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研究金冲及 著《辛亥革命研究》权威性地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论文集集中金先生新旧文章,完全不同于普通的论文合集,它提供给读者“无须外索”的精神大餐。一是它努力以“史”代论,且尽其所能地边叙边议,大胆直面作者不同意的各种观点。二是它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大量引述国人当年各种爱国言论,并常常加以动情的议论,或褒或贬,皆以是否利国为标准。整本书秉承金先生“历史著作不容许用合理的想象来叙述历史”的观点,虽内容分散,但主题鲜明,使得全书浑然一体。
-
广州辛亥年叶曙明 著叶曙明所著的《广州辛亥年》生动地讲述了广州在1911年——这个几千年王朝更迭终结年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视角的生活画面和历史片段,从而表现广州这个民主革命策源地在历史大变局中的地位。前溯晚清变法与启蒙,后沿民初共和与革命。广州的流血牺牲,推动了全国的革命。但当全国各地都响起了独立的枪声时,广州却反而风平浪静,不费一枪一弹地交接了政权,满汉两族民众和平相处,共商前途。发人深省。如果说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是海面上冰山的亮点,那么广东长期的启蒙与筹备,一次次的流血与牺牲,关键时刻的坚持与妥协,则是海面下那庞大的基体。《广州辛亥年》就是以详实的人与事来揭示这个故事。
-
文明的交锋(英)乔治·林奇 著,(美)王铮,李国庆 译作为随军记者的作者乔治·林奇于1900年随英军来到中国,《文明的交锋:一个“洋鬼子”的八国联军侵华实录》是他此行的记录,全书分为25章,从他踏上中国上海写起,直到事件结束,记录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他在中国的见闻;同时,对西方的野蛮行为进行了道德批评和反省,提出了有关种族差别和文明进程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文明的交锋:一个“洋鬼子”的八国联军侵华实录》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也为当今世界解决文明冲突提供借鉴。
-
上帝与皇帝之争(美) 托马斯·H. 赖利 著《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上帝与皇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是西方学者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宗教信仰的一大力作!太平运动:基督教本土化过程的顶点?太平基督教: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宗教?一种基督教的具体样式?“上帝”信仰:传统中国宗教秩序的复兴和回归?对皇权秩序的根本性挑战?在创造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基督教方面,在对皇帝的体制、形象和称号的神圣性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理解上,在努力摧毁皇帝制度、打碎皇帝形象,构想一个不但承接过去且能开启未来的现代宗教、文化和政治秩序上,太平天国对中国历史做出了独创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贡献。
-
喋血南国沈晓敏,倪俊明 著《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由沈晓敏、倪俊明编著,是“辛亥革命全景录”系列丛书之一。《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讲述了:在绚丽多姿的中国辛亥革命画卷中,广东辛亥革命无疑是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烈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画面。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从孙中山着手创建兴中会,到组建同盟会,到策划、组织和发动反清武装斗争,广东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舞台。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发动的10次武装起义中,有8次在广东进行,特别十黄花岗起义影响尤甚,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革命党人在各地组织民军起义响应。广东各地纷纷光复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的广东军政府。广东军政府主粤期间,革新司法制度和警政,调整对外政策;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高擎讨袁的“二次革命”义旗……广东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
-
被打断的转型黄波 著这本由黄波著的《被打断的转型:晚清真相》选择多个对晚清社会走向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通过发掘更多更一手的史料,对其细致再现与分析,从而揭示出辛亥革命前夕晚清社会转型的真实形态。整部书凝结为两个催人深思的问题:晚清社会转型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这种转型又为什么会被打断? 《被打断的转型(晚清真相)》偏向于社会史的视角,同时也努力避开当代读者所熟悉的宏大事件,即使写,也从大事件中的少为人关注处落笔。书中多篇文章在《随笔》《书屋》《南风窗》《时代周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林家有 著清政府的垮台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没有能力自救。由于它对外丧权辱国,对内专制腐败,引起朝野、上下之间权贵的争权夺利。国家贫穷,民生困楚,社会不稳,矛盾激化。中央要集权,地方要分权,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加剧,不听中央号令的事件时有发生。清政府的垮台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失误造成内部权力基础的离析和民众的背离有重大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全国性的打击,内部矛盾也不会激化到上下脱序的程度,民众也不可能动员起来造成社会的全面危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康有为为首的海外立宪派、张謇为首的国内立宪派从不同的角度掀起对清朝统治不满,形成反清热潮的高涨,造成各种反清力量的聚合,促进清政府走上绝路,最后由辛亥革命造成朝野上下之间的矛盾,在辛亥革命的打击推力下垮台。可见,清朝的垮台是全国反清力量的胜利,是各族人民合力反清的胜利,尤其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胜利。辛亥革命已过去了100年。l00年前的中国不是现在的中国。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00年前进行革命和改造中国的奋斗,自有其特殊情况,我们今天去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只能去加深理解,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不能教训别人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否定先驱者的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都不见得有什么好处,更不是今人所当为。
-
武昌首义吴剑杰 著由吴剑杰编著的《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在湖北》以通俗流畅的文字,叙述了武昌起义酝酿、准备、发动并取得成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辛亥革命得以在湖北首先取得胜利的主客观原因。《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在湖北》对新生的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的政策措施和领导武汉保卫战的过程也有翔实的论述,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对湖北首义与各省响应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围绕着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展开的各种政治势力间的博弈所导致的革命在湖北的暂时失败,进行了明晰的解读。
-
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胡兆才 著世人皆知,日军在1937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但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之前,有个悲壮惨烈的南京保卫战。蒋介石为何要守南京?目的何在?南京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国民党在此战中担负何种角色?这些都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近几年已经有人对南京大屠杀著书披露,而对南京保卫战尚无一部较全面完整的著作问世。《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1937血染南京密封内幕)》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胡兆才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向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真实地介绍中国军队在这次保卫战中写下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场景。《蒋介石与南京保卫战(1937血染南京密封内幕)》读者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真实地介绍中国军队在这次保卫战中,为民族而战的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场景。 硝烟散尽,苦难辉煌!
-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朱英 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报刊舆论、城市变革、民间社会和农村社会等方面,更加深入地考察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迁所产生的影响。全书的特点之一,是在体例上按专题研究进行排列,而不是平铺直叙和面面俱到地撰写辛亥革命史。另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是着力探讨辛亥革命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也对人们如何看待上述近年来出现的“新观点”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