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史记》精解熠彤 注解《史记》的写作方法、文章风格、语言技巧,一直是历代作家学习的典范。汉代学者郑樵评价《史记》说:“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唐宋以来的散文家没有不熟读《史记》的。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他的雄健文风即学自《史记》。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文章简明流畅、纡徐唱叹也是深得《史记》神韵。清代的《聊斋志异》以及后世各类小说戏剧,或在创作上学习《史记》,或取材于《史记》,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今天学习语文和写作,选读《史记》的重要篇章依然十分必要。本书的整理选编,参考了梁启超指定《史记》“十大名篇”的办法,所根据的是中华书局1959年的《史记》新标点本。我们在讲解原文时,既注重阐释的准确性,同时又注意联系现代社会实际。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熟读《史记》精华,增加对我们祖先历史和文明的敬意,同时学到最经典的文章、最精彩的语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
-
图说史记柏宏军,何玉良 编著《图说史记》全书共五篇:基础篇《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本篇通过对司马迁家世、孔子对司马迁影响的解读,以及《史记》与《汉书》的比较,帮助读者了解这部国学经典魅力不朽的秘密。国家篇本篇以“本纪”和“世家”为主线,为读者解读中国古代国家发展进程及国家治理中明君贤臣的“圣王理想”。战争篇《史记》记载的战争是冷兵器战争,三千多年风云激荡,原始战斗形态是怎样走向成熟的?战争胜负对君主及军人有着怎样的人生影响?本篇对此一一探索。人物篇《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和刻画,不仅仅是为了记载历史人物,还渗透了司马迁全部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想,细细品读,韵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风尚篇百科全书式的《史记》无疑是广博和丰富的,本篇通过采辑、解读书中对娱乐起居、饮食服饰和人际风尚等的描写,引领读者了解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魅力。
-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刘海英 主编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上下五千年》风靡全国,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惠及了几代读者。自此,中国历史“五千年”的概念也在全国读者的心中扎下了根。我们这本《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与《上下五千年》一样,讲的也是自上古时代至清朝灭亡的历史,并以时间顺序,按朝代更迭依次讲述。力求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简洁描述,使读者在快速浏览历史故事的同时,能够清晰、直观地认识历史。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大全集翟文明,于海娣 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以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畅销不衰,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历史类读物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序,精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下篇为世界上下五千年,在保证各自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简要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生动再现人类历史的波澜壮阔与风云变幻,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窥斑知豹,进而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体例编排上,本书注重各历史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同时设立了“相关链接”,简要介绍历史背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对正文进行有效补充,使读者能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一目了然。本书通过全面的内容、凝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科学的体例、全新的设计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解中外历史,使得这一经典读物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帮助读者从历史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并拓展人生阅历,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
历史的背影冯政 著一部人类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关于“人”的历史。今天,重读中国古代贤哲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语豪言,依然能激发国人超逸尘氛的求知之心、爱国之心和成就之心。当良知、真知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才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当“鉴古而知今”不再是一句口头标榜,我们才能拥有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必须的精神与希望。这,也是打开中国之门的一把钥匙。
-
中国社会史论周谷城 著周谷城(1898:1996),湖南益阳人,现当代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去世早,其母虽是文盲,但性格倔强,很有主见;受其影响,周谷城也养成不轻易认输的倔强性格。周谷城7岁时开始在家乡的族立小学读书,农忙时干活,先后七年,接触到一些古典知识。1913年,周谷城考入长沙省立一中。在省立一中,周谷城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特别是英语。周谷城在这里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尤其擅长作文。1917年,周谷城中学毕业,接着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英语部学习。此间,新文化运动趋于高涨,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的氛围空前浓厚。周谷城深受感染,思想极为活跃,还参加了“五四运动”。北京高师学习条件优越,周谷城又酷爱学习,他利用当时罢课多的“有利时机广泛涉猎反映社会新思潮的各种书籍。受王桐龄、钱玄同:何炳松等大师们的影响,周谷城对历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觉地把历史学作为自己的爱好和专业。
-
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瞿宣颖 纂辑,戴维 校点《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由纲、目、按、自注和附录5种不同性质的文字构成。纲是《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的编写大纲,简述各类风俗制度的发展脉络,要点特征及优劣得失等,顶格写。目低一格写,引用各种史料对纲作详细说明,是对纲的展开和补充。按即按语,置于目之后,再低一格写。但不是所有的目之后都有按语。它是作者自己的心得,一般是目所引材料仍无法讲清,或目本身有疑误,才加按语说明。有时也以按语来概括要点,揭示真相,引导思维等。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括号内的小字注。其作用一是交代史料出处:引自类书的交代类书卷数,使用丛书的注明丛书名称,转引文字注明转引书名。二是名物训诂,解释疑难。三是指出文字错误。四是指出事实讹谬。它们都是随文施注,查阅方便。另一种是篇后注,与今注相类似,不用多说。还有附录一体,只在建筑门偶尔用之,盖非正录也。这种大纲与细目相结合,叙述与评论相结合,正文与注释相结合,正录与附录相结合的论述方法,将《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粘合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体现了一个国学大师的高超技巧与严谨的治学风范。
-
中国男余世存 著《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不,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通史吕思勉 著《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今为方便读者阅读,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
-
大中华赋刘长允 著一本高度浓缩的中华文明史。作者以韵语形式,以不到5000字的篇幅,从史前一直写到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曾在《人民日报》(2009年11月4日)全文刊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是高度浓缩的中华文明简史,从广度而言,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科技、思想、典故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从时间跨度而言,自远古一直写到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作者延请专家为书中知识点做了详尽注解,并根据内容选配大量图片。是一般读者,尤其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最简明扼要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