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子宫肌瘤
作者:郎景和,石一复,王智彪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ISBN:9787117198295
定价:¥1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微无创医学丛书:子宫肌瘤》虽命为“微无创医学丛书——子宫肌瘤”,但考虑到全书的完整性,也注重了历史沿革,即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处理做了较全面和连贯的叙述。《微无创医学丛书:子宫肌瘤》特别对微无创技术重点阐述和介绍,同时对人文观念与治疗模式,技术培训和护理康复等均有涉及,还对子宫肌瘤研究和诊治提出了一些商榷性问题。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各抒己见,这也有别于以往的子宫肌瘤专著。
作者简介
郎景和,吉林人,196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现为妇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1985年曾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瘤及妇科显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93年至今任妇产科主任。现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妇科内镜学组组长、女性盆底学组组长、《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及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等,并受聘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关于卵巢癌的研究获卫生部及国家级奖励3项。近年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出“在位内膜决定论”和“源头治疗学说”。对妇科内镜手术、子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防治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科技进步奖、北京科技奖及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系200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及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译)著作20部,个人专著5部。男,1937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武进县。196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浙江省妇女保健院院长、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曾任多届中华妇产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妇女保健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妇科肿瘤学组成员、浙江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学会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和浙江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为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妇科肿瘤学科带头人,目前担任全国和省内多个学会顾问,并担任《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国内30余家杂志名誉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特约审稿人等。先后获卫生部级、浙江省级、厅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公开发表医学论文、短篇报道等60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参考书50余本。公开发表医学科普作品及医学科普书籍等500篇。1978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7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987年浙江省继续教育先进个人,1987年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全国第二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至今,199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妇产科博士点及浙江省第一位妇产科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浙江省医德医风高尚医务工作者(全省共六名之一),1996年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参加卫生部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获荣誉奖状5次。2002年获浙江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良师益友”奖,至今培养博士生、硕士生70余名。王智彪主任医师,教授、博±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99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致力于妇科常见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宫颈炎症相关疾病以及外阴白色病变微无创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自1988年起,秉承“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的医学理念,带领团队从事超声治疗的生物医学工程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研究,着力解决阻碍超声治疗发展的难题,首次提出“生物学焦域”概念,研制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实现了“体外对体内疾病治疗”的医学梦想,并在全球率先推向临床应用。研制的超声治疗系列设备目前已在全球一千六百余家医院应用,治疗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及肝癌、乳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患者五万余例,非肿瘤疾病患者两百余万例。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获得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及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先后于199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8年起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录
第一篇 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子宫肌瘤诊治发展史
第二章 微无创医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 人文理念与医学发展
第二篇 基 础
第四章 流行病学
第五章 病因学
第六章 解剖学
第一节 子宫的解剖学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解剖学
第三节 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
第七章 病理学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大体解剖病理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瘤的显微镜下特征
第三节 几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
第四节 平滑肌瘤时内膜、输卵管与卵巢的改变
第五节 子宫平滑肌瘤的恶变
第六节 子宫肌瘤电子显微镜检查
第七节 国内外有关子宫肌瘤的分型分类
第八节 子宫平滑肌瘤病的病理与临床
第九节 子宫肌瘤的分子生物学及蛋白组学研究
第三篇 诊 断
第八章 临床诊断
第一节 临床表现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九章 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成像原理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
第三节 子宫肌瘤的cT检查
第四节 子宫肌瘤的MRI检查
第五节 子宫肌瘤的MRI影像病理学诊断
第六节 子宫肌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
第四篇 治 疗
第十章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案选择
第一节 子宫肌瘤治疗原则
第二节 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
第三节 不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
第十一章 期待治疗
第十二章 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
第二节 经典腹式子宫肌瘤手术
第十四章 经阴道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第二节 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
第三节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第四节 黏膜下肌瘤与子宫颈肌瘤的经阴道手术
第十五章 宫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第十六章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第二节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第十七章 动脉栓塞术
第十八章 其他局部治疗
第一节 射频消融治疗
第二节 微波消融治疗
第三节 冷热消融治疗
第四节 瘤体内用药
第五节 冷冻治疗
第六节 宫腔镜双极气化刀
第七节 子宫热球治疗
第八节 子宫内膜切除术
第九节 子宫动脉结扎术
第十九章 子宫肌瘤与生殖医学
