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解析周利生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讲授上述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本门课程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历史观。本书共设十个专题,时间跨度从鸦片战争直到世纪之交,包括三个大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以后,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话说民国李志敏 主编《话说民国》以时问为主线,用六编三十四章的篇幅全方位记录了民国从诞生到覆亡的三十八年历史;每编中又分为若干个独立事件,充分表现了民国历史时期的多彩风貌。《话说民国》共收入历史照片3000余幅,大部分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可以说涵盖了民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收入的照片都经民国历史研究专家遴选,不少照片极少公开面世。 《活说民国》对中华民国这38年的历史做了极其客观、公正、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本书历时二年八个月的时问编撰而成,按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六大类并以图文形式编排,终成巨著。图注权威、详尽、生动。画传中的图注都由民国历史研究专家编撰审定,不少图+图注就是一个完整扼要的民国事件。《话说民阁》所披露的事件,很多内容是第一次出版,试图带给读者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历史。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详细记载了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9月月中华民国覆亡这38年的历史。共分为六卷:中华民国的创建、皖系军阀统治、直系军阀统治与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中华民国灭亡。
-
亚洲的奥斯威辛何天义 编著一个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不管这历史是辉煌的,还是暗淡的;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应该回避自己的历史,不管这历史是荣耀的,还是屈辱的。尽管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六十多年,但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历史,至今没有完全理清,更谈不上传承和牢记。日军侵华集中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本书内容包括人间地狱南兵营、杀人魔窟新华院、罪恶的工程队、西苑特别甦生队、盟军战俘在中国等。曾经妄图吞并世界的日本、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告诫士兵不要当俘虏的日本,是怎样对待中国及盟军的战俘劳工和盟国侨民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屠杀对中华人民的呢?不妨让我们翻开此书,追踪历史的足迹,到日军设在中国的集中营遗址走走,把这一隐藏数十年的秘密揭开吧!
-
近代史资料李学通 主编,刘萍 副主编《近代史资料(总115号)》是本准确性、可靠性极强的历史资料集合,时间集中于1892-1943年,为近代史,内容包括了甘肃乡试条规及考试格式,《巢云簃日记》选,旧海关档案资料《十年报告》选(1902-1911)——市政与卫生改良、博物馆、医院,留美中国学生战时学术计划委员会工作概要,日军关东宪兵队虐使中国劳工档案资料选译,记忆中西南联大的学生生活等。
-
中法马江海战陈贞寿 著1884年7月14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利用中法和谈期间,率舰队主力以游历为名,进进出出驶入福州马尾港,和中国舰队同泊一处。福建军政当局屡次上疏“塞河”“先发”,指出“胜负呼吸,争先下手”。清廷却一再严谕:“无旨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严重束缚了福建水师先发制敌的有利战机。8月23日(七月初三),法舰背信弃义,采取退潮彼船头对我船尾的绝对优势,发动突然袭击,我舰无一起碇,仓卒应战,造成“大船去九条,小船去成山,可怜兵和勇,尸漂满江间”的惨局。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马江之战。《中法马江海战》之所以把它称为马江海战,一是马尾是一个海港,二是作战主力是中法两国海军的舰艇。马江海战是中国自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兵商轮船和舰队以来的第一次被迫对外作战,也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避战求和的妥协政策以及因为落后而挨打的一个典型败仗。它是法国侵略者开辟的第二战场——海上战场,从突然袭击开始,以福建水师失败告终。这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进行的最可耻的侵略罪行之一。《中法马江海战》着重叙述海上战场,对在越南北圻的陆路战场等少涉及,重点在马江。《中法马江海战》仍采用图文结合的图说方式,使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也更具有说服力,并力求化繁为简,取精撷华,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阅读最少文字,总览战争的发生、经过与结局,从中吸取教训,提高人们对海洋、海权、海防的观念,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
国破山河在萨苏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
