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叶子龙回忆录叶子龙口述;温卫东整理这本回忆录真实地记录了从1935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直到1962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多年的这段历史,比较准确地展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生活的一个个侧面。叶子龙同志在毛泽东身边工作27年,是毛泽东“五大秘书”中目前唯一的在世者。由于历史的和习惯上的原因,叶子龙同志不仅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而且还长期负责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数十年与毛泽东工作、生活在一起。它是十分了解毛泽东的人物之一。
-
蓝碑钱雯著本书以文学传记的手法.再现了上一个世纪的一位中国平凡而伟大的女性——鲁桂珍的异国恋情及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出她的另一半——世界著名科技家李约瑟历经艰难,完成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深深影响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的认识的生动故事,使得鲁桂珍的人格力量得到升华。全书事出有据、文字简炼、语言朴实、叙事生动。
-
哈贝马斯传(德)得特勒夫·霍尔斯特(Detlef Horster)著;章国锋译素有“西方学界的领军人物”之称的哈贝马斯,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但由于哈氏著述极丰、理论涵盖面极广之故,对其生平经历和理论发展作综合叙述的著作却少而又少。本书作者在进行大量理论准备的基础上,第一次试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全书从大处着眼,对哈贝马斯的生平、理论及其发展作了简明扼要而富有识见的描述。本书附录中的《哈贝马斯访谈录》,系译者不久前在德国进行学术考察期间直接访问哈贝马斯时所作的谈话记录,它有助于人们了解哈氏思想和理论主张的最新发展。
-
公共行政学唐兴霖编著相称的待遇,在一邦之内,对于那些才德比较优良的公民,即使不能予以终身的供养,至少应该让他们在从政期间,得到充分的闲暇而无须为自己的衣食而操劳。亚里士多德也非常重视对行政官员的监督问题,对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思想。他指出,从历史上看,公职人员在处理公务时往往有徇私舞弊的事情,所以应该给他们另行设置监督的机构,监察官有权检查一切行政人员的行为。(五)法治与依法行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虽然是由公务团体管理的,但是,城邦的最后裁决权却应该属于法律,即城邦治权的所有者必须按照法律的精神治理城邦。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城邦中,当时的人们曾就法治与人治的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一些主张君主制政体的人认为,“法律只能订立一些通则;当国事演变的时候.法律不会发布适应各种事故的号令。任何技术,要是完全照成文的通则办事,当是愚昧的。从同样的理由来论证,很明显,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统治的政体不是最优良的政体”。[2l针对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虽然有时在处理某些它涉及不到的政治事务时是无能为力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一个统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着通则的,虽然个人意志可以有益于城邦,但是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理的统治者总是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而法律正好是没有感情的;在君主政体中,“一切政务还得以整部法律为依据,只有在法律所不能包括而失其权威的问题上才可让个人任用其理智”。亚里士多德虽然非常强调贤良执政的重要性.但是他并不赞同柏拉图式的哲学王的人治统治,他极力反对个人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其主导思想仍然是主张法治的,因为法治优于人治,“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23]法律是完全没有感情的,是一个中道的平衡,毫无偏私,而人治则难无感情用事,法治比人治更易于确保公正。他还指出,实行法治,就是统治者不售依据自己的意志随意处理国家的政治事务,“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通则)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该侵犯法律”。无论什么样的政体,只要没有法律的最高权威,统治者不遵循法律的基本精神治理国家,这样的国家就不能有好的政治,这样的城邦就不能说它已经建立了任何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即“已成文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实行法治的基本前提是要制定良好的法律,必须树立法律的威信,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服从法律;另外,法律本身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轻易地变更法律,变革法律实在是一件应当慎重考虑的大事,“人们倘使习惯于轻率的变革,这不是社会的幸福,要是变革所得的利益不大,则法律和政府所包含的一箜缺点还是姑且让它沿袭的好;一经更张,法律和政府的威信总要一度降落,这样,变革所得的一些利益也许不足以抵偿更张所受的损失”。L2“因为法律之所以见效全靠民众的服从,而民众遵守法律的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如果轻易地对这种或那种法律制度经常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废改,那么民众守法的习惯必然削减,而法律的威信也就跟着削弱了。当然,法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凭人类的经验进行日新月异的变革,必须修订或静充现行各种规章,以求日臻完备。不过,即使已经承认法律应该实行变革,仍然必须研究这种变革是否在全部法律和政制上要全面进行或应该局部进行,以及这种变革可以由任何有志革新的人来执行还是只能由某些人来办理。亚里士多德在强调法治的同时,也承认人治的辅助作用。因为法律不可能把一切细节都规定得完备无遗,这就有待于人们的理智发挥作用,但是个人的理智只能作为法律的一种补充,而且个人理智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精神。三、对亚里士多德行政思想的简短评价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鼻祖,其基本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自然无须赘言;其行政思想虽然基本上也完全包容在其政治学说之中,但他毕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开始专门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的人,他对一系列行政管理的具体问题的探讨,对后世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首先,亚里士多德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中,发现城邦的政治运作是分为三个部分的,即其在中所说的“三机能”,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将行政管理问题独立出来,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不仅成为后来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分权理论的起点与历史渊源,而且为后世的西方学者专门研究国家行政管理问题提供了依据与借鉴。