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群言典藏:闻一多
作者:闻黎明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ISBN:9787802563254
定价:¥4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群言典藏:闻一多》是闻一多先生的传记,文笔生动,图文并茂。
全书展现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一面的闻一多。闻一多是享誉海内外的名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无私无畏,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绝不屈服;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群言典藏:闻一多》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闻一多。
全书展现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一面的闻一多。闻一多是享誉海内外的名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无私无畏,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绝不屈服;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群言典藏:闻一多》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闻一多。
作者简介
暂缺《群言典藏:闻一多》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第二章 活跃在清华园
第一节 人京求学
考入清华学校
课余补习会
第二节 初期的忧患意识
辩论与演说
为了普及教育
第三节 汇人“五四”运动的洪流
挥笔《满江红》
参加全国学联大会
第四节 用艺术改造社会
美育代替宗教的影响
研究具形艺术的“美司斯”
第五节 改良社会的尝试
上社
校内改良活动
第六节 抗议“六三”惨案
参加罢考与被迫留级
拒写“悔过书”
第七节 清华园的最后一年
有了一个家庭
中途夭折的灾区服务
第八节 初涉诗坛
认准新诗的方向
清华文学社
第三章 留学美国
第一节 去国的愁思
第二节 在芝加哥
芝加哥美术学院的优等生
与芝城的美国诗人
第三节 耕耘在文学园地中
《女神》评论
《红烛》与爱国诗
第四节 在科罗拉多
第五节 发起“大江会”
第六节 在纽约
英文古装剧的演出
“文化的国家主义”
第四章 一个破灭的梦
第一节 “我是中国人”
第二节 受挫的国剧运动
第三节 暂短的国家主义活动
加入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
反对日俄出兵东北
反俄援侨大会
在“三·一八”惨案中
第四节 创办《晨报·诗镌》
第五节 “我要回海上去”
第五章 教授生活
第一节 在南京中央大学
第二节 在武汉大学
第三节 在青岛大学
人地两宜的教学与研究
三次学潮
第四节 重返清华园
惬意的学校生活
并非不问国事
第六章 抗战的岁月里
第一节 流离
离别故都
南岳一学期
湘黔滇跋涉三千里
蒙自百日
第二节 驻足春城
《祖国》和《原野》的演出
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三节 主持清华中文系
出任系主任
秉公办事
创办清华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
提携后学
第七章 学术研究
第一节 研究领域略述
第二节 学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文学的运动方向
第八章 走上新的道路
第一节 贫困的生活
第二节 迅猛的转变
“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
“不仅要做新诗,更要做新的诗人”
“向圈子外喊去”
“要把文学和政治打成一片”
打破“可怕的冷静”
并非空穴来风
第三节 汇人民主运动的洪流
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第九章 民主斗士(上)
第一节 保卫大西南
第二节 勇于解剖自己
向鲁迅忏悔
克服幼稚病
第三节 援助贫病作家
第四节 “袁世凯没有死”
第五节 民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第六节 拥护共产党
称赞“小五四”
质问蒋介石
慰问郭沫若
出版《民主周刊增刊》
第七节 与民主青年同盟
协助建立民青
秘密印刷所的建立
第八节 “五四”民主大检阅
“让文艺回到群众中去”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
共同播发民主火种
“不但做今天的诗人,也要做明天的诗人”
第九节 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
国民参政会不应再开
国民大会必须由联合政府召集
第十章 民主斗士(下)
第一节 为了和平民主团结
欢庆抗战胜利
内战绝不能再起
