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宋代的皇帝、文臣与武将王瑞来 著本书收录了宋史研究专家王瑞来先生的旧刊新作,共12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即士大夫政治与皇权,内容涵盖两宋。诚如书名《宋代的皇帝、文臣和武将》所示,皇帝写了宋朝开国的太祖、太宗,对堪称千古之谜的“烛影斧声”事件也有专题考察;文臣写了士大夫的楷模范仲淹、“铁面御史”赵抃、“太平宰相”周必大;武将写了在幕后促成“澶渊之盟”的宋朝降将王继忠和抗金名将岳飞;末了的一篇则写了以《富春山居图》闻名的由宋入元的文人画家黄公望,论旨已进入宋元变革论的视域。可以说,本书对宋代历史上的不少重大事件都有论列。向来的历史研究,大多对史事进行严密的逻辑演绎,从中归纳出历史演进的必然性。这样的研究高屋建瓴,无疑对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度抽象后的历史,失去了血肉,只剩下骨骼,让人难以感受到像时下的生活那样鲜活。为了避免“载之空言”,全书十二篇,宏大叙事皆依托于具体历史人物,以人物论的形式展开。有了人的活动,历史才生动,其间的喜怒哀乐,才会唤起今人的共鸣。本书虽为学术文章,但文笔通俗易读,容易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
-
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张维玲 著本书通过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分析宋代古文运动展开的历史脉络。上篇探讨1008至1033年的所谓“天书时代”,如何在真宗与徐铉后学的合作下,融合汉唐经学、谶纬学、道教思想于一体;下篇探讨仁宗朝的古文运动如何在批判天书时代的政治文化中诞生。为探讨此一政治过程,本书所关注的士大夫群体远多于范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从而深化仁宗朝古文运动的历史过程。本书认为,天书时代是赵宋君臣将汉唐君主对“太平”的想象与操作,进行总结性的重组与展示,以为统治的正当性张本;天书时代在仁宗朝的破产,意味着此时士大夫反省,甚至放弃汉唐儒学所赋予的政治理念。是故,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可谓是中国政治史与儒学史典范转移的关键时期。
-
官家的心事吴铮强宫廷斗争贯穿于整部中国君主政治史,无论统一时期的秦汉、隋唐、明清,分裂时期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十国等,无不经历过无休止的、残酷的宫廷斗争。但在历史叙述中,宋朝的宫廷政治却如同一股清流,蔚为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父慈子孝、君圣臣贤的皇权政治典范。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书通过宫廷政治视角,围绕宋代宫廷政治斗争中聚讼纷纭的关键事件,如陈桥兵变、斧声烛影、澶渊之盟、绍熙政变等,摆脱既有定论的束缚,力图从史料中寻找未被遮蔽和美化的蛛丝马迹,还原宋代宫廷政治权力的聚散变幻,最大限度地发掘两宋宫廷斗争的真相。书中将宋朝政治史划分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四个时期,揭示不同时期宋朝政治权力中心纷繁复杂的派系争斗问题,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宋史。
-
中西元史刘迎胜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刊名“中西”二字既取自主办方浙大中西书院之名,亦兼有不拘中外、求教于世界学林、同台竞技之寓意。题虽曰史,却不自限于传统蒙元史研究领域和范式,亦收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周边地区与中西陆海交通史之研究成果。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流派精神,举凡古代文明研究之所覆,语言、文字、经济、考古、社会、地理等新颖探讨皆可容纳,冀随日月之逝而渐成蒙元、边疆民族、内陆亚洲及古代东西陆海交通研究同仁的切磋与交流园地。
-
宋史丛考聂崇岐《宋史丛考》是由聂崇岐1934年以来陆续发表的宋史方面的重要论文编辑而成,包括《宋史地理志考异》《宋役法述》《宋词科考》《宋辽交聘考》等代表性论文,基本代表了聂崇岐宋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内容涉及宋代税制、地理、军事、科举、官制、外交及宋代史料考证,引证详实,逻辑清晰。作者学养深厚,对宋代史料极为熟悉,特别善于从史料排比中发现问题,尤其是易被忽视和误解的问题,以史料细致考辨为基础,往往能够对历史制度演变做出规律性的结论和探索。
-
拓地降敌何冠环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面考述宋代内臣李宪事迹的作品。李宪,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在熙宁、元丰年间执行拓边西北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继王韶后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其间他采取的政策和提拔重用的一批文臣武将,对哲宗、徽宗时期经略西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宗元佑旧党当政时期,李宪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复归后,则被誉为“名将”;宋室南渡,士人朝臣又将权宦童贯之祸归罪于他,责他罔上害民,贻患中国。 本书根据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详细考述了李宪的军事生涯,认为其谋略和功绩与种谔、韩世忠、杨业、狄青、岳飞等宋代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 本书还探讨了北宋中后期内臣、君主、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宗朝至徽宗朝变法图强、拓边西北过程中新旧党争不断的复杂政局。
-
清代漕运李文治,江太新本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漕运制度的发生和演变、清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漕运的持续、漕粮的财政及赈恤功能、漕粮赋税制度、漕粮的征收兑运和交仓、漕运官制和船制、运丁和屯田、漕粮运道、清中叶后吏治腐败与漕运体制内部矛盾的加剧、清中叶后农村经济的变化及其对漕粮征收的冲击、道光后漕粮改折减赋、道光后漕运招商海运、漕运的停止、漕运与商品经济。在探讨清代漕运史时,本书紧紧抓住地主制经济这一中心线索展开,探讨漕运问题,这是本书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本书对沿运河商业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考察,从其兴衰中总结出:城市要长盛不衰,必须要注意生产与消费的同步增长。
-
明朝原来这个样赵帅,王姗姗本书主要讲述明代历史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市井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曾经真真切切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大明风华的背景板,它们更应当获得后人的关注。比如明朝的知识分子热衷什么小吃,知名美食家张岱带你领略大江南北的美食;为什么出门穿衣服攸关生死,难道穿错了衣服会被砍脑袋?攒多少年工资才能买得起房,不妨来看看王阳明的超级大豪宅;本年度最流行歌曲出自谁手,冯梦龙老师深藏功与名;全书结构精巧,语言风趣,力求让大家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也能获得阅读历史的快感,既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又引经据典还原宏大叙事背后的冷门知识,用接地气的言语让大家感受明代历史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
盛京内务府档·乾隆朝辽宁省档案馆暂缺简介...
-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韩策 著《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围绕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深入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