其次,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政体问题的重视(将政体视为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以及他对不同政体中行政组织的不同设置、行政职能的差异、同一行政机构的不同地位与作用、行政人员选任的不同方式等问题的比较研究,实际上是在说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安排也会影响到国家的行政体制,说明了行政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他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当时古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实践的比较研究基础之上的,实际上也提出了行政管理比较研究的问题,提出行政体制的设计应该更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弥补自己的短处。再次,他对国家起源及其目的问题的探讨,虽然最终仍未找到国家起源的科学根据和没有完全摆脱伦理国家观的影响,但其思想对近代西方行政思想中采用社会契约论及功利主义思想来探讨“人类为何要建立政府”问题影响深远。另外,他对一系列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如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人员的选拔与监督、行政人员的任期、对行政人员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最高执政官的基本要求等问题,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实际上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已经构成现代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可以说他的研究对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最后,亚里十多德提出了法治与依法行政的主张,这是其行政思想的精华,实际上提出了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方略问题,这对于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政府的威信具有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诸如法治优于人治、制定的法律应该是良法、应该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法律应当在任何时候居于最高地位、所有人都应该服从法律、法律不应该随意变更等问题实际上也是现代法治问题研究的基本论题。除这些之外,亚里士多德还从古希腊城邦政治实践的对比中探讨了维持城邦的基本政治秩序和保全政体而防止其发生变革的方法,这对于后世的国家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也有贡献,譬如比较研究方法、调查与实证研究方法等。当然,在古希腊城邦的那种国家水平上,亚里士多德还不可能全面而系统地阐述所有的行政问题,也不可能创建独立而完整的行政学学科。他的行政思想同他的整个政治思想一样,是建立在对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经验的总结上,是不可能超出历史的发展程度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行政思想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国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人们在对如何管理国家方面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社会分工也还不太发达等等,这些都限制了他的研究视野,但这毕竟是行政学的萌芽,对他这些开创性的研究还是值得肯定的。……
-
和平将军张治中杨者圣著本书以大量的史料,流畅的笔触,记录了张治中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扬州警察,到名播海内外的“和平将军”的奋斗历程,再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张治中。
-
中国奸臣的末路李金河,李金川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纵观几千年来的历朝历代奸臣,多不得善终,也许这是给我们最好的历史教育。回眸历史,在这悠久的两千多年的文明流淌中,他们虽然很不协调,却也够成了历史中的某些弦音,观摩历史的真实演绎,聆听其中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以史为鉴。翻开历史,诸多君主往往被奸臣所包围,社会动荡之时窃权弄国,安定之日便导君为虐,党同伐异。然而历史上许多的奸臣却最初以勤于政务、忠于皇室的面貌出现,其办事能力之强又绝非等闲之辈。如何对之有一个相当全面的观照评价?本书对历史上的奸臣的作了一个尝试性的收录,其选列主要包括一下几个类型:其一,篡权自立,所作所为又丧尽民心,其结局大多喋血宫廷,这一类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王莽。其二,心怀问鼎,为私利起兵叛乱,使人民陷于兵战之中,其结果多是兵败被戮。其代表主要是安禄山、史思明。其三,独揽朝纲,为了私利清除作对的骨鲠,骄横跋扈,其结局往往毙命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象东汉末年的“跋扈将军”粱冀、凉州军阀董卓便是如此。其四,嫉贤妒能、口蜜腹剑,嗜权乱政,其结果大多是不得善终。例如唐代的李义府、李林甫等。其五,祸国殃民,残害忠良,民怨鼎沸,其结局却能寿终正寝。其最具代表的便是宋朝的秦桧。其六,贪婪成性,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其结局大多是“人为财死”。其最具代表的历史人物便是清朝乾隆权臣和珅。其七,阉党擅权,酷刑峻法,冤狱遍地,待恶贯满盈后其结果是自尝其果。其最大代表便是魏忠贤。翻开本书,你便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发展一隅,以正己之言行,同时也能更好的品评历史人物,给你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
-
马尔罗传(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著;蒲北溟译安德烈·马尔罗是当代法国杰出的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作者利奥塔尔作为西方后现代派哲学的大师以极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为其作传,这两者结合的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位哲学家有时用细致描叙,有时用抽象概括,有时以全景场面,有时以特写镜头勾勒了马尔罗奇特的幼年经历、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飘忽不定的旅迹行踪、浪漫的婚恋传奇、奇迹般的二战经历、偏执的理念以及狂热的政治热情;完整地再现了马尔罗丰富瑰丽的人格及其精神指向所达到的深度,彰显出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的任何著作所具有的长远价值,而且重要的在于他的工作对30年代兴起的一代的巨大影响”。这无疑是一部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传记佳作。
-
先秦孝道研究康学伟暂缺简介...
-
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溥卫忠等卷整理儒家“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十三经注疏》416卷,收录儒家十三部经典以及汉至宋代经学家对十三经的注疏。“十三经”经文有过多种整理本,但其历代注疏却从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以清阮元校刻本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成果,近现代学术界有关“十三经”及其注疏的校勘、辩证、考异、正误等方面的成果也择要吸取。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对全书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十三经”的价值和影响巨大,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整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新整理本的出版填补了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
司马迁传曹尧德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