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唐代后期方镇辖区变动研究付先召本书以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置的十五道为基础,考证梳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八十七个方镇的置废及其辖区变动情况,归纳方镇辖区变动的特点,分析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的原因,总结方镇辖区变动调整的历史作用。方镇辖区调整原则打破山河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分布及跨州遥领的特点。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缘于唐廷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及实力的较量,背后的主要动因是唐廷寻求各种措施实现对方镇的控制。唐廷通过肢解方镇、调整辖区的方式,使方镇势力均衡,彼此能相互牵制,实现与地方彼此均衡的状态,对于唐后期的存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五代和宋代解决方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
以谏为铭,以武服疆雷池月《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是一本有关元世祖忽必烈的人物传记。内容从蒙古西征东欧、蒙哥称汗、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嫡、灭亡南宋直到忽必烈去世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全书以忽必烈为主线,串连起西至波兰东至日本的各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用生动的文字,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的仁政帝王形象的同时,也展开了十三世纪初旧大陆的历史画卷,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领悟人生哲理,加深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
东来西往陈烨轩8—13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的时期。8世纪后期开始,受国内商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成熟的海事管理体制的支持下,阿拉伯商人开始了前往中国东南地区的远航。这条航线与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载的“广州通海夷道”基本吻合,并得到考古、文献等多重证据的支持,从中可以见到阿拉伯商人移民社区的存在。“黑石号”商船的货物在中国的运输、集聚,是阿拉伯商人经营海洋贸易的重要案例。抵达中国后,阿拉伯商人长期以广州为聚居地,并扩散至泉州、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11世纪末,阿拉伯商人参与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他们所在的蕃坊和附近的街道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从11世纪开始,中国商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越来越重要。而根据阿拉伯史料和中国碑铭记载,中国船只在唐后期就已抵达波斯湾。“南海I号”沉船提供了宋商远航的丰富信息,包括船只的结构、船员的组织以及货物的管理等。南宋的远航也受到沿海上层社会和佛寺的支持,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根据13、14世纪的中国史料,可以复原中国商人从东方到西方的航线,从中也可以看出宋商海外移民社区的存在,以及海洋船民的重要性。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阿拉伯和中国的航海家已经发展并维护了成熟的海上通道,他们的远航成为早期全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周公营洛邑与周代文明蔡运章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阐释。特别是对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性质的周公礼乐制度、《河图》、《洛书》、《周易》哲学、《老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提炼解读,从而把周代历史文化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
历史时间线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从30万年前智人的出现到今天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从三大宗教的兴起到伟大文明的衰落,《历史时间线:时空坐标下的人类全景图》将过往的全球图景以时间为线索全部融汇在一起。书中的每一页都在追溯过往的历史,通过时间线之间的比较呈现出真正的全球史观。全书将世界历史划分为9大时代,每一时代都配有丰富的地图、历史图片,介绍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思想与历史文物。全新的年表设计,将全球各地同一时代上演的历史事件编排在一起。约公元前2700年,埃及法老在吉萨建立起恢宏的金字塔;而在遥远的东方,古国印度的西部——印度河两岸的村庄逐渐变成了城市。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此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刚刚建立,邻国日本则进入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历史时间线:时空坐标下的人类全景图》编排简明,内容全面,纵向串联,横向比较,约300幅令人震撼的历史图片和地图,能够多维度呈现古今世界,比较不同地区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轻松俯瞰数千年人类文明史。
