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龙镇 著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从公元前573年-前541年,整个中原大地的割据斗争由明转暗,进入僵持阶段。从晋悼公到晋平公,晋国的霸业逐渐日薄西山,但仍牢牢控制着中原霸权。与此同时,老冤家楚国也不甘示弱,四处出击扰乱晋国的战略布局。而在晋楚争霸赛的外围,秦国作壁上观,韬光养晦;郑国首鼠两端,随风摆柳;鲁国强作镇定,委曲求全;齐国暗潮涌动,跃跃欲试;宋国穿针引线,意图止息停战;另有蛮荒之地的吴国异军突起,暗暗觊觎中原大地…… 比起国际间暗潮汹涌的混战,各国内部也同样斗得头破血流:公室的权威进一步受到卿大夫们的挑战,原有的阶级荡然无存;晋国众卿尔虞我诈,齐国崔杼、庆封为乱,鲁国"三桓"互相挤压,卫国君臣反目成仇…… 翻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晋楚百年争霸,史上最漫长的拉锯战》,看春秋30年来各路诸侯的厮杀和角逐,读君臣间博弈的智慧与谋略!
-
隐匿的疆土顾诚 著《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是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卫所制度、明代疆域管理制度方面、明代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文章结集。 卫所制度是顾诚先生晚年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创造性地提出明帝国两大管理系统的论断,并打算作为既《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之后第三部专著的主题。《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另收集有顾先生的参编作品4篇,对明代后期军事、清代的建立、明史研究等进行了梳理。
-
西周金文王年考辨王程远 著王程远编著的《西周金文王年考辨》是接续《商周断代新考》而对西周列王年代的考证,《商周断代新考》解决的是武王伐商的年代和时日,《金文王年考辨》通过对出土的青铜器中记载的铭文历日进行辨识,推断各个王世的年代。
-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 著《吕氏春秋》为集体编纂,取材博杂,广采各家之言,书中儒、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学说均有体现,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先秦旧说与上古史料,价值极为珍贵。其叙事简洁,说理流畅,文字优长,许多单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故历代均有各种版本流传,至今不衰。此次出版,刘义工系从《吕氏春秋》中选取四十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且配以白话译文,使具有中等文化以上的读者没有阅读理解的障碍。
-
微言集李治亭 著《微言集(明清史考辨)》系作者李治亭从事清史及东北地方史研究近五十年的部分学术研究论文选集。它以满洲(族)与清史为切入点,所载论文48篇,集中反映了作者在清前史与清初至康熙前期史的研究成果。《微言集(明清史考辨)》所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满洲(族)论”,二是“明清兴亡论”,三是“清前期人物论”,四是“专题论丛”,五是“读史议论”。贯穿这些文章的另一主线,是作者的历史观,即“完全平等看待各个政权、各个民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其实践效果为据,是非就一目了然”。
-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苏小华 著《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是由五组相对独立的专题构成的。最初的一篇是关、于孝庄政权兴亡的思考。当时正在关注北魏宗室的演变,注意到宗室在北魏末年的分裂趋势,于是就从孝庄朝廷着手研究。在完成孝庄政权的研究之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尔朱家族就成了下一个思考对象。之后,孝武政权与高欢的关系以及与关陇政权建立的关系的研究,又引出了对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政治文化的思考。由于学界对这两个问题研究比较充分,所以转而研究了北镇社会。在初步理清了北镇社会的几个特征后,感觉对北齐、北周、隋、初唐史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就北镇人物在东西政权中的影响作了一些工作。所以《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上起北镇起义下至隋末唐初,而这一段正好是北朝从一个统一政权经过分裂再走向统一的历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有探讨的价值。《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虽然也是以北镇人物为论文线索,但是首先对北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镇社会是一个鲜卑化与汉化并存的社会,北镇在军事方面的传承与发扬有丰富具体的内容,北镇是一个移民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不同于中原的特点。以这些具体的内容去分析北朝后期史,必然会产生新的认识。在具体的研究方面,本书力图提出新的视角,比如在尔朱集团的研究中,注意孝文帝迁都对尔朱家族的意义,注意尔朱家族在人才上的缺陷;研究孝庄帝时谈到北魏宗室的分裂;研究孝武帝时注意其西逃的影响;研究东魏北齐史,从两都体制的弊端着手;研究西魏北周史时注意兵种的变化等。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见解,希望引起学界的讨论。
-
三国史话吕思勉 著《中学图书馆文库:三国史话》是吕思勉为数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作者的每篇短文皆寥寥数千言,即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对比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生发的动因,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见本书“楔子”一篇),行文颇为口语化,支撑观点的证据亦个个信手拈来,且颇有富于启发的见解,令人信服。《中学图书馆文库:三国史话》正是作者将他的观点贯彻实施的绝佳范例。读者在阅读这部历史通俗读本后,或可对作者的治史主张有更深的理解。
-
视野、社会与人物李华瑞 著这部论文集收入我近五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也是我的第三部个人宋夏史研究论文集。论文集大致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多年来,我一直较为关注20世纪以来宋史研究的学术史,故第一组文章是有关对学界讨论唐宋变革论、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热点、王安石变法等大问题过程中所反映的理论倾向及不同意见的汇总和梳理,当然,其中也包含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近年来,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宋代灾荒史上,故第二组文章主要收录业已发表的5篇论文。《宋代放生池考》、《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是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临时赶写的应景文章,《酒与宋代社会》则是应国家图书馆系列讲座之一“文献典籍与中国文化讲座”所作的讲演稿。
-
晚清的基点王瑞成 著本项研究一开始就是以晚清史为研究对象,区别于中国近代史。因而与中国近代史关注的问题和表述的史实有比较大的差异。本项研究更注重于基本史实的重建,在史料和方法上有几点需要作一说明:一是本书采用的基本史料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七册《鸦片战争档案史料》,这是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最全面的官方档案资料汇编,基本上涵盖了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收集的史料,并有相当规模的扩展,也基本具备了本项研究实证所需资料。而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因为是按照中国近代史编排资料,且资料大多为节录史料,与本项研究大多无关,少数相关部分,大多在《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中已经概括。这一时期其他史料大多与本项研究缺少关联,笔者查阅过程中将相关部分采用。因而,在史料使用上显得集中或单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史和区域史研究展开,史料范围大大扩展,研究者也注意史料多样性和丰富,这自有道理。但史料选取依据研究对象而定,当以能够支撑起相关研究为根本原则。本项研究为基础性研究,能够反映鸦片战争时期王朝统治阶层中汉奸恐慌的史料自然以官方档案为主。二是史料运用问题。由于本项研究主要是建构新的史实,因而尽量采用原文,一方面让史料说话,读者可以依据史料作判断,避免史料转述带来的偏差。当然,这样一来,可读性必然受到影响。如何在史学研究中既忠于史料,又兼顾可读性,或许有更好的方法。
-
战国策(西汉)刘向 著,耿天勤 注《崇文国学经典文库: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