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张一兵著本书指认的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现象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中历史辩证法逻辑主体向度的重要内容。可是,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马克思这一得要的科学批判话语却一直为人所忽略。本书作者在对大量经典文献的精心研读之上,重新提出和确证了这一重要学说: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并非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只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功能度的特定水平上,社会历史发展才呈现类似自然界盲目运动的历史现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人类主体畸变为外部力量(自然和人的物化世界)的奴隶,而社会历史发展则外化为一种近似于自然历史运动的“无主体过程”;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似自然性与物径性并不是记恒的自然规律,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最终将超越这一历史性生存状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前时期走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时期。作者还在当代思想史和自然科学观的理论视角上,特别是结合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实践,论说了马克思这一学说的现代意义。本书立意新颖深刻,在思想原创与文本互动、史辨与论说、逻辑深入与生动浅出,以及理论研讨与现实反观等方面均有较为上乘的着墨,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不多见的探新之作。
-
与朱自清游欧洲朱自清原著;张寄波编编辑推荐: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清丽见长,欧游期间,朱自清创作了大量优美的篇章,这些作品俯察世相,考证历史,文字扎实而缜密,即使是没有去过欧洲的人,一读之下,也大可做一番“卧游”。
-
影响历史的100战争余检华、季蕙群编著本书选择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比较重大的100次战争,简要叙述历次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演变、结局、影响等,试图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3000年来历史长河中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历次战争的梗概。
-
王国维与罗振玉张连科著大师之间。本书分“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奔波生计 求索学海”、“慧眼识才 定交上海”、“关山阻隔 天各一方”等栏目介绍了王国维和罗振玉的生平事迹。
-
民国湖南土匪史探彭先国 著本书研究20世纪前半叶,中国湖南地区土匪的起源发展、衰亡的历史。
-
张良萧何韩信评传张大可,徐日辉著编辑推荐:本书以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变局为背景,评说楚亡汉兴的原因,透析汉家主要创业者的风采。西汉开国是汉王刘邦与一大批文臣武将共同创造的历史。其中,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辅臣功绩最大。张良出谋 ,萧何后勤,韩信攻取,陈平间敌,各自独当一面,对西汉建立的全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刘邦是全军统帅。五人事功,连体相依。由于刘邦并提张良、萧何、韩信,史称西汉三杰。本书以三杰事功为主线,并列三人为合传,陈平、刘邦为附传。合传写其一生,附传只涉及相关内容。全书以三杰事功次第交合展开,陈平附传一章,刘邦事迹为三杰铺垫,贯串全书。本书的这一谋篇布局,正与历史事势相吻合。
-
希特勒之死(俄)阿达·彼特卢娃(Ada Petrova),(俄)彼德·沃森(Peter Watson)著;邱伟立,张巧技,刘燕译本书公开了俄罗斯封锁近50年的不宣之秘。 自1945年开始,由于铁幕与冷战,使得我们这个时代最神秘的一件事的真相被掩盖起来,它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死亡之谜。 阿达·彼特卢娃和彼得·沃森有幸接触到俄罗斯希特勒档案1-G-23档案,也就是所谓的神话行动档案。此档案在1945年5月柏林解放时未被公开,就是俄罗斯官方也将其保存起来,从未公开过。 通过神话档案,彼特卢娃和沃森接触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从未公开的审判;新的法庭证据;来自希特勒私人相册的照片;30多张希特勒年轻时所绘的水彩画等等。 最令人激动的是,他们还见到了希特勒的头盖骨,在一块骨头上还清晰地留着一个枪洞。这充分说明了希特勒的死亡方式。 本书不仅是一部揭密作品,它也是一部刑侦作品。自1945年开始,历史学家、士兵、医生和武器专家都试图了解希特勒的死亡真相。本书似乎可以为这一“寻找死因”的行动划上一个句号了。
