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汤小团系列46 明清帝国卷6谷清平朱棣顺利攻进南京,朱允炆却在明王的帮助下不知所踪。那么朱允炆到底是死是活呢?汤小团三人组得知七宝塔的下落后,决定同郑和一起下西洋。占城国出现了怪物尸头蛮,三人组能消灭尸头蛮,夺回七宝塔上的宝物吗?
-
汤小团系列41 明清帝国卷1谷清平暂缺简介...
-
汤小团系列44 明清帝国卷4谷清平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朱允炆在亲信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削弱几个叔叔的地方势力。眼看就要轮到镇守北平二十多年的朱棣了,他会坐以待毙吗?他是如何在汤小团三人组的帮助下,应对这次危机的呢?
-
中山陵档案《中山陵档案》编委会 编《中山陵档案(哀思录 下)》共三编,分为自传、记事、病症经过、治丧报告等,详细记录了孙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病症经过、治丧报告等内容。
-
中山陵档案《中山陵档案》编委会 编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逝。北平治丧活动结束后,孙中山先生遗体暂厝北平西山碧云寺。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将孙中山先生灵柩由北平运往南京安葬,国民政府特派林森、郑洪年、昊铁城为迎榇专员赴北平设立迎榇专员办事处,为移榇南下做准备。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国民政府成立总理奉安委员会,北平和南京同时开展了迎榇和奉安的准备工作。为了让民众了解孙中山奉安的重大意义,国民政府特别组织了南北两列迎榇宣传列车,沿途开展宣传。一九二九年五月,南京中山陵主体工程竣工;二十六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自碧云寺起灵,二十八日抵达南京。从五月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了三天公祭。六月一日凌晨四时,灵柩从国民党中央党部起灵,十二时整,奉安大典告成,从此,一代伟人长眠于南京紫金山。奉安大典结束后,总理奉安委员会以孙中山先生奉安为旷代大典,所有葬事筹备、迎榇、奉安一切经过,亟应编集成篇。一九二九年七月十六日,第十八次委员会议决议组织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传贤、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指定梁寒操为编辑主任,郑洪年、高秉坊、孙璞、符熙腾、夏光宇、刘毅夫、曾克端、朱子爽、李鸿音、沈卓吾等担任编辑。最初定名为《奉安专刊》,嗣经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改为《总理奉安实录》。同年九月九日,召开首次委员会议,设办事处于铁道部,议决设秘书一人,专任干事一人,干事若干人。原推梁寒操兼任秘书,因其无暇兼顾,议决由专任干事沈卓吾兼,另有干事庄智焕、萧大铸、叶天倪、张焘四人。《实录》的编纂“历一百零五日,初稿完成”,一年后付印出版,共出平装本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册,精装本五百四十三册,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赠发,除参加幸安大典的党政军要员、家属及各界代表每人赠送一册外,还专门赠与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精装本一百册,以资纪念。《总理奉安实录》详细记载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奉移南京安葬的整个过程,披露了奉安筹备、迎榇公祭、宣传、陵墓工程、奉安典礼、奉安账目等鲜为人知的史料,时间跨度为一九二五年四月至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除了奉安委员会案卷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国民政府外交部、内政部、工商部、铁道部暨南京、北平两特别市政府负责协助搜集。全书分照片、纪述、专载、附录四部分,尤为珍贵的是,书中刊载了一百余幅按时间顺序实地拍摄的奉安活动图片以及多幅中山陵设计图及陵园全景图。卷首冠以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嘱及奉安哀词。纪述类包含陵墓工程、迎榇奉安的各种筹备工作、迎榇公祭、奉安以及国民党中央迎榇宣传列车在灵榇经过沿途各地广事宣传情况。专载类包括谏文、祭文、赙赠和参加奉安代表人名。附录类收录了孙中山先。土葬事筹备委员会迎榇专员、奉安委员会、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的简章、职员及迎榇奉安支出账目。
-
中山陵档案《中山陵档案》编委会 编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是中山陵园的管理机构,其前身是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立即成立葬事筹备处,以便负责孙中山的陵墓建设及丧葬等各项工作,推定孙科为家属代表,杨杏佛为主任干事。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在南京举行。六月三十日,国民政府明令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原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同时撤销,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接收办理。