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读物
-
房龙作品精选·发明的故事房龙 著,秦立彦 译本书要讲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现代化的发明,而是那些基本的发明:件衣服、根绳子、座桥、只杯子、座房子,当然也有个听诊器、辆汽车、列火车、架飞机、条电报电缆、副眼镜等。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东西,初却是不容易被发明的。人是如何创造这些奇迹的呢?一般动物也有简单的“发明”,但人类的发明不同于动物的“发明”。人类的发明会不断改进和创新,动物的“发明”只是机械的重复。在残酷环境的逼迫下,人尽可能地运用大脑,逐渐懂得把手、脚、嘴、眼、耳等身体器官中蕴藏的力量无限扩大,如用棍棒增强手的力量,用轮子扩展脚的功能,用扩音器增强嘴的力量,用飞行器将人类的活动领域扩展到空中,这些发明创造实际是人的身体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明的故事》是一部人类征服世界以及战胜自我的简史。
-
论历史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沈坚,董子云等 译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关于治史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曾先后两次以法文精选结集出版,本书是对其中第二部的移译,由视野各异的几篇文章组成。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布罗代尔投身历史学研究、结识年鉴学派学人的人生轨迹,看到他尤以长时段、整体性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而闻名的治史特色,也能看到他在研究取径上丰富的包容性:书中收入的关于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的两篇传记显示出作者对于事件史和人物研究的兴趣。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布罗代尔作为一名史家广泛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更加多面地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
-
清朝穿越指南2橘玄雅 著《清朝穿越指南》续篇来啦!各位旅客,在上次的穿越之旅中,我们带您体验了清代上至皇亲下至旗丁的衣食住用行、婚丧嫁娶以及后妃的生活,过了一把当“纯正”清朝人的瘾。在续篇中,我们会讲一些“干货”,主要向大家科普清代精英人士的真实进阶历程。清代普通白丁十年寒窗苦读,通过县试、府试、乡试、会试一路升级通关直至殿试,高中为万里挑一的进士,成为候补官员。但跨马游街的意气风发意犹未尽,社会的毒打就开始了:人多官少,要“候缺”数年;官服顶戴得自己购置;路费房租应酬样样不能少;孝敬上司、交际同僚、团结同乡,事关平时议叙议处、定期考核……要想在壅塞的晋升路上突围,运气、性格和家境一个都不能少!不过,社会进阶之路,不止文科科举一条,武科、翻译科也是种选择。没有中举的也不要难过,如效力某位实权官员,甚至有机会被举荐为封疆大吏;即使当个教书先生,收入也比平民百姓高。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亲国戚、满蒙贵族也不能轻松直上青云路,为了口皇粮,也得努力去考个“公务员”做,毕竟可世袭的爵位少,“王爷贝勒满街走”只是现代人的臆想。就算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也要勤勉工作,见大臣,处理政务,出席一个接着一个的祭祀庆典,整天纠缠于后宫那些事儿的皇帝只是电视剧剧情需要。总之呢,想了解清代白丁逆袭、官场实录、皇帝私生活的,就来看《清朝穿越指南2》吧。
-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英] 詹姆斯·沃德 著,张健 译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
家族往事[俄] 阿尼娅·杰斯尼茨卡娅 著在莫斯科一条安静的小巷里,有一栋老房子。往上爬六段楼梯,左转,就是穆罗姆采夫的家。1902 年10 月的某个夜晚,我们走进他家,在那里待了整整100 年。我们认识了穆罗姆采夫家族的几代人,也认识了他们的邻居和朋友;我们目睹了他们的相聚和分离、快乐和悲伤、希望和失落,经历了许多俄罗斯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中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这段家族往事折射出了20 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诉说这段历史的不仅有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他们的物件:家具、衣物、餐具、图书、玩具等。物件会保存它们被制造和使用的那个时代的烙印,留下光阴的痕迹。它们见证了课本中未曾写过、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杨照 著《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讲述的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明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的同时,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充满黑暗、腐朽;王阳明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然而,在种种高度矛盾下,明朝为何还能延续那么多年,本书对这个关键问题也做出了解答。你会看到:举国若狂的炫耀服饰、饮食,凸显身份就要穿别人穿不起的衣服,彰显所饮所食、餐具和排场;快速增长的人口,使明朝从经济生产到社会组织、官僚体系发生方方面面的巨变;遭遇了一连串挫折危难,王阳明在龙场获得了思想与精神上的突破;崇祯皇帝在位不到17 年中竟然用了50 个阁臣,平均每任任期4个月,可见服务明朝的皇帝有多难……:::::《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4辑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已经推出——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已出版)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种种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已出版)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继续陆续推出——三辑:成熟与:从大陆到海洋(08、09已出版,10即将推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即将推出)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郑毅 著《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介绍唐朝文物的书籍,作者讲述了每幅字画、每件器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当时的历史故事,不仅如此,书中还配有优质的图片,完整地展示了每一件精美的文物。我们通过作者的描述能够领悟文物的美以及能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文化精品。
-
太行抗日英烈碑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星河乡土文库》编写组《太行抗日英烈碑》以北京星河基金会、毛上虎等在太行山田野考察搜集到的“抗日英烈碑”为线索,在梳理已发现的140余通英烈碑的基础上,结合史料、田野调查及口述史,以“战死沙场乃本分”“名将以身殉国家”“以笔为枪立太行”“子弟奋起保家乡”“艰苦卓绝在辽西”和“乾坤正气永不亡”六个专题,讲述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以期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信念时,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从一个个烈士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奋发图强。
-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金观涛 著灿烂多姿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缘何成为死文明? 人们常说两希文明缔造了西方文明,如何缔造?意义何在? 印度种姓制度对于印度历史和今日印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中国文明为何历数千载而不绝,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 …… 人类文明史上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命题,在本书中获得了入木三分的解答。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 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 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
陌生人马可[意] 苏尔迪 等著,邱捷,夏沃 编,邱捷 译马可·波罗和他的父兄,都曾有一个“中国梦”。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经由那条著名的、已被行走了多个世纪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从陌生人变成了半个中国人。本书是当代意大利学者书写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刻画了行走丝路的意大利人群像,描绘了追逐亚细亚的丝路贸易图景,记述了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海上双城记,以及青花瓷、版画等艺术品在丝路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马可·波罗、利玛窦、郎世宁、卫匡国这些名字背后,有太多可读可感的故事;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往事,也有着许多不为今人所知的精彩。本书作者包括14位西方学者,8位当代艺术家,古今艺术交相辉映,展示了丝路在作为经贸之路的同时扮演的文化纽带角色,将东西方古老文明的交往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本书为《新丝路艺丛》的重点品种,该丛书以考古和艺术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古代文明,收录国内外考古学名家和中青年学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