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胡适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由胡适所著,本书共分7章,分别对齐学、杂家、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道家、淮南王、统一帝国的宗教、儒家的有为主义,对中国中古思想史进行研究讨论,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所创的体例,也成为20世纪学术史的一种范例。为了使读者更好的了解胡适对中国中古思想史的研究和看法,供读者阅读参考。
-
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 著本表附于多卷本《辞海》之后,单行本也印刷多次,十分畅销。本表编制,力求准确,尤注意于与出土文物相结合。本表起于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到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中国历史纪年表》之前曾在方诗铭先生1999年8月之稿基础上几经修订,此次出书为最新修订版。
-
读史有智慧李学诚 编《读史有智慧(中国卷)》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择一些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历史事例,结合读者的工作实际,进行评析和解读。《读史有智慧(中国卷)》分为十章,分别叙述了提升境界的智慧、读懂他人的智慧、拓展胸襟的智慧、能屈能伸的智慧、权衡利弊的智慧、与上级相处的智慧、驾驭下级的智慧、获得好人缘的智慧、弱势变强势的智慧、化解对手的智慧,为读者借鉴历史智慧,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
中国总论张西平,吴志良,陶德民 等编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新落成的美国驻华使馆举行了剪彩仪式。美国国务院历史文献办公室为此发行了纪念图册,题为《共同走过的日子——美中交往两百年》,其中把1833年抵达广州的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12-1884)扬为美国“来华传教第一人”,虽然他并非是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图册对卫三畏在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概括和评价:“传教士成为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他们与大部分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不一样,这些传教士学习了中文。例如,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就会说流利的广东话和日语。他曾参与编辑英文期刊《中国丛报》,供西方传教士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方便在美国的读者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卫三畏还编辑出版了《汉英拼音字典》(即《汉英韵府》——序者)和分为上下两卷的历史巨著《中国总论》。时至今日,他依然被公认为对l9世纪的中国生活认识得最为精透的观察家。” 图册中也提到“蒲安臣于1862年成为第一个常驻北京的美国代表,在促进中国的国际关系上扮演了更为积极的角色。蒲安臣迅速结识了一批清政府的主要改革派官员,其中就包括咸丰皇帝的弟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外务部(应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序者)的恭亲王奕祈”,以及他1867年辞去驻华公使后作为清朝使节率团访问欧美,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签订《蒲安臣条约》一事。“该条约扩展了中美两国的往来领域。条约规定,两国人民享有在彼此国家游历、居住的互惠权,并可入对方官学;中国领事在美国口岸享有完全的外交权利;鼓励华工移民美国;美国政府支持中国的领土主权。”其实,蒲安臣的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及其维护正义的外交主张,与当时担任使馆秘书兼翻译的卫三畏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卫三畏的儿子卫斐列后来倾注极大热忱为蒲安臣撰写传记,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
张荫麟 中国史纲暂缺作者作者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和思想的者,曾受到其师辈们梁启超、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期,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张荫麟编著的《张荫麟*国史纲》是作者短暂的一生留下的*一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透又睿永的思想。《张荫麟*国史纲》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国史纲》**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
廿二史劄记校证(清)赵翼 著,王樹民 校《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廿二史劄记校证(套装全2册)》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部著名的读史札记,书中对各朝历史的编撰得失作了系统的论述,考辨订正了重要史实。
-
石说中国通史郭本东 著当今奇石收藏可谓方兴未艾。大者摆在庭院,小的放置案头,或文字,或图画,或形状,既为“石”来运转,又可赏心悦目,还可保值增值。但郭本东编著的《石说中国通史(两千方奇石讲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奇石收藏,数千块石头打造的“中国通史”在“石说古今”的同时,反映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集大成,却是一般的收藏者难以企及的。
-
中国(美)费正清 著,张沛,张源,顾思兼 译《中国:传统与变迁》贯通古今,图文并茂,着重于从史实中探讨一些富有启示的理论性问题,将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归纳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中国:传统与变迁》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排斥、融合的过程。
-
打开历史之门徐井才 编《打开历史之门:中国卷(注音版)(套装上下册)》用浅显生动的文字故事讲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从远古时期一直追溯至封建社会末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普及历史知识的教学价值。《打开历史之门:中国卷(注音版)(套装上下册)》从中国的角度为少年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用生动简洁的笔触讲述了中国从远古时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结束的重大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在读史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
-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王震中 著《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增订本)》将聚落考古学和社会形态学相结合来研究中国文明的产生过程。认为中国文明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含有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城市国家的文明社会。书中对都城的起源、文字的起源、铜器的起源、阶级的起源、王权的产生进行了论述。书中还把中国文明的产生过程与西亚两河流域、古埃及、中美洲玛雅文明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