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
作者:李海玲 陈玉东 著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ISBN:9787509178768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详细阐述了热射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监测技术、现场急救与后送、治疗方案、预防与健康宣教、护理、预后及管理策略等。本书内容简明实用,指导性强,可作为基层部队卫生预防宣教、急救后送指导教材,以及供二、三线医院救治热射病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热射病防治技术手册》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论
一、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二、我国地域及气温变化特征
三、我国热射病发病区域变化
第2章 热射病流行病学
一、主要特点
二、好发人群
三、发病率
四、病死率
五、湿度与热射病
六、研究热点
七、热射病与军事医学
第3章 热射病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个体差异
四、热射病与军事医学
第4章 热射病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直接热损伤病理机制
二、脓毒症模型
三、内皮细胞受损
第二节 各系统病理生理改变
一、中枢神经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血液系统
七、内环境
八、横纹肌
九、免疫系统
第5章 热射病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6章 热射病现场识别、急救与后送
一、现场识别
二、现场急救
三、转运
第7章 热射病监测
第一节 外周循环状况监测
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二、下肢花斑评分
三、光学技术监测
四、其他监测方法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血压监测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三、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第三节 呼吸功能监测
一、气体交换
二、肺功能
三、呼吸力学
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
一、尿液检查
二、血液生化检查
第五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二、目标式神经系统体检
三、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
四、其他监测项目
第六节 胃肠功能监测
一、消化道出血
二、肠黏膜屏障功能
第七节 肝功能监测
一、脑水肿
二、其他系统改变
第八节 凝血指标监测
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二、凝血酶原时间
三、其他凝血项目
第九节 血糖监测
一、技术因素
二、危重患者
第8章 热射病治疗
第一节 现场处置
一、体温测量
二、降温措施
第二节 后续治疗
一、充分补液
二、降温处理
三、呼吸系统支持
四、循环系统支持
五、消化系统支持
六、肾脏支持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八、神经系统支持
九、纠正电解质紊乱
十、血糖调节与管控
十一、感染源分析
十二、镇静镇痛
十三、中医中药治疗
十四、监测指标
第9章 热射病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10章 热射病的护理
一、院前护理
二、院内护理
第11章 热射病预后及管理策略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二、恢复训练时间
三、管理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特点
二、我国地域及气温变化特征
三、我国热射病发病区域变化
第2章 热射病流行病学
一、主要特点
二、好发人群
三、发病率
四、病死率
五、湿度与热射病
六、研究热点
七、热射病与军事医学
第3章 热射病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个体差异
四、热射病与军事医学
第4章 热射病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直接热损伤病理机制
二、脓毒症模型
三、内皮细胞受损
第二节 各系统病理生理改变
一、中枢神经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血液系统
七、内环境
八、横纹肌
九、免疫系统
第5章 热射病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6章 热射病现场识别、急救与后送
一、现场识别
二、现场急救
三、转运
第7章 热射病监测
第一节 外周循环状况监测
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二、下肢花斑评分
三、光学技术监测
四、其他监测方法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血压监测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
三、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第三节 呼吸功能监测
一、气体交换
二、肺功能
三、呼吸力学
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
一、尿液检查
二、血液生化检查
第五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二、目标式神经系统体检
三、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
四、其他监测项目
第六节 胃肠功能监测
一、消化道出血
二、肠黏膜屏障功能
第七节 肝功能监测
一、脑水肿
二、其他系统改变
第八节 凝血指标监测
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二、凝血酶原时间
三、其他凝血项目
第九节 血糖监测
一、技术因素
二、危重患者
第8章 热射病治疗
第一节 现场处置
一、体温测量
二、降温措施
第二节 后续治疗
一、充分补液
二、降温处理
三、呼吸系统支持
四、循环系统支持
五、消化系统支持
六、肾脏支持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八、神经系统支持
九、纠正电解质紊乱
十、血糖调节与管控
十一、感染源分析
十二、镇静镇痛
十三、中医中药治疗
十四、监测指标
第9章 热射病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10章 热射病的护理
一、院前护理
二、院内护理
第11章 热射病预后及管理策略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二、恢复训练时间
三、管理策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