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洋务与赈务朱浒在以往的盛宣怀研究中,他所从事的以洋务建设为主体的实业活动,被广泛视为其事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其得以跻身历史舞台的根本;而在盛宣怀一生事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赈灾活动,则向来未受学界重视。实际上,赈务不仅对盛宣怀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而且与其洋务活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交织,并对盛宣怀一生中诸多关键时刻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考察洋务与赈务在盛宣怀事业生涯中的互动关系,来重新理解盛宣怀在晚清约四十年时间里的成长历程,进而反思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及其生活时代的特性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我们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盛宣怀能够何以成为盛宣怀,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著名教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盛宣怀是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他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
希腊罗马名人传【古希腊】普鲁塔克 著 席代岳 译《希腊罗马名人传》(简称《名人传》,亦译《希腊罗马人物平行(对比)列传》、《传记集》),系古希腊著名史家普鲁塔克所著,普鲁塔克生年大致处于古罗马帝国早期。当其时,古代希腊*后一幕已然落下,但是足迹尚在、背影犹存;而罗马帝国正当极盛之时,*精彩的一页刚刚翻过,僵化单一的思想帷幕尚未张开,社会安定、思想开放。普鲁塔克生逢其时,兼之治学严谨,阅历深广,很多细节都是取自*手资料。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希腊罗马名人传》深远的影响力跨越历史长河一直延展到当代西方史学研究领域,堪与汉语典籍中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本书以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广阔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共有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用一个希腊名人搭配一个罗马名人,共23组,每一组后面都有一个合论。其余四篇则为单独的传记,不作对比,也没有合论。
-
我去故宫看历史毛帅,张小李《我去故宫看历史》是一套有关故宫历史的普及类读物,以时间为线索,以故事体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一个完整、鲜活的故宫发展长卷。从明成祖建都北京,到清朝末帝溥仪离开故宫,再到故宫成为中国*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涉及。在这些故事中,读者可以以之前不同的视角,对明清两朝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
-
三国心灵史铲史官 著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天下大乱。大小军阀一番乱斗后,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个性斐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出身、性格与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在历史节点上的选择,并终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只有理解三国人物的心灵,才能真正读懂三国。本书讲述了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荀彧、陆逊、姜维等十五位三国主要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心路历程,展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心理、观念如何书写了历史,并试图勾勒出三国大时代的个体心曲。 这是一场华丽丽的心灵冒险!驾一艘小舟,在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河流中,感知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再见那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封底语】《三国心灵史》,截取十五位人物生命中的关键时刻,剖析究竟是怎样的瞬间,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书中的故事只是悠悠沧海之一粟,而通过史籍的草蛇灰线,窥见两千年前人物的内心,借以洞见千年不变的人性,才是这本漫画的初衷。 本书写三国,又不止于三国。从政治史到心灵史的观察路径,或许能更好地观照人性的幽暗与光芒。其中的心灵激荡,犹如卞之琳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然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试图进入他人内心的举动,任何时候都有踏空的危险。历史毕竟是一门求真的学问,这让我们在刻画每一个人物时都如履薄冰。——铲史官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沈弘在西方影像里找寻中国历史 老照片里的曲折历史关注文明历程的真正价值跳出枯燥的教科书,直观的另类解读历史书稿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134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属于手的原始资料,原产地是法国。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观点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而且其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他人的眼睛,西方的视角,历史的定格,补充了我们的民国记忆。此次书,沈弘老师在原稿的基础上,重新增加了16篇相关事件的解说以及背景介绍,更加详实的历史背景解读。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杨照 著《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讲述的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明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的同时,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充满黑暗、腐朽;王阳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然而,在种种高度矛盾下,明朝为何还能延续那么多年,本书对这个关键问题也做出了解答。你会看到:举国若狂的炫耀服饰、饮食,凸显身份就要穿别人穿不起的衣服,彰显所饮所食、餐具和排场;快速增长的人口,使明朝从经济生产到社会组织、官僚体系发生方方面面的巨变;遭遇了一连串挫折危难,王阳明在龙场获得了思想与精神上的突破;崇祯皇帝在位不到17 年中竟然用了50 个阁臣,平均每任任期4个月,可见服务明朝的皇帝有多难……:::::《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4辑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已经推出——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已出版)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种种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已出版)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继续陆续推出——三辑:成熟与:从大陆到海洋(08、09已出版,10即将推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即将推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行读中西的人文课樊阳 著《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共4册:《先秦与轴心时代》《汉魏晋与古典时代》《唐宋与西方中世纪》《元明清与西方文明兴起》),精选全国模范教师樊阳开设“讲坛”30年、千余场讲座精华,近100个主题,经7轮反复打磨,从人类文明的神话时代,到20世纪初现代文明兴起,以文明史贯通文学史,是一场激情澎湃的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这套书既贯穿文学文化的阅读,又关注文本背后社会历史与哲学思想的演变;把作家作品放在人类文明文化演进的大背景下品读讨论;同时进行中西方空间上的映照比较,并把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有机融为一体,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人文世界的大门,带领我们走入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人文世界,照亮自己,指向来路。
-
税事原来很精彩赵耀东暂缺简介...
-
大贱年王选本丛书调查历时10年。是目前国内*部大规模的细菌战专题田野调查报告和区域性战争灾难亲历者口述历史记录。这部聚焦平民百姓苦难的1943年家国记忆,是对“中国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课题的补充和完善,为敌后根据地抗战史、战争灾害史、流行病史、战时农村社会史、经济史等研究提供了实证性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和人文价值。
-
太行抗日英烈碑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星河乡土文库》编写组《太行抗日英烈碑》以北京星河基金会、毛上虎等在太行山田野考察搜集到的“抗日英烈碑”为线索,在梳理已发现的140余通英烈碑的基础上,结合史料、田野调查及口述史,以“战死沙场乃本分”“名将以身殉国家”“以笔为枪立太行”“子弟奋起保家乡”“艰苦卓绝在辽西”和“乾坤正气永不亡”六个专题,讲述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以期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信念时,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从一个个烈士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