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
作者:贺昱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ISBN:9787224113464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是一本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内容翔实、论述严谨的学术著作。其以中国早期电影为研究主体,在时间上以1905—1949为限,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电影学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文学与电影的上海时代(1905—1949)》共包括七章,分别为上海特质、疆界跨越、银幕表情、“影”“戏”相融、类型初创、流派对话和意义回响等,另有附录2份。研究指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采用理论译介、文学改编、剧本创作、导演和文化批评等方式融入电影领域,使电影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有力提升;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家国同构”观念、传统济世精神以及对西方现代思想的传递与借鉴通过电影得到了影像化、大众化实现;中国电影重社会功能、强于叙事以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等特征因知识分子的参与得到了确立和强化;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在中外文化与新旧艺术的不断撞击中,在冲突、对抗与认同的情感转变过程中,以其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上海这一独特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空间,为中国早期电影顺利完成现代性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贺昱,女,1972年生,陕西西安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化批评,兼及影视产业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上海特质
第一节 洋场百相中的娱乐业态
第二节国际化都市的文化诉求
第三节移民城市催生海派风格
第二章 疆界跨越
第一节 理论探讨
第二节 剧本创作
第三节 阵地的力量
第三章 银幕表情
第一节 电影中的都市空间
第二节 娱乐精神与文化批判
第三节 电影作为文化消费
第四章 “影”“戏”相融
第一节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影戏”观
第二节 “文人”到“影人”的转变
第三节 电影叙事与文学传统
第五章 类型初创
第一节 家庭伦理片与儒家文化
第二节 武侠片的思想溯源
第三节 喜剧的视觉化表达
第六章 流派对话
第一节 左翼作家与左翼电影
第二节 “软”“硬”之争
第三节 人文电影的边界
第七章 意义回响
第一节 文学化电影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上海情结
第三节 电影知识分子·电影话语·电影精神
附录一 中国现代作家编剧或导演的影片以及创作的主要电影剧本目录
附录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目录
后记
第一章 上海特质
第一节 洋场百相中的娱乐业态
第二节国际化都市的文化诉求
第三节移民城市催生海派风格
第二章 疆界跨越
第一节 理论探讨
第二节 剧本创作
第三节 阵地的力量
第三章 银幕表情
第一节 电影中的都市空间
第二节 娱乐精神与文化批判
第三节 电影作为文化消费
第四章 “影”“戏”相融
第一节 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影戏”观
第二节 “文人”到“影人”的转变
第三节 电影叙事与文学传统
第五章 类型初创
第一节 家庭伦理片与儒家文化
第二节 武侠片的思想溯源
第三节 喜剧的视觉化表达
第六章 流派对话
第一节 左翼作家与左翼电影
第二节 “软”“硬”之争
第三节 人文电影的边界
第七章 意义回响
第一节 文学化电影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上海情结
第三节 电影知识分子·电影话语·电影精神
附录一 中国现代作家编剧或导演的影片以及创作的主要电影剧本目录
附录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目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