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走近先民的智慧佟德富著本书编造了我的二十九篇论文,都是从已正式发表的论文中编选出来的,有些是与人合写的,有些被转载,并产生了一定的反响。这次主要编选了有关少数民族哲学与宗教方面的论文,集中印出献给读者,以求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促进本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学术交流,我本人也想借此机会广泛听取读者的批评和指正,以促进我的研究工作,提高我的研究水平。 本文集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民族哲学篇,内容包括“民族哲学研究概述”、“中国少数民族早期哲学研究”、“无神论思想”、“蒙古族哲学”、“藏族哲学”、“朝鲜族哲学”、“其他民族哲学”等;下篇为民族宗教篇,内容包括“原始宗教”、“蒙古萨满教”、“藏传佛教”、“宗教与文化”、“宗教教育”等。这些论文基本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研究兴趣和范围,当然也能反映出我研究的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
城固宝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报告所体现的,是西大考古专业的最新收获。通过文化层堆积和分期、仰韶文化遗存、龙山时期遗存、商时期遗存等五部分内容进行了阐述。书后附图及英文提要。
-
10 1/2卷人的历史(英)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著;林本椿,宋东升译本书是一本奇怪的小说。它在表达作家对世界历史的看法时充满了怀疑主义的态度,对历史,对爱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是“早有公论”的思考对象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当作家把真实与虚构、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灾难与拯救、爱情与死亡等都囊括于小说之中,当作家把宗教传说、故事新编、历史记载、个人叙述等都进行拼贴于小说之中时,这种斑驳陆离的形态在带有后现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之同时,也构成了巴恩斯对人类生存境况的一种感知和体验的态度。有意思的是,巴恩斯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在运用后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写小说。<
-
大漠无声田卫疆主编这种文字从右向左横写,看上去似蝌蚪。可能在公元1世纪,这种流行于古代印度西北部的文字传到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的一些绿洲。从和田到罗布泊西岸的楼兰故城一带,都发现过怯卢文字的遗物,例如最常见的木简、羊皮纸卷以及桦树皮经卷的抄本。还有一种被称作“和田马钱”的汉一怯二体钱,是大致同时期的于阗国发行的货币。在这种圆形钱币的正面,压印了一幅马或骆驼的图案,周围是一圈佉卢文的铭文:“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钱币背面的汉字铭文,一般是说本钱币的重量,但是也有一种钱币,可能铸出了类似“于阗大王”的铭文。不过,佉卢文最主要的使用地区还是在鄯善(今若羌一带),在尼雅遗址发现的数以千计的用此种文字书写的文书证明了这一点。尼雅出土的佉卢文书,主要是用木头制成的简牍,即将木头削制成不同的片状,在上面书写文字,只有极少数文书(大约25件)是写在皮革上的。在尼雅,不同形状的木简书写的内容也不相同:国王的谕令专门书写在一种楔形形状的简牍上,它由上下两片组成,在简的中部位置附近刻上三道左右的凹槽,在上片的中心刻出一个长方形凹坑;当文件书写完毕之后,用封绳将上下片捆扎好,然后在凹坑堅填上封泥,并加盖印章,在上片的封面上写上接收者的名字和主题语——这样,一道谕令就算是书写完成了。在佉卢文书中,这种简有一个专门的称呼:mahanuavamaharayalihati(“伟大国王敕谕”)。除了楔形的国王用的简牍,在形制上还可以分出大约六个类型:矩形、长方形、棒形、“标签”形、Takht形,以及一种杂类。Ta-kht形是一种带柄的木版,可能源自印度的书写方式。矩形简牍也是一种上下双简的形式,像楔形简牍那样,它也有相同的密封设置,因为从内容上看,这种简主要是用来记录法律事务——例如契约。王国的都城建立在罗布泊的西南方,阿尔金山脚下。这座绵延不尽的山脉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它的沟谷中保持着几条鲜为人知的天然通道,联系着盆地与高原两个世界。在中古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居住在山地、高原间的部族——羌人、吐蕃人、吐谷浑人以及在怯卢文书中反复出现的神秘部族“Supi(苏毗)”人。他们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塔里木盆地,蹂躏那里的村庄和城镇,或者实行占领。吐蕃人在米兰和安迪尔河等地建立了军事据点,在米兰发现了他们建造的城堡和屯田的遗迹。在唐代中后期,吐蕃一直与唐朝争夺对塔里木盆地直至帕米尔高原的控制权,成为唐朝的劲敌。不过,在精绝人生活的时代,些后世强大起来的部族还没有起。除了“苏毗人”的骚扰,鄯“伟大的国王”时时地提醒驻守王国西部边境的精绝——凯度多州的官员:“若抒弥和于阗有什么消息,汝应向朕禀报。”看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紧张……尼雅河三角洲上的这支居民,最初选择了三角洲的北部——亦即尼雅遗址的北部几个区定居。他们可能是从三角洲北方的一个更加古老的三角洲上迁徙来的,这是一个推测,关于他们的来源现在还没有发现多少证据。如果不是特别的变故——例如灭绝性的屠戮或瘟疫,人们沿着河道迁徙是正常的,这样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河流流程缩短或改道或者生态破坏,使得旧三角洲不适宜人类生存,人们便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土地是肥沃的,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主要是胡杨树、柽柳和沙枣,在地势低洼的地带长满了芦苇和其他草类。河水的流动非常缓慢,从树木的枝杈间可以窥见远处闪现在天际的沙丘的影子,那里是绿洲的边缘。这一幅景观,就像是在尼雅河现代三角洲的卡巴克阿斯汗村庄一带看到的那样,看上去还要壮观。在森林和芦苇丛间有很多种动物,叫不出名字,保存下来的文书中也不提及它们。