第一节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第二节 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
第三节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与处理
第四节 子宫肌瘤与妊娠终止术
第五节 子宫肌瘤患者的避孕问题
第六节 子宫肌瘤与不孕
第七节 子宫肌瘤不孕者辅助生育技术
第八节 宫颈肌瘤与生殖医学
第九节 子宫肌瘤与性功能
第二十章 预防
第五篇 聚焦超声外科(超声消融)
第二十一章 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发展史
第二十二章 生物学基础与机制
第二十三章 声环境与剂量学
第一节 组织声环境
第二节 剂量学
第三节 改变组织声环境与增效
第二十四章 影像引导方式
第一节 影像引导基础理论
第二节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超声引导
第三节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MRI引导
第二十五章 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十六章 超声消融术前准备和方案制订
第一节 心理、行为指导
第二节 超声消融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超声消融术前准备
第二十七章 超声消融治疗的方法
第一节 超声消融方法
第二节 术中反应及反应控制
第二十八章 术后常规观察和处理
第二十九章 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
第一节 不良反应及其报告标准
第二节 术后近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节 围术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十章 影响超声消融的因素
第一节 设备和技术因素
第二节 患者全身及局部相关因素
第三节 子宫和肌瘤相关因素
第四节 子宫肌瘤功能影像学相关因素
第五节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对超声消融的影响因素
第三十一章 特殊情况下的超声消融注意事项
第一节 特殊患者的子宫肌瘤超声消融
第二节 消融困难的子宫肌瘤
第三节 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第四节 超声消融后的特殊情况
第三十二章 超声消融后的转归和疗效评价
第一节 病理学表现
第二节 临床转归与评价
第三节 影像学评价
第四节 影像病理学表现一
第三十三章 超声消融后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超声消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第二节 超声消融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超声消融后的生殖和避孕
第四节 超声消融后的激素补充治疗
第三十四章 超声消融与肌瘤剔除术的比较评价
第三十五章 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
第六篇 展望与思考
第三十六章 微无创医师的培训与要求
第一节 妇科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要求
第二节 妇产科介入医师的培训
第三节 聚焦超声外科医师的培养与要求
第三十七章 微无创医学展望
第三十八章 有关子宫肌瘤仍需商榷的问题
第三十九章 有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第二节 微无创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附录一 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UFSQ0L)
附录二 英中文名词对照
第一章 子宫肌瘤诊治发展史
第二章 微无创医学基本理论
第三章 人文理念与医学发展
第二篇 基 础
第四章 流行病学
第五章 病因学
第六章 解剖学
第一节 子宫的解剖学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解剖学
第三节 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
第七章 病理学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大体解剖病理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瘤的显微镜下特征
第三节 几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
第四节 平滑肌瘤时内膜、输卵管与卵巢的改变
第五节 子宫平滑肌瘤的恶变
第六节 子宫肌瘤电子显微镜检查
第七节 国内外有关子宫肌瘤的分型分类
第八节 子宫平滑肌瘤病的病理与临床
第九节 子宫肌瘤的分子生物学及蛋白组学研究
第三篇 诊 断
第八章 临床诊断
第一节 临床表现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九章 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成像原理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超声检查
第三节 子宫肌瘤的cT检查
第四节 子宫肌瘤的MRI检查
第五节 子宫肌瘤的MRI影像病理学诊断
第六节 子宫肌瘤的磁共振功能成像
第四篇 治 疗
第十章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案选择
第一节 子宫肌瘤治疗原则
第二节 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
第三节 不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
第十一章 期待治疗
第十二章 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经腹子宫肌瘤手术
第二节 经典腹式子宫肌瘤手术
第十四章 经阴道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第二节 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
第三节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第四节 黏膜下肌瘤与子宫颈肌瘤的经阴道手术
第十五章 宫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第十六章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
第一节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第二节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第十七章 动脉栓塞术
第十八章 其他局部治疗
第一节 射频消融治疗
第二节 微波消融治疗
第三节 冷热消融治疗
第四节 瘤体内用药
第五节 冷冻治疗
第六节 宫腔镜双极气化刀
第七节 子宫热球治疗
第八节 子宫内膜切除术
第九节 子宫动脉结扎术
第十九章 子宫肌瘤与生殖医学
第一节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
第二节 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
第三节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与处理
第四节 子宫肌瘤与妊娠终止术
第五节 子宫肌瘤患者的避孕问题
第六节 子宫肌瘤与不孕
第七节 子宫肌瘤不孕者辅助生育技术
第八节 宫颈肌瘤与生殖医学
第九节 子宫肌瘤与性功能
第二十章 预防
第五篇 聚焦超声外科(超声消融)
第二十一章 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发展史
第二十二章 生物学基础与机制
第二十三章 声环境与剂量学
第一节 组织声环境
第二节 剂量学
第三节 改变组织声环境与增效
第二十四章 影像引导方式
第一节 影像引导基础理论
第二节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超声引导
第三节 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MRI引导
第二十五章 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十六章 超声消融术前准备和方案制订
第一节 心理、行为指导
第二节 超声消融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超声消融术前准备
第二十七章 超声消融治疗的方法
第一节 超声消融方法
第二节 术中反应及反应控制
第二十八章 术后常规观察和处理
第二十九章 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
第一节 不良反应及其报告标准
第二节 术后近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节 围术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十章 影响超声消融的因素
第一节 设备和技术因素
第二节 患者全身及局部相关因素
第三节 子宫和肌瘤相关因素
第四节 子宫肌瘤功能影像学相关因素
第五节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对超声消融的影响因素
第三十一章 特殊情况下的超声消融注意事项
第一节 特殊患者的子宫肌瘤超声消融
第二节 消融困难的子宫肌瘤
第三节 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第四节 超声消融后的特殊情况
第三十二章 超声消融后的转归和疗效评价
第一节 病理学表现
第二节 临床转归与评价
第三节 影像学评价
第四节 影像病理学表现一
第三十三章 超声消融后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超声消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第二节 超声消融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超声消融后的生殖和避孕
第四节 超声消融后的激素补充治疗
第三十四章 超声消融与肌瘤剔除术的比较评价
第三十五章 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
第六篇 展望与思考
第三十六章 微无创医师的培训与要求
第一节 妇科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要求
第二节 妇产科介入医师的培训
第三节 聚焦超声外科医师的培养与要求
第三十七章 微无创医学展望
第三十八章 有关子宫肌瘤仍需商榷的问题
第三十九章 有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第二节 微无创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证据
附录一 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UFSQ0L)
附录二 英中文名词对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