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审美人类学微观研究
作者:萧兵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01
ISBN:9787216082396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审美人类学微观研究》是对中国成文史以前几件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做跨学科、跨文化、跨时空的“开放性”阐释(所以又叫作“审美人类学微观研究”,列为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研究课题之一)。半坡鱼纹人面与网“伴出”,额有开口,可能是祝愿“飞翔的灵魂”驱鱼入网;马家窑“割纹人首”器盖,脑后蟠蛇,可能用为增殖、祈雨巫术;濮阳西水坡蚌塑夹卫墓主人,是为了凸显“中心话语”的权威;阎村“鹳鸟石斧”彩绘,除了炫示男性霸权之外,还可能涉及‘再生”;咬尾者的红山文化玉虫龙则明显体现“永恒回归”图式,还跟“玉龙祷旱”相关;所谓“三孔式”或“连环形”玉饰是双蛇交缠的高度抽象;“勾云形器’则可能是蚌蜃——女阴意象;河姆渡牙雕,一双太阳神鸟正在孵育或护卫“宇宙卵”;而良渚“神人兽面”兼体造型则是在炫耀“有牙女阴”……《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审美人类学微观研究》尝试“图像证史”,以“有证据假谢’来验证“物的叙事”。还尝试使用建构主义或“中程模式”,来进行“美术考古”或审美人类学的个案研究。有些说法平实却新颖,只是多数专家习焉不察;有些不免流于奇诞,但也是为了激起争论,以使真理愈辩愈明。它们可以证谬,因此也可以证实——上述每件“问题标本”已有20~30种“新解”或“异说”,《中国早期艺术的文化释读:审美人类学微观研究》谨予简介,却从根本上加以质难,其间的是非曲直短长,只有留待学术中人与爱好者来评断了。
作者简介
萧兵,原名邵宜健,1933年11月生于福建福州。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文化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约30种(其中在港、台出版6种)。含《楚辞研究》7种、《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6种等。曾获中国图书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曾赴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讲学访问。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85年)、全国总工会读书自学积极分子(1986年)、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1991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92年)、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3年)、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8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上古艺术的先导
一、飞翔的精灵:珥鱼人面
二、原初的装饰、面具或“附加物”
三、图腾神,图腾的泛化
四、生命与丰饶意象
五、神鱼和鱼神
六、各种新学说勾起的困惑
七、链化的直观形象:鱼-人面-网
八、丰饶、性和繁育
九、“记时”或“指向”猜想
第二章 萌芽期的“灵魂”,它能做什么?
一、人面“露地”、瓮棺开孔:便于“灵魂”出入?
二、灵魂展翅飞翔
三、“飞头”传说
四、精灵或“面具”驱鱼入网
第三章 蟠蛇割痕人首
一、“器盖神面”为什么割痕
二、“容器:母腹”与“禾稼:谷神”的繁育
三、神蛇或“原龙”
四、理想的参照系:人面龙身卣
第四章 龙虎蚌壳葬的发现与猜测
一、“大地艺术”的龙虎夹卫蚌塑
二、夹卫母题
三、龙虎构成“宝座”
四、龙虎助人“再生”?
五、再论猛虎噬人
六、“三跻”理论失去事实依据
第五章 鸟与斧的“中心霸权”和鱼的死生
一、吃鱼的鹳,石斧:权力的象征
二、鸟鱼:天地的二元对立
三、鹳鸟:骓兜——图腾?
