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史话张海鹏,邓红洲 著全书共分八章——辛亥革命要革什么人的命、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形势、辛亥革命的推动力、有组织的反清武装起义的发动、保路运动和武昌首义、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纪念与评价。可以说,这本小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方方面面情况,通过这本书相信读者会对辛亥革命本身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了解与认识。
-
汪伪政权史话闻少华 著《汪伪政权史话》内容简介: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出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本侵略者与汉奸亲日派相勾结而产生的历史怪胎。汪伪政权成立后,与日本侵略者亦步亦趋,对沦陷区人民实行血腥镇压和残酷统治。它推行以反共为目的的“清乡”政策;成立“中央储备银行”,设立众多税卡,对沦陷区人民横征暴敛;鼓吹“和平建国”论和东亚联盟,以及“新国民”等,妄图奴化中国人民。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系列破坏抗战大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最终遭到清算,汪伪政权的汉奸头目们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
西安事变史话李义彬 著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继“九一八”侵占东三省后,1933年初又占领了山海关和热河。此后它的侵略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全中国逐渐陷入到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而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竟置全中国的安危于不顾,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中共领导的红军进行围剿,这种对日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所有爱国人士的不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36年12月12日闻名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在临潼华清池蒋介石下榻之所将其控制起来,对他进行“兵谏”,希望能以此迫使蒋介石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经过多方的积极努力,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同时也迎来了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大好局面。《西安事变史话》将为大家讲述西安事变事件中发生的故事。
-
通往立宪之路刘刚,李冬君 著本书共分13个部分(辑),包括:导论、近代史与近代性、白银流失的天下、走向世界的思想者、大用之人曾国藩、天国的堕落、汉人收复国权运动、国权与王权之争、立宪:皇帝的救赎、女子与小人的故事、立宪运动一分子、立宪:在党权与国权之间、文化个体性自觉,每辑之下按各自的侧重,细分篇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本书写作的内核。在论及“自由”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时,作者举了孙猴子的例子:孙悟空,从自发的生而自由的猴子转变为自觉的自由主义战士,他在完成了西天取经后,仍会回到花果山那个自由的王国。花果山是孙猴子的必然归宿。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杰出人物的代表,又何尝不是一只只“孙猴子”呢?他们的思想绝无干涸,他们的斗志何其坚强,为了理想中充满大爱的自由江山,他们走上了同一条遍布荆棘的路。曾国藩在“刺马案”中小试牛刀,已使朝廷心惊胆战的他,却不愿把“圣人子弟兵”带入军队国家化,从而给中国近代史留下个莫大的遗憾。李鸿章这位硬脖子的中堂,竟敢在老佛爷面前自称“康党”。他创立了北洋“军事—工业复合体”,却在皇榻之下被“去李鸿章化”。他拒做总统,只因是个保皇死党。徐继畬,一个用古汉语说新世界的人。《瀛环志略》里,没有天朝架子,没有华夷对立,枯燥的世界地理在他笔下顿时生动鲜活起来。胡雪岩是唯一具有商战意识的红顶商人,他以一己之力搏帝国主义,而置生死安危于度外。既知有君臣大义,又知朝廷外尚有国家利益,仅其一人而已。“千古一帝”光绪,居然要在中世纪帝制的朽木上,开出近代宪政之花。他是家天下的逆子,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是帝制的叛徒,却是祖国的忠仆。严修以教育独立的新思维,创私立新式小学及女学,亦是近代学潮的“第一推动者”。所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被梁启超称作戊戌维新“变化之原点”,废科举制之先声。蔡锷,普天下的军阀没有一个像他那样,主张军队国家化;没有一个像那样,无比自豪地宣称“军人不党”。他率先喊出“国权至上”,他的南方军魂,为江山而立国体。地位卑微,却人格高贵——这就是民国女子赛金花,这个小女子的柔弱之躯,可以抵挡住八国联军的野蛮,却抵挡不住天朝臣民的践踏。……《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带我们一步步重新发现近代史,重新学习近代史。它是一部英雄的赞歌,带着壮烈,带着激情。
-
辛亥·计划外革命(澳)雪珥 著《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以1911年的中国作为大舞台,刻画了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笠原十九司 著,罗萃萃,陈庆发,张连红 译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们固执地为否定“南京事件”而“争论”至今。本书将严谨地追溯、考证“争论”事件的整个过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论据中的破绽、识破其花招,拷问滋生如此“争论”的日本人之历史观。
-
辛亥前夜李刚 著仅靠“驱逐鞑虏”就能摧垮延续267年的庞大帝国?清末资政院顶撞摄政王、否决皇族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晚清政要在夹缝中辗转腾挪,为何在教科书里成为反动面孔?中国在晚清七十年(1840~1912年)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到底发生了些什么?难道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帝国的危机发自鸦片战争,然后历经肤浅的洋务运动和胎死腹中的百日维新,尔后一路狂飙至辛亥革命的发生,帝国大厦随即猝然倒塌?本书将作谨慎解答。
-
辛亥传奇陈立华 著陈立华编著的《辛亥传奇:喋血武昌城》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蓝本,以起义之前武昌城中各方面势力之间的角逐为线索,清晰地描绘出起义前后的历程。本书描写革命党人为走向共和与清廷进行的殊死斗争,情节紧凑,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既显现了革命者为了崇高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又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尔虞我诈、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仿佛把读者带回了那个血与火的时代,见证了开展民主主义革命活动的艰辛。书中的情景,都有相关的史料背景,事件的发展并非杜撰。《辛亥传奇:喋血武昌城》史实清楚,人物故事生动,充满传奇色彩,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实价值,是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的丰厚礼物。
-
民国战争与社会敖文蔚 著人们常用“北斗星”、“领头雁”和“舵手”来比喻在艰难险阻中牢牢掌握方向、引领万千民众创造奇迹的英雄。其实,学者一生中的学术研究方向也是很不容易把握的。经再三斟酌并确定本论文集总题的时候,先是不由得想起,我为何一直研究民国时期的战争与社会,接着,便意识到学术研究方向的抉择,也正像激流险滩上的舵手一样,要经过种种磨难及考验,方能显现英雄本色。当然,这只是平凡人论英雄而已。由于“文化大革命”这?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在大学和毕业留校任教的最初时期,曾接受预约在报纸上发表过批判“苏修”和林彪的小文章,这在当时并不是容易的事。因这方面的文章一般不接受个人投稿,一旦发表,既无名(不署名)又无利。1977年春夏间,为配合“十次路线斗争教育”又受约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我的第一篇论文一一《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我认为这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在反思自己的写作时,逐漸发现了这些文章不仅政治色彩太浓,而且有的还像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这对我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很大影?。
-
北洋军阀史来新夏 等著《北洋军阀史(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覆灭的通史性专著,涉及1895年至1920年间中国政情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