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横平竖直刘军卫汉字,我们每个人自孩提时代便耳濡目染,无比熟悉,却常常因为距离我们太近,反而让我们忽略了它的美、淡忘了它的寓意。而汉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产生与演变,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与哲学,值得我们终生探寻。就像这简简单单的 “人”字——甲骨文中的“人”,侧身而立、彬彬有礼;若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身后,就组成了“从”字;若头顶烈日,多人聚集,就是成了“众”字。笔画含深意,部首蕴哲思。从许多像“人”这样的字出发,从远古走到现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汉字与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磨难与辉煌。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同样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为何只有汉字成为了唯一传承沿用的表意文字?为何在众多文字中,只有汉字能发展出独一无二书法?薪火相传的汉字,又如何与中华乃至整个东亚文化、文学互相成就?以全球视野,历史眼光,站在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这个交汇点上,叩问汉字的前世今生。我们了解汉字,也是在反思自身;我们思考中华文化,也是在对观世界文明。本书编纂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有些已经驾鹤西去,幸而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与他们再次对话,体会汉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芒。相信读完此书,您一定会对熟悉的汉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北宋铜钱阎福善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两宋320年的时间里,在军事上, 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是钱币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 。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李晓鹏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最低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开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巅峰“开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本书作者李晓鹏,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进入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制度的破旧立新、机构的创新设置、困境的有效应对,共同缔造了汉、唐、明的盛世。一代代帝王总结前朝治乱得失,创新性地探索与变革,使帝国的内政、经济、社会有序运转,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如何在诸多古文明中脱颖而出,传承至今?帝制制度如何一步步确立,又在文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帝制时代的治乱得失留下了哪些治理经验?本书以全新视角,总结出与众不同的盛世启示。
-
二十五史与家国兴衰黄德华、黄清诚、黄德胜本书运用性格心理学,通俗易懂地描述和严谨细致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各朝代的领导者性格类型和王朝兴衰之间的关联。本书厚基于中国历史史料,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以中国二十五史为基础,把每个朝代当作每个(企业)组织来看待,重点探究组织传承的性格之道,运用基于国学四象思维的黄氏TOPK性格工具,从领导者的性格类型的角度解读组织兴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读中国各个朝代的领导者性格类型,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对照分析,探究组织创建和传承的性格规律,探讨组织基业长青的性格奥秘。 本书对现代企业优化创业搭档团队,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创建;对现代企业优化接班人选拔机制,提高企业接班成功率,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传承,突破组织周期律,打造长青基业,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
吕思勉吕思勉 著,张耕华 导读《吕著中国通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两部通史中的一本,也是吕先生的代表作,与钱穆《国史大纲》并世而立。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分18章,列18个专题,讲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下部分讲历代理乱兴亡,从民族由来到吕先生生活的时代。帮助读者从横向专门史和纵向朝代史上通贯全史。本书体裁别致,叙述与议论兼顾,时有石破天惊的新观点。张耕华教授在导读中对吕先生的创作历程和本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自初版以来,得到史学界的一直推崇,严耕望、顾颉刚等史学家均有评述。本书语言上简要透彻,叙述与议论均深入浅出,生动易懂,适宜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是读者学习中国历史不可多得作品。
-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 著,[清]浦起龙 通释,王煦华 整理《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
何以中国·水运与国运吴鹏本书从大禹治水锻造中华民族早期统一体开篇,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连接大陆大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枢纽地位收尾,内容包括水域历史的发展、水战海战的进程、水利工程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海洋贸易的开拓、海外文化的交流等。作者从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清晰勾勒中国从大河大江走向大海大洋的曲折历程,揭示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的深度关联,破译王朝兴亡背后的水运荣枯密码。
-
从都城走向天城姜青青当北宋文明陷入被野蛮“打断”的 境时,杭州为什么会浮出水面,走上历史的前台?当历史选择了杭州之后,“临安”为什么反而成为了“长安”?南宋是以怎样的方式,造就了中国在世界丛林之中的政治大国地位?南宋杭州又怎么会触发两百年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本书十篇“硬核”故事,以曲折生动的情节,真实有据的细节,再现了杭州在南宋时的那段“高光”岁月。
-
千年市集声王姝《杭州的集市》是“杭州 传统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是一部非虚构类文学作品。讲述杭州从盐卤海侵之荒凉,到“地上天宫”“天城”之繁华的千年历史进程中,杭州集市的发展过程和历史风貌。全书分六个部分,聚焦杭州集市的千年发展这一线索,展开了一幅尺幅千里的杭州历史画卷,对良渚文明、浙商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侧面传达。
-
歌舞中的神话与历史张淑萍本书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考察、分忻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的意义系统。“池哥昼”傩舞仪式的面具、服饰、歌谣及舞蹈等要素有机地结合,既蕴含神话色彩,也承载着历史记忆。神话与历史交合融汇,构成“池哥昼”庞杂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语义学分类和符号学解读,倒推构筑,本书希望能尽可能靠近其意图意义和文本意义,以期达到诚意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