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邻里杂货林发钦 编本书为“澳门口述历史丛书”之一,主要由对十一位澳门士多店主的访谈整理而成。他们饱含情感的讲述,展现了“士多”(store)这一便利社区居民、联络邻里感情的载体从兴起到繁盛,再至逐渐衰落的历程。这些士多曾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美好回忆,见证了澳门街区几十年来的邻里关系、街坊情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近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3最爱君 著当你读历史时,你在想什么? 其实,历史并不是一桩桩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就像一个个散落各处的点,如果将它们连缀起来,或许就是不可思议的思维画卷。 中国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三言两语难以道尽的必然。小至个体,大至国家,世界就是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运行。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3》全书分为四大板块,收录42篇精华文章,为你剖析中国历史上那些最引人注目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
-
1922厦门号的故事阿尔弗雷德·尼尔森 著,詹朝霞 编1922年5月,一艘以“厦门号”命名的中式帆船,由船长乔治·沃德与中国太太玉和9岁儿子鲍勃驾驶,由厦门出发,横跨太平洋,于1924年6月3日航行到纽约。所到之处,人们纷纷围观,引起了轰动。 今天,“厦门号”已成为厦门帆船的象征。一艘再次以“厦门号”命名的帆船,已于2012年实现环游地球的壮举。
-
历史的镜子吴晗 著吴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历史的镜子》是吴晗的一本历史文集,正文17篇,附录2篇,共计19篇。鉴于该版本没有进行分类编排,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类,以章节的形式重新编排出版。编辑过程中,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本历史著作,除保留19篇外,再根据类别,酌情增添了一些文章,主要包括历史事件、政治研究、历史人物、社会文化等,这些文章皆为吴晗生前创作。
-
老王聊历史·魏晋南北朝名人录王磊 著这是一场乱世奇葩大会,汇集了这么多脑回路清奇的人物,又发生多少好玩的事情呢? 你可能不知道, 曹植没写过七步诗,诸葛亮没唱过空城计, 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高长恭摘了面具到底有多帅? 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画龙点睛的顾恺之,写字换鹅的王羲之…… 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每一个故事,都有好玩的知识。《魏晋南北朝名人录》用56个最特别、最有趣的代表性人物,连起这段历史,带大家一览魏晋南北朝的奇人异事。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最爱君 著《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2:青少版》,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历史与人性:有血有肉,拒绝脸谱化》,生动地讲述史上颇受关注的帝王、将臣、文人的人生故事。下篇为《历史折叠:被遮蔽的,也许更重要》,为读者揭开表象之下暗涌的历史风云。
-
人的延伸胡翌霖自2018年起,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技术通史”本科生通识课,基于课程讲义,摘选出十五门关键技术作为主线,形成本书。本书篇幅虽短,但仍以“技术通史”为名,因为作者并不只是在古往今来无数技术发明中抽取零星碎片来展示,而是试图勾勒出某种整体的历史线索。在国内外,关于某项或某类技术的历史讲述有很多,但是对“技术史”作通盘整体把握的“技术通史”却很罕见。在中国,本书试图作一次试探,不是把“技术”作为科学的附庸,也不是把一些孤立的技术简单地列举出来,而是试图勾勒出一条以“技术”为主角的历史脉络。*终指向一个问题:今日的这个“技术时代”是从哪里来的? 因此,撰写技术通史不只是为了歌颂技术及其发明者,而是为了追究技术之主宰地位的来龙去脉。在适当讲述发明者的功绩之外,更重要的是探求技术的发明和演化与人类文化、观念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终,技术的影响沉淀在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因为这些影响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往往见怪不怪,视而不见了。而通过历史追溯,我们回到每一种技术刚刚发明之时,就更容易看清它们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追溯技术的历史,正是为了把握人类的当下和未来。
-
历史的真性情忆江南(原名张恒涛)“历史的真性情”系列图书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这些历史故事虽然可能与读者印象中的大相径庭或者是闻所未闻的,却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这些历史碎片会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历史就是活生生的人和故事,能感受到其中散发的温度与情感。本书为系列图书中的一册,讲述了先秦、两汉中真实有趣的历史冷知识。作者查阅诸多文献,书中所写均为史料中记载。书中既有王朝的兴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荣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旨在戳破读者的历史盲点。
-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著《明朝那些事儿》第伍部,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杰出的政治家轮番登场。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谁为公,谁为私?清官海瑞是如何炼成的?万历年间,抗倭援朝,众多名将从战争中挺身而出,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临危受命、甘当大任的朝鲜名将李舜臣,誓死不退、以身殉国的老将邓子龙等。文臣武将,轮番上阵,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运筹帷幄、惊心动魄。
-
中国人必须走(美)贝丝·廖-威廉姆斯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 -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时间线起始于19世纪50年代,适逢联邦边境控制严格区分美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前夕。在美国西部,华工数十年来砍树、铺路,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种族冲突和动乱侵扰。为应对骚乱,国会通过了1882年《排华法案》,首次尝试以种族和阶层为标准禁止外国移民。由于这一史无前例的联邦边境管控试验并未成功减缓华人移民入境,民团介入,试图亲自掌控事态。又因担心群众暴动进一步扩散,美国政策制定者变本加厉,试着将中国人拒之门外。他们不仅全面改革了移民法,还从此改写了美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中国人必须离开》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如今,仇外心理在美国重新抬头,其源头或可追溯至过去对于“异教徒中国佬”的巨大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