-
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著;贾二强点校唐自广明乱离,袐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仆生自岷峨,官于荆郢,咸京故事,每愧面墙,游处之间,专于博访。顷逢故凤翔杨玭少尹,多话秦中平时旧说,常记于心。他日渚宫见元澄中允,款狎笑语,多符其说。元公谓旧族一二子弟曰:[诸贤生在长安,闻事不迨富春,此则存好问之所宏益也。]厥后每聆一事,未敢孤信,三复参校,然始濡毫。非但垂之空言,亦欲因事劲戒。三纪收拾筐箧,爰因公退,咸取编连。先以唐朝达贤一言一行列於谈次,其有事类相近,自唐至后唐,梁、蜀、江南诸国所得闻知者,皆附其末,凡篡得事成三十卷。禹贡云[云士梦作乂]传有[畋於江南之梦],鄙从事於荆江之北,题曰北梦琐言,琐细形言,大即可知也。虽非经纬之作,庶勉后进子孙,俾希仰前事,亦丝麻中营蒯也。通方者幸勿多诮焉。<
-
巴赫(法)Paule du Bouchet原著;刘君强,蔡鸿滨译本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发现之旅”书系的第六册,介绍了巴赫的生平、作品、创作特征以及他在音乐史的奉献。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其中主要是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马太福音书耶稣受难乐》和《b小调崇高弥撒乐》是其代表作。他把描写耶稣的受难和死而复活的圣经传统题材,用来形象地体现受尽折磨和践踏的德国人民这一主题。因此,在《受难乐》中,他自由地采用了世俗的民歌旋律、舞蹈性曲调、标题音乐的技法、音画式的描绘,以及庞大的表演方式:四个独唱声部、两个合唱队、两架管风琴和两个乐队,着意刻划一个普通人在为争取善良和正义的斗争中所经受的考验。表现了他对那还十分模糊的理想世界的信念,以及对德国凄惨现实的深沉反抗。这部《受难乐》也像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一样,在他生前都未能出版,只是在写成后将近一百年时才在门德尔松的指挥下首次演出。巴赫的《b小调崇高弥撒乐》也不是那种单纯的教堂祭乐,由于它大量采用民间乐观的音乐素材和充分发挥乐队创造音乐形象的独立作用,因此,整个作品充满着生气和活力,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先现了贝多芬的"通过黑暗走向光明"这一思想。在巴赫的作品中虽然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实际上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他留传下来的最大的音乐遗产也正是器乐作品。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最得心应手的领域是管风琴,但管风琴却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乐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风琴作品只是经过后人改编为管乐队曲后才得到流传。此外,他的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例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等,加以改造使之臻于完美,从而形成了结构壮丽的形式。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的这种突出的地位,高尔基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说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这个音乐家具有惊人的天才,又有平常人会有的朴实刻苦。在上帝和世人的中间,乐曲很少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可在这固定的形象后面,在《平均律钢琴曲集》、《b小调弥撒曲》或是《马太受难曲》的完美杰作背后,是一个温和又顽强的人,完全受音乐和宗教信仰的指引,精通一切事物的准确节拍。与他同时代的人只把他看作是才华洋溢的管风琴师。后人又将他遗忘近一个世纪。波勒·迪布歇描述了巴赫完全为音乐奉献的一生,这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神圣超凡印迹的一生。
-
兼于阁杂著陈声聪著文物收藏中的古件也称杂项,包括木器、竹器、铜器、漆器、牙雕等。竹木牙雕一般无大器,多以小件流传于世,虽一器甚微,却大都穷工极巧,生动逼真,造型千姿百态,件件个性突出。木器中的家具算是例外,它虽非纯粹古玩,而以实用为主,但以相当协调的材料、造型、纹饰,挤身为艺术之林,成为竹林牙雕中的独特的门类。本书以百余篇千字小文琐谈古件收藏,历数古件珍品,篇篇清新雅致,即便不涉及收藏领域的朋友,也可以从中许多知识与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