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近世大变局中的知识人俞祖华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碰撞,大变局中的知识人充满着矛盾心态。本书从三种视角切入,重点关注晚清民初社会变迁中知识人的成长路径、角色变换与心态转换:一是从宏观层面入手,审视晚清民初大变局中的知识界、思想界,考察新型知识群体的成长及心路历程;二是从个案分析入手,考察魏源、曾国藩、王懿荣、梁启超、吴佩孚等科甲出身的士子与严复、李叔同、辜鸿铭等海外背景的学人,面对时代变革所进行的思考、选择与努力;三是从地方史视角入手,考察近世胶东籍知识人的社会成长与精神成长历程。
-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周月峰 著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面相来表述全体,在中外学界都很流行。新文化运动就是如此,既存研究多以《新青年》及北大师生辈的声音来概括整个运动,而忽视其多元并进的一面。在当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梁启超系”,也有其自身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希望“以解放求改造”,创造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文化,实现再造文明,其目标和方式都与北大师生辈有所不同。同时,该群体并非既存言说中新文化运动的外在对立物,而是新文化运动的构成性力量,参与且形塑了时代的思潮。后来被历史记忆所抹去的,也不单只是他们的文化观点与作为,更重要的是抹去了这一构成性作用。本书侧重思想的过程与肌理,以“梁启超系”这一群体的故事为主线,重访“另一类”新文化理念,呈现了全新的“另一场新文化运动”。
-
坚韧的中国董少鹏、窦国庆本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潮头,直面新时代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实问题,以全新战略视角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地区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发展大势,以史观今、以今问史,统筹经济运行、政治运作、文明演进等核心要素,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和发展内核,深情而理性地描画中华民族再次强大起来的风貌和愿景,展现天下一家、和合共生、有效治理的世界新图景。该书提出了直面现实的系统性治理策略。
-
海上来风李军中国“大河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叙事需要得到补充,海洋史是此类补充中的一个重要角度。海上航线编织成的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的新视角;海关则是这一网络的关键节点,既吞吐货物,也塑造社会。烟台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1861~1898年,烟台东海关是山东唯一的通商口岸,见证了北方中国的一隅在清末民初逐步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东海关档案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其中又以贸易报告最为重要——不仅是贸易的晴雨表,还记载了环境物产、社会风貌、商业情报、政治事件及相关影响。这些贸易报告从“海上”的视角,提供了一幅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社会侧写——既是西风东渐,也是向海谋生。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十讲吴文定 任长幸 钟月强 陈佳湘 著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相应的梳理,通过内容和讲授主题的优化,使逻辑框架更加明晰,问题意识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彰显,为读者清晰勾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同时通过翔实的史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触摸历史的温度,更好地体味近代复兴之路的艰难曲折,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发生的伟大变革和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本书,期冀能够为广大一线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辅助,充分体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此引发大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从而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的观点在今人看来也不无拍案叫绝之精妙,字里行间的分量足让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内忧外患中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前景的担当。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中国现代史卷贺江枫南开史学诞生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至今南开史学走过了漫长而绚烂的峥嵘岁月。值此百年重逢的历史节点,历史学院决定编纂“南开史学百年文存”丛书,以彰显南开史家群体艰辛扎实的学术探索和丰硕厚重的治史业绩,为这不平凡的世纪光影立此存照。
-
鸣沙 战时繁荣冯筱才本书之研究,聚焦于比较为此前学者所忽略的区域性战时“繁荣“问题,探讨 1937-1945 年之抗日战争对区域经济贸易及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研究以被誉为战时“东南唯一口岸” 以及重庆国民政府“输血线重要据点“的温州为中心。 “战时繁荣”则是本成果讨论之核心线索,以此作者将贸易发展、统制政策、工业替代以及社会影响等贯穿起来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使读者对战时中国之复杂历史有新的理解。本书在区域上虽以温州地区为考察中心,但具体叙述与分析仍以经济贸易活跃地为 主。经济统制政策当然涉及到温州大多数地区,也与海滨、关隘、市场集散地有关, 工厂创办则集中于城区以及少数接近资源的市镇。人群方面,本研究希望尽量将战争时期 “人”的历史能够描绘出来。因此,无论是讲到商业勃兴,还是统制政策落地,或兴办工厂,全书各板块,都会关注特定的历史当事人,如商人、官员、工厂主、跑单帮的农民,以及投资生意的地方士绅。本研究亦愿意打通社会阶层来考察历史, 因此,在讲到国民政府之政策时,不仅会分析政策之倡议者,亦会对执行者,以及受政策影响者,都能有所观照,以使重建之历史画面更加立体。
-
辛亥革命中国史学会 主编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前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辛亥革命》卷,共8册,约350万字,初版于1957年,共收辑辛亥革命相关资料133种,包括清政府奏疏公文及革命党言论等,按时间顺序分专题收入。本书系影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中国近代史卷刘晓琴南开史学诞生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至今南开史学走过了漫长而绚烂的峥嵘岁月。值此百年重逢的历史节点,历史学院决定编纂“南开史学百年文存”丛书,以彰显南开史家群体艰辛扎实的学术探索和丰硕厚重的治史业绩,为这不平凡的世纪光影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