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汤开建主编;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编1984年,陈乐素先生创办了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五个春秋。一个以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为其生存手段的学术机构,在广州:这个中国南方最繁华的商业都市中居然站稳了脚跟,且日渐壮大。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究其原因,除了上级古委会、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外,古籍所的历任领导与同仁坚持坚定的学术方向与端正、朴实的学风应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还有,因地制宜,结合暨南大学作为侨校的特点,拓展与广东地方特色紧密相关的岭南文化与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也应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
中国功臣的结局刘德增,徐晓青著“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諦。数千年来,王公贵族、将帅统领、治世良吏、乱臣贼子……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但血肉之躯毕竟难与江河山川共存。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同夜幕中划破开际的颗颗流星,那么留下的轨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壮怀激烈,马革裹尸;有的荣华富贵,寿终正寝;有的兔死狗烹,血溅刑场……为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各式各样的休止符。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
历史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二辑收录了十八篇整理的史料和文献考证研究的文章。其中有章士钊《孙黄遗札密诠》,对孙中山与典兴的遗札就章氏所知加以说明,对研究辛亥革命前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历史文献》除了刊载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之外,也选载一些文献的考证研究文字。在第一辑的基础上又发表了四篇盛宣怀档案整理资料。还收录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整理的《茅盾友朋手札》。《历史文献》编纂内容主要包括史料整理、书录解题、版本考证、辨伪辑佚、藏书源流、特色馆藏介绍等。
-
澳门历史文化章文钦著本书收录作者1987年以来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两组论文二十篇。第一组十篇为史学专题论文。其中《龙思泰与(早期澳门史)》介绍在西方学者中第一个提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的鲜明学术观点的瑞典学者龙思泰(Anders Ljungstedt),及其关於澳门史研究的传世之作。《戴裔煊先生舆澳门史研究》取材於作者为纪念戴裔煊教授诞辰九十周年、逝世十周年而撰写的《戴裔煊先生传略》中历史学研究部分的一个小节,以缅怀这位前辈学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业绩。《谢清高与葡萄牙》和《清代澳门舆日本》两篇,探讨清代澳门的对外经济文化关系。其他六篇,主要探讨明清时代至近代初期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历史联系o《一部关於清代澳门的珍贵历史纪录》一篇,为作者协同澳门档案学者刘芳小姐整理校订葡萄牙束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的副产品,该项档案将於最近由澳门基金会出版。第二组十篇大多为探讨明清时代澳门的文化及中西文化交流的专题论文。作者自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以“澳门诗词笺注,为题的研究项目,因此,这一组论文较多地采用了诗词方面的材料,有的论文本身就是这项研究的副产品。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开创了以诗证史的学术传统,许多知名的前辈学者亦多具有亦文亦史的治学风格。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受到前辈学者的启发。最後二篇《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之展望》和《档案与澳门历史文化研究》,前者主张以国际东方学界对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推进对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以期在下个世纪,使对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能像对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一样,成为一门有影响的国际性学问。後者认为,现藏於世界各地,包括十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的有关澳门历史文化的档案总数约在150:200万件之间,其数量是敦煌文书的数十倍,有志於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东西方学者,能否像敦煌学者那样,为搜集、整理、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是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能否发展成为一门有影响的国际性学问的关键。这些论文,大部分为历年参加学术研讨会及赴澳门大学作学术讲演而撰写,曾在北京、澳门和广州的学术刊物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收入本书时一一作过修订。由於原文撰稿时各自单独成篇,故个别资料的引用间有重复,仍大体保留原貌。
-
天问詹开逊编著本书有如下几个方面特色:第一,穷搜辑录,旁征博引,最大限度地让诸疑案的资料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就历史文献而言,大凡历史、野史、笔记、笔记、小说及至志书、碑记等都尽可能的搜集;对当代学术界的观点,大到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剧作家的宏论,小到县级文化馆干部的小议,均广为涉猎,概而录之,使之兼容并陈,用作者话说“尽量原汁原味地奉献给读者”。第二,文字通俗,运笔流畅,对一些繁冗涩的史料不是干巴巴的叙述,而是尽可能口语化、通俗化。第三,既注重旧说,尢重新论,让读者既能从中了解整个疑案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历代学者探索的全过程,又能掌握目前学术界对此一疑案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从而给读者予新的知识、新的启迪。第四,既引经据典,又重物证,特别是重视引用一些新的考古发现资料,以增强其立论说明力,这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本书虽然选择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疑案仅40余个,却洋洋洒洒40余万字,上起三皇五帝知是谁,下至谁最先发现甲骨文,时间跨度之长,涉及知识面之长,决非一朝之功所能为。
-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著这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中国的传统社会”,系以现代的行为科学剖析古典中国的价值系统、社会结构与人格形式。第二篇“巨变中的中国”,系以巨型的与微型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在西方文化冲击后,所产生的社会的与文化的变迁,亦即为中国转型期社会作一系描。第三篇为“现代与现代化”,系从世界的架构及文化的本质上,论析现代与现代化之意义与内涵。第四篇“中国的现代化”,则在指出中国现代化运动之性格、曲折及其回顾与前瞻,并陈展作者个人对中国未来的信念。此外,本书还附录了两篇文字。一篇是《世界文化的浮现》,审作者较早几年对文化问题的一个总的看法。另一篇是《胡适与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作者在胡先生去世后不久所发表的两篇文字之一,这两篇文字是作者对这位现代中国的伟大知识分子的一种礼敬与追思。
-
柳诒徵说文化柳诒徵撰张君劢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在许多方面发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张君劢传》对张氏的思想和一生的重大活动都有较详细的分析评述,态度客观公正,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全面研究张氏的较好的著作。
-
《史记》文献研究张大可著张大可(1940~),重庆市长寿县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论著有《〈史记〉研究》、《史记论赞辑释》等,主编有《中国历史文选》等。:本书内容包括:回眸本世纪·史记学的发展与成就;系统阐释《史记》的文献依据与价值论文8章。对《史记》文献专题研究的论文7篇。学术界对作者《史记》系列论著主要书目的评论10篇。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张应杭,蔡海榕主编本书是为高等院校新近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所编写的基础教材。书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古代中国在道德伦理、宗教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和语言文字等诸多文化领域中的历史发展和丰硕成果。书中不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发生发展,以丰富生动的史料详细介绍了其中最值得国人自豪的文化成就,而且还能够“察古鉴以今,彰往而知来”,对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去建设新世纪的民族文化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做为今天正在走向世界、走入新世纪的广大中国青年学子,学习本书,可以获得一份来自精神故园的温馨回忆,可以增添走向崭新未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勇气。
-
历史哲学教程翦伯赞著翦伯赞在书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具体反映、关于中国社会形势发展史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即将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书旨在系统地展示二十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读者将会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中国历史学怎样沿着一条崎岖的道路从传统走进了现代,将会看到中国历史学的转型、创新、继承、探索的历程,将会看到一百年间众多的学者怎样用心血汗水浇灌润泽了祖国的历史学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