七月一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七月三日对外发布成立通告称:“本会奉国民政府明令组织,继续办理葬事筹备委员会经办陵墓未竟工程及陵园进行事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国民政府制定颁布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明确规定该会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其职责为:护卫陵墓,管理陵园,办理陵园工程及陵园建设,办理陵园农林事业,指导陵园内新村之建设。对于委员会决议的草案,交由常务委员会执行。常务委员会下设园林设计委员会及总务、警卫两处。此外,北平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衣冠冢留守处,也归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管辖。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自成立后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前,陆续完成了中山陵墓工程、道路工程、房屋工程、园林建设等,兴建了一批纪念性建筑、文体设施、名人墓葬,奠定了民国时期中山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使中山陵园成为中国近代具代表性意义的现代纪念公园,并为后来逐步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册收录的是《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由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一九三一年十月作为文本印发。时间跨度从一九二五年四月至一九三〇年初,主要记述了筹建中山陵园的历程以及陵园初期的发展历史,肉容涉及陵园的各方面事项,包括各项组织法规(如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园林设计委员会简章、谒陵规则等)、会议记录、各项工程、园林、警卫、经费、统计、纪事、专载、赠赙等。其中重要的有:陵园各项工程,包括陵墓各部工程,均将合同图样说明书等全文刊列;历年来所经营的园林事业,自开辟种植,以至各种改良方法,均按步摘要叙录,并附列相关的统计品种等表格资料;经费报告,完全依据预算项目开列所有各项工程造价,详细记载各项合同,包括历年经收的纪念款项,在经费一类中列出收支总表,含有捐赠人姓氏、数量等;历年所办的重要工作,有的虽然早已完成,仍然专辟纪事一项单独记载,以存其实;陵园界内的相关机构,与陵园建设有关的,也分别专文以记之。《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是关于中山陵园历史、地理、文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书中有多幅珍贵的历史地图和图片,是研究民国历史、规划、建筑的重要参考文献。
-
中山陵档案暂缺作者《中山陵档案·哀思录(上)》为“中山陵档案”丛书中的一本,《哀思录》奉安委员会和合编,共三编,此书分为自传、记事、病症经过、治丧报告等,详细记录了孙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病症经过、治丧报告等内容。
-
秦汉文明吕章申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赢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其政治、经济与思想体系不仅为后世王朝所取法借鉴,也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记》《汉书》与《后汉书》为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而又遥不可及的秦汉历史画卷。秦始皇陵陪葬坑、汉景帝阳陵陪葬坑、众多汉代诸侯王陵和贵族墓葬等震惊世人的发现,则不断改变着我们对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物质文化、思想信仰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对这些考古发掘成果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得以真切触摸到秦汉王朝的时代脉搏: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说它厚重?它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今天的汉民族、汉字、汉语跟这个时代有关系吗….“秦汉文明”展览从全国各文物收藏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珍贵文物,尝试对秦汉文明的厚重内涵及深远影响进行解读,与广大观众共同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这一灿烂辉煌的时代记忆。
-
烽火炼初心齐荣晋卢沟桥畔,侵略者的炮轰向县衙和县长。炮火连天,老百姓哭天喊地,旧县长争相逃亡;弹痕遍地,新县长走马上任,小地主叩拜请赏。人间城郭,一方土地不同天,各色县长竞登场。
-
步云轩史学集录李吉奎《步云轩史学集录(套装上下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书系》集结作者李吉奎先生三十余年晚清民国史研究、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成果,收文长短凡百篇,90余万言。分四组,即“近代史谭”“乡邦人物”“书评序跋”以及“灯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