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史学刊第10辑章开沅,严昌洪 编《近代史学刊(第10辑)》是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研讨会专辑,主要内容有:《小人物,大历史:辛亥革命中的袁克定》、《翁同龢的学术宗主与交游兼论其对晚清学术的影响》、《清代以来汉水中游的商业中心及其变动》、《中国银行行史——档案、实物、诠释方法》等,以供广大读者朋友参考,使用。
-
1860年中国战事(法)夏尔·于贝尔·拉佛莱 著,应远马 译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推出《圆明园丛书·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2):1860年中国战事》,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还原历史真相和历史细节,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世人,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反思历史,祈福未来,为共建人类和谐未来而努力。
-
中国战争纪行(法)L.F.朱以亚 著,赵珊珊 译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劫掠并焚毁了凝聚着中国人民无限智慧、创造、心血和五千年农耕文明集大成的皇家御苑 圆明园。这是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文化浩劫。l50年来,圆明园成为了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伤痛!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帝l50多年的精心营建,占地350公顷,先后建成了200多座精美的中国式宫殿和园林,楼塔宫阙,金碧辉煌。园中除了中式宫殿和园林之外,还有乾隆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747—1759)间,由法国传教士王致诚、蒋友仁和著名宫廷画师、建筑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等设计,中国匠师建造的西洋楼。王致诚在乾隆八年(1743)11月1日写回法国的长信中对圆明园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和夸赞,称其为“万园之园”、“绝美之园”。这封信及其内容,对18世纪欧洲大陆卓兴中国园林之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国建筑学家邱治平在《圆明园》一书中对圆明园的价值作过一番相当精到的评论,他说:“圆明园堪为世界奇迹之一。众多宫阙屋宇由大理石和贵重木材建成,金碧辉煌,是装饰稀世奇丽的艺术瑰宝。
-
进军北京(法)乔治·德·克鲁勒 著,陈丽娟,王大智,谭思琦 译远征军在中国之时,我受法国使团的差遣有幸接触过许多人,目睹过很多事。回到法国后,周围的朋友十分好奇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总是问个不停,因此我决定将这段回忆写出来与他们分享。《进军北京》内容主要来自于我在中国所写的日记,以及深藏于脑海中的回忆。书中所讲既不是科学家的新发现,也不是道学家的评说,而是一位旅行者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我将原原本本地讲述在中国的见闻,所表述的也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中国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满族的人种特征都属于比较轻松的话题,我对此表达一下个人的想法与喜好未尝不可。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李咏宾 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辅助用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吏纲要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参加有关的考试提供更直接、更便捷的服务.也为教师组织考试提供帮助。本书是按专题进行编写的,首先介绍专题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使学生对专题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把握的知识点有总体的了解。其次是结合高校课程考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有关题型,设计了测试题。试题包含了有关考试的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综合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在分析题中提供了若干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李吉奎 著《民国史料笔记丛刊:花随人圣庵摭忆(套装全2册)》出于福建侯官(今福州)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黄濬,字秋岳,又称哲维,号壶舟,室名花随人圣庵,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或1891)。据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黄濬本籍台湾,其父黄彦鸿,字芸淑,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十六年庚寅科进士,签分户部主事,供职北京。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台湾沦日后,遂久居都下,把籍贯改为福建。黄濬十七岁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授举人,七品京官。尝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入民国,任北京政府陆军部承政厅秘书科科员,交通部法规编纂员,交通部秘书,财政部佥事、秘书、参事。得汪精卫等人赏识,1932年8月,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荐至地位仅次于秘书长之简任级机要秘书,得与闻密勿。1937年8月,以通日寇,父子俱伏法白门。有关《摭忆》成书经过,黄氏友人瞿兑之在《民国史料笔记丛刊:花随人圣庵摭忆(套装全2册)》序中曾说明原委,略谓,黄氏生前,将编定之“二巨帙”邮瞿;瞿“乃稍纠其笔误数处,并志所疑于眉端”。此稿随为天津孔某借阅。黄伏法后,孔某关河转徙,但仍守信将原稿退瞿,还付黄家。黄家乃于北平付印,并乞瞿氏作序。序中未明言该书付印包含多少条目,亦未言印刷情形。
-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英)埃利斯 著,刘天路,刘甜甜 译,刘海岩 审校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是一个值得后世慢慢玩味的历史事件。在英国人看来,欠缺外交风度的满清皇帝和官员们表现出的蛮横和固执完全辜负了英国政府的好意。而在中国官方眼中,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因为他们捍卫了帝国的尊严。可是,近代中国经受的苦难却使得这次对“蛮夷”的胜利显得那么苍白。在这道历史的罗生门前,没有孰对孰错,只有无尽的叹息。本书通过作者亨利?埃利斯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新回到了那个一切都还没有盖棺定论的时刻,体会历史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直面变幻莫测的历史洪流。
-
民国前期国家仪式研究郭辉 著《民国前期国家仪式研究(1912—1931)》以政权合法性建设为论旨,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界定“民围困家仪式”概念,并以个案形式考察民国前20年问国家仪式的操演状况。进而探讨国家仪式本身及背后所蕴藏的政治文化内涵和意义,系统深入地探寻了国家仪式与合法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国家仪式举办的主观动因和客观功用。
-
旧梦重温李新宇 著《旧梦重温:民国先知的道路探寻》梳理了百年中国早期寻路的思想脉络。清朝末年,从天朝迷梦中走出来的国人,经过“器物”、“制度”等层面的探索,关于国族的梦想,其中的不少仁人志士已经相当清楚,那就是建立现代的国家框架,走宪政共和之路。可是,历史行进到1898年,清廷的屠刀斩灭了国人改良实现宪政共和的梦想,不少志士逐渐选择了武力。自此,暴力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越益显现。1912年,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这个以很少量流血建立起来的共和国,成长并不顺利,及至1927、1928年,更是遭到了深深的创伤,乃至质的变化——从民主共和国,沦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党国”。幸好,不少坚守梦想的先知们,在历史的行进中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虽然,他们没能阻止民国的最终堕落,但,他们的思索、探寻,对于现今依然在寻路的我们,仍然是很好的鉴借。
-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 著,李吉奎 整理《花随人圣庵摭忆(套装全2册)》为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资料,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间。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今福州)黄溶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