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杨奎松 著本卷讲的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对外战争阶段前整整十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大陆学者基于中共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时期”;台湾学者基于国民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十年建设时期”,我这里用的书名是“内战与危机”。强调内战与危机,不是不重视南京国民政府这十年在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教育和法制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建设工作。事实上,我在本卷中对南京政府在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都尽可能给予了关注和介绍。我之所以用内战与危机作全书的主题,是因为在这十年中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国共两党之间发生了太多的冲突与战争;而自1928年济南惨案开始,日本也一次又一次对中国实施了公开的外交压迫和军事入侵,并不止一次地在中国领土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赵朝峰,周良书 编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理论金民卿 著《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为基础,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曲折中初步形成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核心问题,打出共产党新旗帜,开展武装斗争新实践,实现土地革命政策新创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理论;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步成果,并在艰难的条件下不断把这些理论成果推向深入、用于实践。
-
道路陈亚联《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内容简介:从城市到农村,还是从农村到城市,曾经在十几年里“争得一塌糊涂”。中国革命没有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的道路,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一场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存在几千年的私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其路线图大致是:上山——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改造。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总119号)》内容包括了塞切尼·贝拉伯爵在远东——从武昌到荆紫关;康有为日记;静生先生遗墨;倪嗣冲碑传四则;王世杰日记选;周嘉彬自传等。
-
路线龚云,金民卿 著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走向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在与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中形成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磨难》在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过程中经历的巨大磨难:“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陈独秀取消主义、罗章龙分裂党的活动。并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从幼稚走向成熟,在磨难中走向觉醒的。
-
政权贾可卿《政权: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先考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理论基础及其建立过程;其次,针对当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苏维埃共和国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论述、评析;对中国共产党先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特征,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已经初步具备。而在两个共和国的所有共同点中,人民群众利益与权利保障的首要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权的真实性,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
转折年代金冲及 著金冲及(1930~ ),上海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等。本书直面194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而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一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以这一历史转折为核心命题,回溯历史,旁征博引,全方位审视1947年一年间的风云变幻,详细叙述了推动历史转折的种种因素,充分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及其步步演变的过程。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本。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一卷张海鹏 著作者作为《中国近代通史》全书的主编,认为有必要在序卷中阐明全书的基本的编撰原则,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点,基本的写作体例和方法,作为各卷的原则要求。但是,各卷在写作中,不必重复这些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课题组组成时,已提交各卷主编讨论和研究。各卷主编大体上赞成了这些原则和要求。五章稿成后,曾分送本书各卷主编征求意见,有些主编热心提供了修改建议。当然,这些原则主要有本卷作者提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学术观点。是否有当,还需要听取学术界批评。读者如有意见,可以提出商榷,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任何学术争鸣,都是作者所欢迎的。附录名为近代中国史事记略,略仿大事记的编写方式,提供读者一种参考的角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希望可以与其他九卷在内容上起到互补的作用。编写近代中国史事记略,遵循如下原则;有些史实,其他九卷正文中要详加分析,记略从简;有些史实,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正文限于体例和篇幅,或许简略,或许不录,记略则稍加点出。编好史事记略并非轻而易举,编写时参考了多种公开出版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一类书籍,本着求真的原则,也稍稍纠正了一些记述,从《中国近代通史》的角度,注意了文字表述的准确。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姜涛,卞修跃 著本卷题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按时间顺序实际上是全书的第一卷,在《中国近代通史》序列中属于第二卷,主要写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在本卷开始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早已从其巅峰跌落下来,带着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毒品鸦片。英国在其扩大对华贸易的努力一再失败后,转而进行可耻的鸦片贸易乃至鸦片走私以牟取巨额利润,并毒害中国人民。清政府针锋相对,从加强对鸦片的管制开始,进而严禁鸦片入口,最终发展为全面的禁烟运动。不知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战争为何物的东方老大帝国根本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手。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和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