这次迁徙的时间,假设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因为到了下一个世纪张骞经过塔里木盆地时,发现主要的河流绿洲上都有了人类生活。在尼雅河的三角洲上,生活的人群大约有几千人。他们操一种现在还难以确定的语言,“Cad’Ota”(“凯度多”)可能是他们对自己所届住的绿洲的称呼,在班固编撰的《汉书.西域传》里被译成了“精绝”,他称他们的政治体制是“精绝国”,他们的统治者是“乇”。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西域传》里报道的人口统计数据和社会政治状况,很难说究竟应该算是哪个时期的情报?精绝王的驻地王宫——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选择建在北部地带,这可能是因为那里的地势更加平坦、开阔的缘故。说是“王宫”,其实不过是规模大一些、规格高一些的民宅。在王室驻地周围和以南地带,人们根据河水流向和地形,选择了几个区域居住下来。他们开垦房屋周围的土地进行耕种,还饲养一些种类的动物。这是他们的基本经济形态。古代尼雅人是如何建造他们的住宅和庭院呢?本地盛产的胡杨树、柽柳和芦苇,还有灯芯草,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只是粘土比较稀缺,所以,人们尽可能地利用树木和草类。这也是本地缺乏粘土建筑的原因。一般是,当选择好了宅基地后,在动手建造之前曾做过大致的规划设计。当然,建筑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首先要建造一间比较大的“厅”作为主要的房间,这个房间可以直接进入,类似于一种“堂屋”,中央可能设一个火塘,它上方的屋顶开有一个不小的天窗,地面上有木柱支撑;天窗用精雕细凿的木框架成一种“阁”状。实际上,这种天窗在现代克里雅河三角洲居民的语言中,被称作是“依望”。在这种大堂里,除了大门所在的那面墙,沿着其余的三面墙一般都用粘土修建出一种平台,类似于炕,上面铺着色彩鲜艳的毛毡。可以想象,在这宽阔的台子上面歇坐、睡觉,应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假如(设想)你来到了精绝,在被邀请“登堂”之后,你会发现在这间大厅的其他墙上还开有几道门,如果你被邀请或者出于好奇走了进去,你会发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种迷宫,实际上你已经“入室”了。……
-
鲁迅生平疑案王锡荣撰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鲁迅与毛泽东见过面吗?兄弟参商为哪般――鲁迅与周作人究竟为什么决裂?“罗曼?罗兰致鲁迅的信”哪里去了?创造社、太阳社为什么突然猛批鲁迅又突然停止?“一二八”战争中鲁迅在干什么?鲁迅与内山书店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本书共分十七章,分别考证了鲁迅生平史实研究中十七个引发争议的问题,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
-
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这就是北京:摩天楼和四合院相聚在一起,高速公路和胡同衔接在一起,酒吧和茶馆依偎在一起,电影院和戏楼喧哗在一起……北京仿佛有两个:一个是古典的,一个是现代的——共同构成其黑夜与白昼,梦与醒,传统与现实。这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都城;纵然许多古建筑都颓败了,消失了,但一种无形的东西一直存在着。也许难以描述出这种东西,这种可以称之为北京的气质与性格的东西。但确定存在着,那就是它的灵魂,它的胸怀,它的沉稳与庄严,它的积淀与新生……本书展现了具有三千年建城史的北京——它的记忆和它的现实。皇城根、四合院、大宅门、胡同、牌楼、茶馆,以其古朴的形象进入读者视野。钟鼓楼、圆明园、隆福寺、法源寺、白云观、陶然亭、天坛、地坛,仍然沉浸在沧桑往事里……这是一部强调北京新旧对比的图书,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纵横评说新老北京的人文地理特征,历史感和时代感有机融为一体,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将北京的文化底蕴和现今的潜质充分挖掘出来,既冷静客观又充满感情。加上配图恰当,新旧交辉,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启示性。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庄子范畴心解涂光社著<br>本书既《庄子》心论范畴、天论范畴、物论范畴、言论范畴入手,对《庄子》的理论内涵作了逐层的剖析,又注意到了各范畴之间的联系;对寓精深奥义于空灵飘忽的表述方式作了重新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
影响世界的发明杜娱 主编;陈一乐,刘元元 编写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视、电话、电脑等家用电器;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灯泡、照相机、牛仔裤等日常用品;纳米、元素、火药等科学技术;蒸汽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这些都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由先人呕心沥血,经过无数次实验发明出来的。本书专门为孩子们配上了拼音与精美的图画,还在每篇末尾加上小知识,尽量给孩子人更多的知识点,让他们充分地了解世界的过去、认识世界的现在,从而更好地立足于世界的将来。
-
梨园海上花姚旭峰著开埠以来,上海一直以有蓄容并蓄,敢开风言之先驰名世界,其文化风格并称之为“海派”,海派京剧则是海派文化中一朵美丽芬芳的奇葩。本书娓娓道来海上梨园的“戏祖师”王鸿寿、“伶圣”汪笑侬、“南方第一名旦”冯小和,名震海内外的麟派和盖派创始人周信芳、盖叫天,以及有传奇色彩的名伶夏氏兄弟及潘同樵。当然,讲到老上海,绝不能少了青帮对梨园的纠缠,明星的光彩与戏迷的痴情。只要你对上海有一点兴趣,你一定会津津有味地一下子读完这本书。
-
万水千山连着中南海曹应旺著本书以纪实的手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及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情系人民,治理中华山水的伟大壮举;叙述了共和国领袖们关于江河水利决策及与此相关的防灾、救灾、植树建林、绿化祖国的伟大业绩,反映了他们的中华山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