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代史纲要王继平 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开设已经有几年了。几年来,在近现代史学者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探索了不少教学与教材编写的经验。即如教材编写来说,除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以外,还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多种教材,这些教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此,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等几所高校的教师,共同编写了这本教材,期待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黄贤强,高俊 著《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城市抗争的研究》再现了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历史全貌,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运动在上海、广州的展开过程,海外华人在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运动中的宣传手段及动员策略,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冲击,以及对此后数十年间民众抗争运动的影响。作者对两个抵制运动中心上海和广州的比较研究,对海外华人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亚华人在抵制运动中作用的探讨,对抵制运动与1911年辛亥革命关系的分析,以及将这场运动视作一场社会运动加以考察等,都是《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城市抗争的研究》填补研究空白之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被研治20世纪中国历史的学者所忽视,作者以他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深远的影响。
-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邵雍 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是在长期研究下层社会群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吸收石源华、苏智良等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SJ0703的研究成果,也是校重点学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胜败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因素,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国共两党在政治、社会领域同样进行着激烈的较量,而这些方面以往的研究是不够的。对史学工作者而言,批判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的奇谈怪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声张道义的层次,尚需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扎实细致的艰苦研究,不断开拓研究的领域。理清历史的脉络,揭示史实的真相,以史实说话,以理服人;以史为鉴,警示后人。
-
段祺瑞幕府与幕僚李庆东 著段祺瑞,历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等职。袁世凯死后,成为北洋皖系军阀首领。他大量援引军阀、政客及各种人才,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幕府,长期把持北洋政府。在段祺瑞的幕府中,军阀、官僚、政客、干仆、豪奴、汉奸、买办无所不有,蔚为大观,集近代中国各种人物之大成。他们在中国近代政坛翻云覆雨长达二十多年,留下许多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故事。《段祺瑞幕府与幕僚》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真实的历史通俗读物。作者着力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对有关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适当剪裁、还原和升华,并配有几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使《段祺瑞幕府与幕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丰富的知识性。
-
揭开甲午海战的黑匣子邓加荣 编著《揭开甲午海战的黑匣子》在一部残缺不全的日记基础上,通过当年北洋水师的一个下级军官(枪炮二副)的亲身经历,讲述出自丰岛之战以来的全部海上鏖兵过程,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那个惊天动地的海上鏖兵场面,也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为世人讹传的一些真实详情,揭开了何以被称之为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庞大海军舰队,竟然在一支与其实力大体相当的对手面前,全军覆没?何以有天开锁钥、金帮铁底之名的天然海军良港旅顺与威海,竟然不经数旬就陷落于敌军之手?而二副本人的经历,也是委婉曲折,惊险传奇,既有足蹈火海、身栖孤岛的慷慨悲壮,又是荡气回肠、悲婉缠绵的情恋纠葛,让人读之难以释手。
-
革命年代高华 著革命年代,意味看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我等有幸或不幸生长在这个年代,它给了我巨大的冲击,也给了我动力和人生的坐标,我和我的那些理想主义的朋友们从此注定了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也不会心如死水,像研究古董那样去回望过去。于是,就在这喧哗的、实利主义的年代,守着某种信念,以及可能已是陈词滥调的所谓"知识分子的责任"等,开始摸索着观察、研究逝去的年代。
-
民主还是独裁智效民 编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顾这场关于“现代代”的大讨论,不仅可以看到当年思想界对于如何实现国家统一,如何赶上世纪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绝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制度,它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就可以实行。这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思想付诸行动,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中国才会在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方面走上健康正确的道路。
-
并未远去的背影王彬彬 著《并未远去的背影》基本是对民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进行再梳理。民国时期(当然也包括共和国时期)的许多人与事,其实都扑朔迷离,真面目始终不为人知.过去的“定论”,显然已不足为信。《并未远去的背影》所收文章,则意在对那些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旧人旧事进行再解读。比起新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并未远去的背影》更注重对旧资料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利用內地公开出版的有关文献,利用从中南海里出来的各种书籍,对那些旧人旧事做出新的更符合真相的解说,是《并未远去的背影》的追求。
-
洪门秦义春 编著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洪门》为其中之一的《洪门》分册,内中包括了:洪门的组织制度、洪门家法等内容。
-
温故十七刘瑞琳 主编《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