该书还通过对农村调查结果结合汗牛充栋的文献史料的分析,对 “义和拳”这一具有宗教色彩的武术起源到清末义和拳运动的产生、扩大直至列强出兵、清朝的宣战与败北、最终向“扫清灭洋”转变,这一历史全过程进行微观分析,并将其与当时国际关系、中央政治动向的宏观分析相整合,从而勾勒出一个整体框架,使全书不仅有可读性,而且耳目一新。
-
鸦片战争史实考中国史学史概要姚薇元本书由姚薇元先生的代表作《鸦片战争史实考》与未曾出版的《中国史学史概要》合刊而成。《鸦片战争史实考》是作者对魏源所著的《道光洋艘征抚记》的全文考证,曾先后由贵阳文通书局、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著作之一。《中国史学史概要》原为作者讲授中国史学史的讲义,由武汉大学图书馆收藏,书中阐述了中国史学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本书是一部个人的、怀旧的故事集,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本书的叙述略带忧伤,寄哀于现代世界中中国不断沉沦的命运。然而,尽管作者意识到中国文明的辉煌已成过去,但本书并非满篇哀鸣与幻灭之词。相反,庄士敦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情感。对于他所深深尊崇并得以亲历其中的中国文化与政治世界,庄士敦也聊表谢忱,著书如是。
-
陈锡祺自选集陈锡祺《陈锡祺自选集》收录了关于作者对孙中山的研究所著的文章。对入选文章进行分篇类辑,以展现孙中山求学历程,总结其治国经验以及革命史。
-
思想、制度与社会转轨李良玉 主编《思想、制度与社会转轨:中国当代史新论》收录了其中26篇。作者多是李良玉的一些在读的和已毕业的博士生,也有个别其他专业毕业的博士。这些论文是他们入学以后严格学术训练的成果,也是他们在校和毕业之后读书生活的结晶。作者所关注的,有的是对当代史学科理论的探讨,有的是对当代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研究,有的是对当代思想问题的讨论。总之,试图透过对社会生活与某些社会现象的解析,还原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反映当代思想转型和制度变迁的具体内容。
-
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何沁本书主要是研究、阐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历程,确切地说,是认识历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还不是系统的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它只是研究武装斗争问题的一个视角,侧重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是如何逐步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的。这个研究视角和想法是在中共党史教学过程中,在阅读了有关资料并结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之逐步形成的。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曲折、复杂和胜利的历程使我深感研究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第二,研究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历程,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有着普遍的实际意义。第三,在今天,撰写此书还有其特别意义。中国民主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军队为主要组织形式,配合以其他方面的斗争,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