如何建设新中国
营救被迫害者
联合出版界
第二节 血与火的岁月
为反内战讲演会出谋划策
抗议摧残自由,支持学生罢课
控诉“一二·一”惨案
争取斗争胜利
第三节 迎接新的风雨
民盟支部的核心成员
促进政协通过民主决议
捍卫政协会议成果
四烈士大出殡
痛骂蒋介石,悼念四八烈士
揭露反苏反共阴谋
甘做共产党的尾巴
做统战工作
第四节 新的世界观
高唱“人民至上”
学习阶级分析法
新文艺观
第十一章 最后的日子
第一节 寄语青年
青年运动必须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斗争
临别赠言
第二节 冲破白色恐怖
“愿与你们紧紧地握手”
为呼吁和平发动万人大签名
第三节 血写的壮丽诗篇
抗议杀害李公朴
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
倒在祖国的大地上
尾声
后记
再版后记
跋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第二章 活跃在清华园
第一节 人京求学
考入清华学校
课余补习会
第二节 初期的忧患意识
辩论与演说
为了普及教育
第三节 汇人“五四”运动的洪流
挥笔《满江红》
参加全国学联大会
第四节 用艺术改造社会
美育代替宗教的影响
研究具形艺术的“美司斯”
第五节 改良社会的尝试
上社
校内改良活动
第六节 抗议“六三”惨案
参加罢考与被迫留级
拒写“悔过书”
第七节 清华园的最后一年
有了一个家庭
中途夭折的灾区服务
第八节 初涉诗坛
认准新诗的方向
清华文学社
第三章 留学美国
第一节 去国的愁思
第二节 在芝加哥
芝加哥美术学院的优等生
与芝城的美国诗人
第三节 耕耘在文学园地中
《女神》评论
《红烛》与爱国诗
第四节 在科罗拉多
第五节 发起“大江会”
第六节 在纽约
英文古装剧的演出
“文化的国家主义”
第四章 一个破灭的梦
第一节 “我是中国人”
第二节 受挫的国剧运动
第三节 暂短的国家主义活动
加入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
反对日俄出兵东北
反俄援侨大会
在“三·一八”惨案中
第四节 创办《晨报·诗镌》
第五节 “我要回海上去”
第五章 教授生活
第一节 在南京中央大学
第二节 在武汉大学
第三节 在青岛大学
人地两宜的教学与研究
三次学潮
第四节 重返清华园
惬意的学校生活
并非不问国事
第六章 抗战的岁月里
第一节 流离
离别故都
南岳一学期
湘黔滇跋涉三千里
蒙自百日
第二节 驻足春城
《祖国》和《原野》的演出
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三节 主持清华中文系
出任系主任
秉公办事
创办清华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
提携后学
第七章 学术研究
第一节 研究领域略述
第二节 学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文学的运动方向
第八章 走上新的道路
第一节 贫困的生活
第二节 迅猛的转变
“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
“不仅要做新诗,更要做新的诗人”
“向圈子外喊去”
“要把文学和政治打成一片”
打破“可怕的冷静”
并非空穴来风
第三节 汇人民主运动的洪流
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第九章 民主斗士(上)
第一节 保卫大西南
第二节 勇于解剖自己
向鲁迅忏悔
克服幼稚病
第三节 援助贫病作家
第四节 “袁世凯没有死”
第五节 民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第六节 拥护共产党
称赞“小五四”
质问蒋介石
慰问郭沫若
出版《民主周刊增刊》
第七节 与民主青年同盟
协助建立民青
秘密印刷所的建立
第八节 “五四”民主大检阅
“让文艺回到群众中去”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
共同播发民主火种
“不但做今天的诗人,也要做明天的诗人”
第九节 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
国民参政会不应再开
国民大会必须由联合政府召集
第十章 民主斗士(下)
第一节 为了和平民主团结
欢庆抗战胜利
内战绝不能再起
如何建设新中国
营救被迫害者
联合出版界
第二节 血与火的岁月
为反内战讲演会出谋划策
抗议摧残自由,支持学生罢课
控诉“一二·一”惨案
争取斗争胜利
第三节 迎接新的风雨
民盟支部的核心成员
促进政协通过民主决议
捍卫政协会议成果
四烈士大出殡
痛骂蒋介石,悼念四八烈士
揭露反苏反共阴谋
甘做共产党的尾巴
做统战工作
第四节 新的世界观
高唱“人民至上”
学习阶级分析法
新文艺观
第十一章 最后的日子
第一节 寄语青年
青年运动必须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斗争
临别赠言
第二节 冲破白色恐怖
“愿与你们紧紧地握手”
为呼吁和平发动万人大签名
第三节 血写的壮丽诗篇
抗议杀害李公朴
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
倒在祖国的大地上
尾声
后记
再版后记
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