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徐喜辰,斯维至,杨钊本卷主编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
-
白话史记(西汉)司马迁原著;杨燕起,陈焕良等译暂缺简介...
-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宋)袁枢原著;廖德清,廖晓晴译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系宋代著名史学家袁枢编著。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终年75岁。他历任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考取进士,历任温州叛官、礼部试官、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大理寺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常德府、知江陵府等官职。他的主要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孝宗乾?九年(1173年)任严州教授期间完成的。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袁枢根据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如《宋史·袁枢传》所说:“枢常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改编时,既改变了司马光因袭过去编年体以年代为纲的体例,又不因袭历代正史以人物为纲的纪传体体例,而是另树一帜,创立了一种以历史事件为纲的新体例即纪事本末体。
-
资治通鉴全译(宋)司马光原撰;李国祥译注;李国祥等主编暂缺简介...
-
北京通史曹子西主编;习五一,邓亦兵撰著《北京通史》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一部系统叙述北京历史的多卷本学专著。叙述的时间,自经七十至二十万年以前出现“北京人”活动起,至本世纪80年代末止;地域范围大体上以当前北京市行政区划为准,并参酌历代的城区、政区和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情况适当伸缩。《北京通史(共10卷)》依北京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分编十卷;一、远古至魏晋北朝卷;二、隋唐五代卷;三、辽代卷;四、金代卷;五、元代卷;六、明代卷;七、清代(1644-1840年)卷上;八、清代(1840-1911年)卷下;九、民国卷;十、当代卷。《北京通史(共10卷)》所用科学技术名词以有关方面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统一的,从习惯。中国历史的专有名词术语一般以二十四史或有关主要史籍为准。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古地名,在不同时期第一次出现时,一律括注今名,地址不能确定注明方位或治所的今名。
-
古史新证王国维著内容简介《古史新证》系王国维先生在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期间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本讲义代表了一代大师学术生涯的终点。书中所提出的[一一重证据法“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影响至为深远。讲义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表过,已发表过的部分也与其它版本有所不同。书中辑录的几篇国学院学生的听课笔记,对进一步研究王国维后期的学术与思想也有参考价值。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应邀为本书写了长序。讲义的收藏者和提供者季镇谁教授写了“跋”。
-
中国文化泛言南怀瑾著本书汇集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
中国伊斯兰教与传统文化秦惠彬著《中国伊斯兰教与传统文化》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的语言,较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融入中国的过程,对自身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原著;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暂缺简介...
-
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于幼军著笔者一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关注、思考着社会主义问题,通过对邓小平同志思想理论学习的体会和几年来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在中国新时期实践的成功,使社会主义学说正在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