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溧水客民文化调查江文宏,潘惠明本书为地方历史文化类图书,旨在挖掘、整理移民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客民迁移历史与独特文化及其影响,以丰富溧水的文脉。全书约19万字,分为十一个大章,包括客民来历、客民英才、客民姓氏、客氏家谱、民俗风情、民间文艺、方言特征、家族记忆、传说故事和歌谣唱词等。自清末开始,响应清廷号召,大量客民来溧水开垦定居。140年来,这批客民以及他们的后代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渐渐地融入了溧水的社会生活。客民人不仅对清末以来的溧水人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也给溧水的民风民俗、文学思想、社会文化带来深远影响,形成了独持的客民文化现象。
-
[康熙]咸宁县志 [同治]咸宁县志(清)何廷韬,陈怡,沈宝枏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系《[康熙]咸宁县志》《[同治]咸宁县志》合拼而成。《[康熙]咸宁县志》以 图书馆藏清康熙四年(1665)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同治]咸宁县志》以清同治五年(1866)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康熙]咸宁县志》为现今咸宁所存首部志书,由时任咸宁县令何廷韬主持修撰。志分十二卷。大体依一邑之地理、学校、建置、经济、官制、选举、人物、艺文顺序排列,虽可见大体框架,然其次序仍显混乱。《[同治]咸宁县志》由邑令罗琳、陈怡、沈宝枏接替主持。该志以康熙志为蓝本,对康熙志有目无纲的体例加以改进,仿江西《奉新县志》分纲,诸目各附其下,使全志纲目井然有序。志分八纲:疆域、学校、建置、食货、秩官、人物、艺文、杂志。其纂修原则为“有疑必阙,确信乃书”,收录内容有证于通志及乡先辈藏书者入正类,无据者另列补遗,而“杂志”门下删削怪诞不经之事,以期“实而有据,信而不诬”。两部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清代咸宁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史料汇编。
-
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模式、实践融入及成果保护研究吉日嘎拉本书通过经典案例析出中华 传统文化“两创”典型模式,尝试将中华 传统文化“两创”的成功经验应用到 广泛的时空场域中。在中华 传统文化“两创”典型模式中,本书共析出了5项“两创”典型模式,分别是:以数字化为关键技术推动“两创”模式、以新媒体为杠杆推动“两创”模式、以国民教育为载体营造“两创”模式、以融资为牵引推动全社会“两创”模式、以城乡名片打造为核心联动跨流域“两创”模式。以下详细论述上述五个典型模式。
-
这是一碟瓜子徐清祥本书是一本通俗性历史文化读本。全书共八个单元,共七十余篇知识性小文章,题材包括:读书与写作、古村文化、扇子、酒饮、弈棋、武术、名片、灯谜、称呼、季节文化、绰号等方方面面,是发表在各省市报刊上的部分文章结集。
-
山河之间龙圣这本论文集收录了近年来笔者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二十六篇学术论文。为突出本书特色以及方便读者阅览,笔者按照研究主旨将所收录的论文分作地域崇祀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礼俗互动研究、西南族群研究、运河社会研究、卫所军户研究六个专题,每一专题包含数篇论文。
-
许昌三国名胜稽考马宝记,杜永青本书选取许昌市的三国名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现存故城宫殿、庙宇祠祀等建筑的历代毁建情况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次对缺乏基本历史资料佐证但具有明显故事传说特点的现存遗迹遗址进行考察论述,接着研究现存名人墓冢的相关人物故事、基本评价、墓冢盛衰变化与保护现状, 对现存三国时期及其前后的石碣碑刻进行整理,并对曹魏运粮河、建安民谣等内容进行探讨。全书脉络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翔实、例证丰富,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高长柱与周昆田赴藏日记研究张子凌暂缺简介...
-
钱塘遗事(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一卷,(元)刘一清撰,通篇围绕南宋史事高宗不定都建康,而都于杭州,大为失策展开叙述。权臣沉醉于湖山歌舞之余,置朝廷大政而不顾, 终导致丧师误主,纳土卖国。书中用较大篇幅抨击专政多年的外戚贾似道。纵观全文,使人不尽叹惜,同时亦有感慨和启迪。元朝典文可为史家之用者,刘一清之书为其一,但世无刊本,抄本也颇稀。本书为“钱塘文库”之一种,选用 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抄本,原大仿真影印,为读者展示珍惜古籍的原始面貌。前附牌记说明版本、原书尺寸及馆藏情况,方便读者了解原书信息。
-
到前线去到根据地去夏清,巫涵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配合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代表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北平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组织编写《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丛书定位于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专题历史著作,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兼具思想性、政治性、通俗性和原创性,采用史话体例,努力打造成为 可信、可读可学的精品力作。本册讲述北平沦陷时期,一批爱国学生、进步人士和 友人等,经由北平奔赴延安、晋察冀等根据地和大后方,投身抗战的过程和典型故事,采取全景描述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历史大势,展现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走进上方何恃坚,潘爱娟本书是一部偏文学性的地方史志,全书由人物风流、古建遗韵、古村胜景、故乡情怀、民俗风情、美食特产、乡间轶闻 、商踪掠影等九个章节构成。以感受时代变化、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新时代上方村民风采为主题。上方因地形而得名,镌刻着农耕时代温柔典雅的印记。书中每一个古村落的背后都蕴含一段传奇,浓缩着智慧的精华。上方村遍地皆景,各具亮点,那迷人的田园风光,处处洋溢着”桃花源”般的坦荡、精美,浓缩了灿烂的历史、地域文化的精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里古堂、古桥与桥下流水、田园秀美风光交相辉映;因着上方村具有”勤耕耘、苦读书、惟仁厚、尚节俭、诚信宽容、清廉守正、刚正勇为”的传统家风,故能人辈出,群星灿烂,文脉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