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英)约翰·汤姆逊 著 徐家宁 译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着。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
战国七雄李山 著战国上承春秋,下启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变”。西周以来诸侯林立格局大体消失,代之以七雄并立的格局,即所谓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竞争你死我活,“七雄”并立又变成“一雄”独大。七个志在统一的竞争对手,代表着统一天下的七种可能。那么,七种可能,又是怎样向一种可能演化的?七雄对峙,它们各自有怎么样的作为?从七个大国的盛衰变化中,又能读到怎么样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呢?《战国七雄(CCTV10百家讲坛)》作者,《百家讲坛》实力派主讲人、国学大师启功得意门生李山教授为我们讲述这一历史。
-
战国策刘向 编《家藏四库系列:战国策(插图本)》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
三国志陈寿 著《家藏四库系列:三国志(插图本)》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书中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深受后人推崇。
-
靖康之变赵建华 著赵建华编著的《靖康之变》内容介绍:金元1126年正月初六,垒人的军队第一次来到北宋都城开封的脚下。金人的军队虽然没有攻进开封城,但刚刚即位的北宋皇帝钦宗却早已吓破了胆,在众多大臣的反对下,仍然签署了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孤军深入的金军在心满意足之后,撤兵北归。然而,宋钦宗并不想切实履行与金人签下的城下之盟。当现实的威胁稍有缓和之后,立即密令所割之地的军民拒绝交割土地。金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在同年11月再次来到开封。这次,他们攻陷了开封城,俘获了徽、钦:帝和几乎所有皇室成员,并押解着他们于1127年3月再次踏上北归的路。历史上的北宋王朝由此宣告灭亡。1126年至1127年是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的靖康之年,所以,这两年间发生的这次沧桑巨变,就是中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靖康之变”。一起来翻阅《靖康之变》吧!
-
风雨晚清唐文立 著百年晚清,泱泱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朝臣和平民都做了些什么?嘉庆、道光、咸丰到慈禧再到溥仪;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晚清最后一百年,距离今天这么近,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为什么均告失败,最后必须革命,历史为什么非要这样?《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虽然讲述的是百年晚晴的历史,但提到了诸如科举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从“禅让”到“家天下”再到“皇帝轮流坐”最后回归“天下为公”的曲折历程。短短百年展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精华。阅读《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读到这个民族的未来。
-
改良与革命王晓秋 著《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分专题集中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围绕晚清的几次改良运动和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论证晚清历史上改良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晚清中国改革先驱者和政府对世界的认识和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对晚清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如《日本变政考》、《海国图志》进行发掘、解读,考证它们的文本、传播和影响;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的史实等等,均依据第一手资料,作了仔细的考订和论证,新见迭出,多有创建。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龙镇 著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从公元前573年-前541年,整个中原大地的割据斗争由明转暗,进入僵持阶段。从晋悼公到晋平公,晋国的霸业逐渐日薄西山,但仍牢牢控制着中原霸权。与此同时,老冤家楚国也不甘示弱,四处出击扰乱晋国的战略布局。而在晋楚争霸赛的外围,秦国作壁上观,韬光养晦;郑国首鼠两端,随风摆柳;鲁国强作镇定,委曲求全;齐国暗潮涌动,跃跃欲试;宋国穿针引线,意图止息停战;另有蛮荒之地的吴国异军突起,暗暗觊觎中原大地…… 比起国际间暗潮汹涌的混战,各国内部也同样斗得头破血流:公室的权威进一步受到卿大夫们的挑战,原有的阶级荡然无存;晋国众卿尔虞我诈,齐国崔杼、庆封为乱,鲁国"三桓"互相挤压,卫国君臣反目成仇…… 翻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看春秋30年来各路诸侯的厮杀和角逐,读君臣间博弈的智慧与谋略!
-
明清战争史略李治亭,孙文良 著明朝末年,朝政日非,危机四伏,偏安东北一隅的建州女真势力逐渐发展壮大,从明朝东北边庭的一个小部落,逐渐发展为可以与大明帝国分庭抗力的后金政权,进而八旗铁骑一举入关,定鼎中原,又逐一扫灭了南明的各个小朝廷,建立起大清帝国。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位皇帝,明与清爆发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役,本书就是讲述明末清初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揭示明清两个政权在统治上的治乱兴衰。作者以生动的小说笔法、严谨的学术思维,全景式地再现了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战争历程。《明清战争史略》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系统、最完整地描述明清战争史的专著。
-
清太宗全传李治亭,孙文良 著皇太极,作为清朝开国第一帝,他的杰出才能和文治武功可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创业之君相比。论武,他少年随父征战,弛骋疆场,创造了一系列兵家奇迹;论文,他雄才大略,创制立政,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清太宗全传》参考《清实录》《满文老档》《满洲实录》等大量官方和私人著述,采取不落俗套的创新意识,运用文学的技巧,以酣畅的语言和浓重的笔墨,对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全景展示,带领读者走出戏说的迷雾,聆听历史真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