-
中西元史刘迎胜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刊名“中西”二字既取自主办方浙大中西书院之名,亦兼有不拘中外、求教于世界学林、同台竞技之寓意。题虽曰史,却不自限于传统蒙元史研究领域和范式,亦收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周边地区与中西陆海交通史之研究成果。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流派精神,举凡古代文明研究之所覆,语言、文字、经济、考古、社会、地理等新颖探讨皆可容纳,冀随日月之逝而渐成蒙元、边疆民族、内陆亚洲及古代东西陆海交通研究同仁的切磋与交流园地。
-
隋唐孙英刚 著隋唐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帝国时期。孙英刚教授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以中古政治史的宗教面为线索,展现隋唐盛世的完整面貌。三册书将隋唐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唐:帝国的形成》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权。这一时段,贵族政治仍是中国历史的主线,尤其表现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团的涌现。统治阶级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两边下注,希望能延续自己的政治地位。《隋唐:盛衰的痕迹》自女皇登基开始,跨越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前夕结束。这段时期是唐朝盛极而衰的关键转折点,也是隋唐“世界主义”特征最鲜明的时期。浑厚、包容,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再造了中国文明,进而带来了宗教、文化、制度、知识的璀璨和辉煌。《隋唐:文明的转向》完整展现安史之乱全景,详细解读晚唐的藩镇割据。这段时期的主要的特征是唐朝试图中兴与藩镇割据、党派之争、宦官专权交织在一起。这套书跳脱了传统上以政治史为主线的写法,选取各色政治军事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丰富的维度,如家族网络、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介绍了隋唐统治阶层与其国家性格的形成。每册书分十个章节,主要按照时间顺序,精选重要历史节点、历史人物论述考辨。全书既保留原始文献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说,可以让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脚注处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论文,可辅助有需要的读者进一部延伸阅读。每章节末还附有“多说一点”单元,为读者介绍读史方法以及章节要点。
-
宋史丛考聂崇岐《宋史丛考》是由聂崇岐1934年以来陆续发表的宋史方面的重要论文编辑而成,包括《宋史地理志考异》《宋役法述》《宋词科考》《宋辽交聘考》等代表性论文,基本代表了聂崇岐宋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内容涉及宋代税制、地理、军事、科举、官制、外交及宋代史料考证,引证详实,逻辑清晰。作者学养深厚,对宋代史料极为熟悉,特别善于从史料排比中发现问题,尤其是易被忽视和误解的问题,以史料细致考辨为基础,往往能够对历史制度演变做出规律性的结论和探索。
-
趣说中国史·明朝篇刘喜涛 主编 ; 刘军博, 许蕊, 刘泉利 著明朝16帝,个个有性格!老朱家的皇帝们在同一个群聊里会说些啥呢?《趣说中国史·明朝篇》以相关史书、著作为基础,将明朝的历史知识、典故趣闻进行巧妙串联,并融入有趣又有料的皇帝群聊对话。有厉行节俭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宅心仁厚的低调学霸朱高炽、爱促织爱书画的文艺青年朱瞻基、心比天高的大明“战神”朱祁镇、沉迷修仙的炼丹“高手”朱厚熜、放荡不羁的手工达人朱由校……他们在群里畅谈明朝的建立、发展、巅峰及衰落,谈笑风生间呈现明朝276年的治乱兴衰。本书基于详实史料进行演绎创作,传神描绘16位皇帝的漫画肖像,并创作30余幅传神表情包,力求真实再现各位皇帝的真实性格和心理特点。这是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创作尝试,千万别错过这颠覆传统历史阅读方式的机会!
-
清代漕运李文治,江太新本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漕运制度的发生和演变、清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漕运的持续、漕粮的财政及赈恤功能、漕粮赋税制度、漕粮的征收兑运和交仓、漕运官制和船制、运丁和屯田、漕粮运道、清中叶后吏治腐败与漕运体制内部矛盾的加剧、清中叶后农村经济的变化及其对漕粮征收的冲击、道光后漕粮改折减赋、道光后漕运招商海运、漕运的停止、漕运与商品经济。在探讨清代漕运史时,本书紧紧抓住地主制经济这一中心线索展开,探讨漕运问题,这是本书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本书对沿运河商业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考察,从其兴衰中总结出:城市要长盛不衰,必须要注意生产与消费的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