香港全纪录郭志坤,余志森 主编一、本书为编年体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反映香港自远古至今所发生的重大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及人物的活动、轶事和社会趣闻等。 二、本书内容按时问顺序排列,以一定的时段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单元由大事记、专题、图片三部分组成。每个历史时期之首载有专论,代作该时期之历史纲要。 三、根据各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近代以来部分的时段划分分别以年、月为基本单位;古代部分的时段划分基本单位则以跨年份的为主。四、每时段的大事记以时间先后为序。以跨年份为时段划分单位的单元,如大事记句首作“917”,则表示该事件发生在公元917年;以年为时段划分单位的单元,如大事记句首作“7.3”,则表示该事件发生在当年7月3日,如作“7”,则表示该事件发生在当年7月;以月为时段划分单位的单元,大事记句首的数字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如事件发生日期不很明确者,则分别标明上、中、下旬或本月、本年,以示概约日期。 五、专题篇首揭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如引某报刊报道,即指该事件见诸报刊的时间。专题有图片配合,不直接配合专题的图片,则另辅以文字说明。 六、本书统一使用公元纪年。书中出现的外国人名地名,一般采用内地通用的译法;而香港的人名地名,则采用香港通用的译法。对各类组织机构名称,一律采用正式称呼,首见处用全称,以后则用简称。 七、地名一般用事件发生时的名称,新旧地名不一者,一般在每年或每月首次出现时在括号内注今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考重点与题典史艺军、王洪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该教材也是2007年最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了配合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掌握更简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和提高考试成绩,我们组织长期从事该课程研究的专家和从事具体教学任务的中青年教师编写了该辅导用书。为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该书,充分理解和消化教材里丰富的内容,本着实用性的特点,我们按照新教材有效设置各个栏目的编排。“目的要求”简明扼要,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主要内容”提纲挈领,总括该章内容架构;“学习重点”梳理提炼,挖掘归纳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步练习”涵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6种题型,既贴近教材的知识点,又有适当的课外知识延伸;“文献摘录”权威经典,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该书拓展学生思维,更能引领学生掌握教材中、课堂上难以触及的深度与广度。每道题我们都有标准答案,节省了学生寻找答案的时间。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我们在书后设计了两套期末模拟试卷,方便学生自行检测。使用该书,先要仔细阅读“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学习重点”,在总体把握本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习题训练。该书的设题采取难易结合的原则,既对教材深入探究,也有知识延展。该书带给学生的收获不仅是释疑解惑,快捷准确地掌握教材及相关知识,顺利地通过期末考试,更可以节省宝贵时间为考研奠定扎实的基础。
-
驼峰航线赵丽娟二战,航空大业,驼峰航线,战争,飞翔,勇气,友谊,罗斯福,蒋介石,毛泽东,陈纳德,史迪威,把自己的感情甚至生命全部放逐的飞行员……他们以最危险的姿势飞翔,以最伟大的姿势坠落,你想知道的每个事实与细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是一个崇高信仰遭受质疑的年代,但总有种精神会让人泪流满面。驼峰航线创造的世界之最:“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时空运行动,是航空史上运输损耗最大、利用率最低的行动。美军每向中国运送1加仑汽油,要消耗等量汽油;“飞虎队”每向日军投掷1吨炸药,空运队需运18吨物资到中国。“驼峰航线”是一条没有地面导航设施,且地面保障设施简陋、飞行高度最高、气候条件最复杂、飞行行动中缺乏地理和气象资料的军用航线,是世界航空史上最为艰险的一条航线。
-
中国近代史新编苑书义 等著《中国近代史新编》(三卷本)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在此后世纪之交的二十几年里,中国近代史学园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日出之江花,春来的江水,鲜明艳丽,美不胜收。本书便是其中的中卷本。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这段历史。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却不是社会革新的体现者。 不论太平天国抑或义和团运动,都局限于封建经济制度范围,而没有新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内容。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农民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农民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是劳动者、被剥削者,身受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极度憎恨旧的秩序,自发地渴望从残酷的压迫剥削下解放出来并找到美好的生活,愿意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另一方面又是小生产者、小私有者,是一个与封建制度一起诞生,和封建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而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依靠自己独立地推翻封建制度而建立起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的社会制度。这就是说,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却不是社会革新的体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