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张汇文[等]译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共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10年,其余两卷在1918年出版,马士(1855-1933)是美国人,哈佛大学毕业,他到中国后长期在英国人赫德控制下的中国海关服务,作为赫德的亲信,参预了许多机密工作,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所以他写的这部书,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对外关系史的最主要的参考物。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所说,许多新的研究都只是在马士的基础之上,做了局部的补充。当然如上所述,作者虽然也企图给读者以不偏不倚的印象,但其立场是极其鲜明的,是为殖民主义者张目的。...
-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周俊彦这张中国历史朝代简表介绍了中国自夏朝到清朝每个王朝的统治时间、开国皇帝和都城等内容。本简表适合广大学校教授历史使用。
-
乱世经营术陈文德著在这本《乱世经营术》里,笔者尝试不局限于传统历史叙述史实的写法,而透过客观的环境及人性角度,观察春秋时代那些卓越的政治领袖如何利用时势,领导他们的国家,在激烈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夺得霸权。
-
天裂顾宏义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旌旗入燕云、惊破一统梦、汴梁赋悲歌、偷安都江南、绍兴战与和、西风扬子江等。
-
拥抱文明赵益宋代是奠定中国思想特色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北宋中期所面临的内外挑战的严峻程序,尤其突出。穷则思变。当是时社会普遍的“更张”要求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实践,绝非偶然,它反映出社会发展内因中一种要求解决问题的历史必然性,也是传统思想中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结果。然而,王安石变法不仅在当时受到激烈的反对而告失败,并且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否定的境地;降至近现代,却又为大多数现代人所推崇,褒贬不一,异见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问题本身及其遭遇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极其耐人寻味。本书正是通过这一角度,在综述王安石变法历史情境的基础上,展开一定的批判,力图对这一历史难题的深刻意蕴有所揭示。
-
宸衷独断赵骥十六国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民族融合时期,中原的汉族与内迁的匈奴、羯、氐、鲜卑等各少数民族曾经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其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冲突固然造成了一度的残杀,但它也意味着异质文明交流的开始。当时的北方汉族士人怀抱儒学先圣"用夏变夷"的理想,自学摒弃狭隘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说教,积极推动异族的社会变革;而有见识的少数民族人物也往往能够顺应历史的大势,次汉族较为先进的文明。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无论对于胡汉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铭心刻骨的大变革。经历了这一变革洗礼的中华民族,必将有如火中涅磐的凤凰,更加强健,更加辉煌。
-
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仪平策著从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散体大赋、歌舞石雕那里,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大美》气象;从晋宋山水、缘情趣尚、骈俪格律、宫体清商中,你可领略到无尽的阴柔之韵。当然在前者后后者变迁的许多中间情态里,你还会聆听到大转折阶段审美文化那如鼓似吟的多重音响。在看似零散凝滞的存在中,本书力图追寻它们的内在灵魂。<
-
楚文化杨权喜著《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楚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楚文化的概念、渊源、主要内容和研究状况,配有彩图8幅、插图43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细说三国黎东方著本书共三十八章,第一章“合久必分”,是总纲,简述东汉末年形势。第二章至第三十七章,多冠以人名,由人物带出事件,间插入事件的命题,仍归结于人物,第三十八章“分久分合”,是收尾,写蜀、魏、吴的灭亡,殿以刘禹锡《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播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战争过去,人世循回,怀古念今,意气油然。话题转入各章中所未曾及的三国时代的制度、学术、文学、艺术、科学诸方面,约而举之,以为结束。 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王小舒著这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时代,也是一个让人一展才华的时代。从唐人那充满血性的边塞诗,到宋人那缠绵悱恻的婉约词;从色泽绚丽的唐三彩,到冰清玉洁的宋汝瓷;从袒胸露臂、仪态万方的唐代侍女,到蒙面缠足、填词弄句的宋代闺秀徜徉在琳琅满目的历史长廊中,你会觉得仿佛自己也有了唐人的气度、宋人的风雅,举手投足都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中国审美文化史》为您介绍了唐宋元明清的美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