四、鸟鱼斧的性隐喻
五、对部落性生活、生存繁衍的神秘掌控
六、鹳鱼石斧和祈雨的可能联系
第六章 玉蜷龙的巫术与象征功能
一、红山文化玉蜷龙:粗壮型与纤细型
二、蛇、鳄、蜥、鱼:龙形象的多母型
三、猪头龙,却不仅是“猪头”
四、玉猪龙的祈雨功能
五、熊首龙的“历史神话”叙事
六、虫形玉龙及其启示
七、永恒回归的“咬尾者”
第七章 权力意象的蛇及交尾双蛇
一、操蛇,践蛇,控蛇:“合法性”资源的占据
二、蛇与蛇神,交通天地人神者
三、象生、再生与永生的双蛇
四、具象抽象的兽首双蛇交缠玉饰
五、“三连环器”也是交缠的双蛇
六、“委维”形象与一首双身的“肥遗”
第八章 由蚌蜃-女阴变形来的勾云形器
一、“勾云形器”出自蚌蜃及其异变
二、“蚌蜃-勾云形器”原是蚌镰
三、蚌蜃-女阴象征
四、珠胎暗结:繁殖生命的蚌蜃
五、蚌蜃成为生命或“再生”符号
六、作为生命符号的蚌蜃之关涉
七、蚌蜃可能繁变为多种神秘生物
第九章 “日鸟怀卵”和宇宙蛋
一、从河姆渡到良渚的鸟母题
二、河姆渡的“双凤朝阳”
三、太阳鸟下蛋
四、宇宙卵:物的叙事与象征讲述
五、凌家滩“猪首翅”太阳鹰
六、“日-鸟-卵”三元素之组合
七、神鹰怀抱太阳-宇宙
第十章 兼体造型的“有牙女阴”神人猪面
一、兼体造型的中外考古学证明
二、尊重感官与知觉
三、“生殖崇拜”的猜测与偏离
四、头面在胸腹下的女战神
五、大母神多职司
六、“有牙女阴”的危险与克服
七、兽面:淫荡的猪
八、猪的象征或隐喻
九、作为“神人兽面”遗构的猪面饕餮
后记
第一章 上古艺术的先导
一、飞翔的精灵:珥鱼人面
二、原初的装饰、面具或“附加物”
三、图腾神,图腾的泛化
四、生命与丰饶意象
五、神鱼和鱼神
六、各种新学说勾起的困惑
七、链化的直观形象:鱼-人面-网
八、丰饶、性和繁育
九、“记时”或“指向”猜想
第二章 萌芽期的“灵魂”,它能做什么?
一、人面“露地”、瓮棺开孔:便于“灵魂”出入?
二、灵魂展翅飞翔
三、“飞头”传说
四、精灵或“面具”驱鱼入网
第三章 蟠蛇割痕人首
一、“器盖神面”为什么割痕
二、“容器:母腹”与“禾稼:谷神”的繁育
三、神蛇或“原龙”
四、理想的参照系:人面龙身卣
第四章 龙虎蚌壳葬的发现与猜测
一、“大地艺术”的龙虎夹卫蚌塑
二、夹卫母题
三、龙虎构成“宝座”
四、龙虎助人“再生”?
五、再论猛虎噬人
六、“三跻”理论失去事实依据
第五章 鸟与斧的“中心霸权”和鱼的死生
一、吃鱼的鹳,石斧:权力的象征
二、鸟鱼:天地的二元对立
三、鹳鸟:骓兜——图腾?
四、鸟鱼斧的性隐喻
五、对部落性生活、生存繁衍的神秘掌控
六、鹳鱼石斧和祈雨的可能联系
第六章 玉蜷龙的巫术与象征功能
一、红山文化玉蜷龙:粗壮型与纤细型
二、蛇、鳄、蜥、鱼:龙形象的多母型
三、猪头龙,却不仅是“猪头”
四、玉猪龙的祈雨功能
五、熊首龙的“历史神话”叙事
六、虫形玉龙及其启示
七、永恒回归的“咬尾者”
第七章 权力意象的蛇及交尾双蛇
一、操蛇,践蛇,控蛇:“合法性”资源的占据
二、蛇与蛇神,交通天地人神者
三、象生、再生与永生的双蛇
四、具象抽象的兽首双蛇交缠玉饰
五、“三连环器”也是交缠的双蛇
六、“委维”形象与一首双身的“肥遗”
第八章 由蚌蜃-女阴变形来的勾云形器
一、“勾云形器”出自蚌蜃及其异变
二、“蚌蜃-勾云形器”原是蚌镰
三、蚌蜃-女阴象征
四、珠胎暗结:繁殖生命的蚌蜃
五、蚌蜃成为生命或“再生”符号
六、作为生命符号的蚌蜃之关涉
七、蚌蜃可能繁变为多种神秘生物
第九章 “日鸟怀卵”和宇宙蛋
一、从河姆渡到良渚的鸟母题
二、河姆渡的“双凤朝阳”
三、太阳鸟下蛋
四、宇宙卵:物的叙事与象征讲述
五、凌家滩“猪首翅”太阳鹰
六、“日-鸟-卵”三元素之组合
七、神鹰怀抱太阳-宇宙
第十章 兼体造型的“有牙女阴”神人猪面
一、兼体造型的中外考古学证明
二、尊重感官与知觉
三、“生殖崇拜”的猜测与偏离
四、头面在胸腹下的女战神
五、大母神多职司
六、“有牙女阴”的危险与克服
七、兽面:淫荡的猪
八、猪的象征或隐喻
九、作为“神人兽面”遗构的猪面饕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