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张宏杰 著国民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春秋时代中国人单纯淳朴;唐代人雄健阳光,有尚武精神;进入明清之后,流氓气越来越重。而此流变与专制制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世界视野中对中国国民性的观察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的剖析,作者认为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鲁迅到蒋介石、毛泽东,为改造国民性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其根源在于制度建设与国民性改造之不同步。中国人身上并没有“过滤性病菌”,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
-
中国总论张西平,吴志良,陶德民 等编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新落成的美国驻华使馆举行了剪彩仪式。美国国务院历史文献办公室为此发行了纪念图册,题为《共同走过的日子——美中交往两百年》,其中把1833年抵达广州的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12-1884)扬为美国“来华传教第一人”,虽然他并非是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图册对卫三畏在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方面所作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概括和评价:“传教士成为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他们与大部分来华经商的外国人不一样,这些传教士学习了中文。例如,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就会说流利的广东话和日语。他曾参与编辑英文期刊《中国丛报》,供西方传教士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方便在美国的读者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卫三畏还编辑出版了《汉英拼音字典》(即《汉英韵府》——序者)和分为上下两卷的历史巨著《中国总论》。时至今日,他依然被公认为对l9世纪的中国生活认识得最为精透的观察家。” 图册中也提到“蒲安臣于1862年成为第一个常驻北京的美国代表,在促进中国的国际关系上扮演了更为积极的角色。蒲安臣迅速结识了一批清政府的主要改革派官员,其中就包括咸丰皇帝的弟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外务部(应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序者)的恭亲王奕祈”,以及他1867年辞去驻华公使后作为清朝使节率团访问欧美,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签订《蒲安臣条约》一事。“该条约扩展了中美两国的往来领域。条约规定,两国人民享有在彼此国家游历、居住的互惠权,并可入对方官学;中国领事在美国口岸享有完全的外交权利;鼓励华工移民美国;美国政府支持中国的领土主权。”其实,蒲安臣的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及其维护正义的外交主张,与当时担任使馆秘书兼翻译的卫三畏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卫三畏的儿子卫斐列后来倾注极大热忱为蒲安臣撰写传记,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
简明中国史李珊 著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
读史有智慧李学诚 编《读史有智慧(中国卷)》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择一些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历史事例,结合读者的工作实际,进行评析和解读。《读史有智慧(中国卷)》分为十章,分别叙述了提升境界的智慧、读懂他人的智慧、拓展胸襟的智慧、能屈能伸的智慧、权衡利弊的智慧、与上级相处的智慧、驾驭下级的智慧、获得好人缘的智慧、弱势变强势的智慧、化解对手的智慧,为读者借鉴历史智慧,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
新编中国全史赖咏 编《新编中国全史(套装共12册)》编者倡导换个角度再看历史,力求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切入,用更具可读性的方式,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正史中所未包含的社会发展史。《新编中国全史》以“中国通史”为主体,以“中华野史”、“华夏秘史”、“历代逸史”和“古代官场陋史”、“古代民间陋史”为羽翼,前者为经,后者为纬,真实、全面地介绍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及正史所未包含的民间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史。
-
史记全本(西汉)司马迁 著《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
历代名臣奏议黄淮,杨士奇 著《历代名臣奏议(套装共5册)》三百五十卷,收入的1上自商周,下至宋元,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奏议彙编。尤其是宋元奏议,对校补现有宋元文史资料颇多裨益。全书分66门类,如君德、圣学、郊庙、治道、经国、礼乐、用人、选举、法令、兵制、荒政、水利、理财、御边等。本书据本社1989年版分5册影印,末附按门类编制篇名详目和奏议作者索引。
-
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张世明 著张世明等编著的《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共5册)(精)》写作历时17年,总计300多万字,分为导论卷、边疆民族卷、军事战争卷、司法场域卷、经济开发卷。该书力求务其博而衷其理,强调史学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其聚焦点在于探讨法律规则、资源与时空建构的三角关联。在该书中,作者力图寻求一些通则,主要表现在学科之间的通则,不满足于单纯的所谓跨学科综合研究;古今之间的通则,鉴古而知今;极力追求法律演变的规则,但不是采取结构主义的取向,而是力图将法律规则历史化。
-
国史四十四讲王国维 等著《国史四十四讲》是一部由多位历史名家撰写的通史。它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该书的每一个章节均由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权威人物来撰写。比如由王国维来讲解先秦的历史,吕思勉来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该书的每一编都有一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总体概述,同时又有数篇专门的文章对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较为重要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是一部集宏观历史概述和微观历史事件解析的集成性著作。它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历史知识的需求。
-
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中国史纲:国民阅读经典》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期间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此次出版,将作者未完成的第十二章和作者为该书宋史部分撰写的三篇文字,列为附录。并选配彩图2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