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北京历代专志图选白帆 陈红彦 编《北京历代专志图选》是北京历代专志所附舆图的集成,共收旧志插图一百五十余幅,以河道、建筑、关隘、城池等图为主,并附录与志书所记机构历史有密切关联的事迹图、照十余幅。明、清、民国三代编修的北京旧志,除府、州、县志外,尚有数十种为专题而立的志书,包括山志、河道志、关隘志、寺庙志、会馆志、村镇志等,总名之为“专志”,其中大多附有插图。今见存世古旧专志插图内容极其丰富,内容包括行程、概貌、建筑、事迹等,有些编修较晚的专志还附有摄影作品。这些插图大多工艺精致、形象直观,对于研究相关地域、设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本书采用8开本精装四色印刷,以供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利用。
-
唐徕渠志《唐徕渠志》编纂委员会 编本书稿是一部记述宁夏唐徕渠历史的志书,内容包括灌区概况、灌溉和运行管理、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水政执法与综合治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水利改革发展、大事记,以及唐徕渠为灌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农业经济发展等做出的巨大贡献等。书稿也重点展示了唐徕渠管理处5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为改善宁夏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书稿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权威,整部书稿记、传、图、表、录等并用,详略得当,具有资政育人作用。
-
北京历代方志图汇白帆 陈红彦 编《北京历代方志图汇》是现存北京明、清、民国时期方志中所附舆图(即疆域、城郭、治所、坛庙、学宫、官署、水利等类)的集成,共收历代旧志插图二百余幅,并附录部分图像清晰、内容重要、具有学术价值的景图。明、清、民国三代曾陆续编修北京府、州、县旧志,现存者多达数十部,大多附有舆图,其中既有计里画方的“古图”,也有运用西方制图学知识编绘的“新图”,对于读者了解今北京地区的府、州、县建置、疆域、城池、官署、学校、寺观、村庄、山川、桥渠等方面信息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北京旧方志刊印有限,收藏分散,上述珍贵的方志舆图往往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我社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北京历代方志舆图进行搜集、编纂,以图集形式出版,希望能够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传的发掘与利用起到推动作用。因受编纂体例与篇幅限制,本书对人物肖像及其他各类志图未作收录。
-
[嘉靖]應山縣志 [康熙]應山縣志 [同治]應山縣志[明]王朝璲 修;[明]颜木 纂 等《[嘉靖]应山县志》三卷,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本志记应山沿革,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前有《序》,下卷后有《后序》,无目录。卷上含建置沿革、分野、疆域、风俗、山川、户口、土产、赋役、城池、武备、古迹、职官、科第、人物、祥异等门。卷中为艺文门上诗目。卷下为艺文门下文目。《[康熙]应山县志》七卷图一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志分八卷,共三十六目:星野(附分属辨)、建置、沿革、官制、城池衙署、学宫(附社学、学田)、疆域、形势险要、坊表(附街衢)、关砦、山水、水利、乡会保甲、津梁、井泉、物产、古迹、驿铺等。卷一前有序、历代旧志序、纂修人员名单、目录、地舆图、跋,自成一卷,其中跋文用篆书写成,颇有特色。《[同治]应山县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志分三十六卷,共六纲:天文、地理、政治、人物、艺文、杂记,凡三十七目。卷首列序、前志序、纂修人员名单、目录、凡例、舆图,卷三十六“杂记”后有跋两篇,卷末载公田、节孝祠屋、条规、捐资姓氏。三种志为地方志研究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方志资料,对保存地方史料、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一定史料文献价值。
-
西部史学邹芙都《西部史学》系重庆市历史学会,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编写的一本关于历史学相关研究的辑刊。本书稿共分6个板块。“特稿”收录1篇文章,讨论曹操高陵石碑文字“绒手巾”的日常使用及所反映的社会习俗。“先秦秦汉史研究”收录4篇文章,讨论“尧放四罪”事件的考古学文化动迁、厉宣幽平时期的政治变迁、秦国内政中“重臣”与“权臣”以及“女诫”类文献的来源问题。“近代史研究”收录3篇文章,讨论刘蘅静的女性思想与实践、中央博物馆建筑委员会的运转与历史价值、民国时期国家银行行员的选用与变化。“世界史研究”收录1篇文章,讨论大数据时代国内美国史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历史哲学研究”收录1篇文章,从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3个方面对禅宗进行现代诠释,思考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收录1篇文章,对中学名师工作室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方面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
太湖西山掌故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历史文化研究会 编著《太湖西山掌故》内容参考了原来的西山民间故事集以及《西山镇志》《阅读西山》《又读西山》等书籍上的内容。《太湖西山掌故》收集了四十余篇故事,更注重收集景点景区所发生的故事,旨在为西山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这些民间故事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注意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雄安记叶梅 赵晏彪 贺颖本书是由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领衔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本书多角度、全景式展现了雄安之风、雄安新风、雄安雄风。既有历史叙述,又有当下呈现。作者深入雄安,通过实地调研,细致的采访,以雄安新区建设六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脉络,真实记录了雄安新区成就的一系列科技、生态、文化等创造性、创新型的奇迹,生动勾勒出这座“未来之城”的崭新风貌,以及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核。同时,通过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真诚书写了雄安建设者的风范、科技者的智慧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绘出新时代建设者们的精神图谱,再现了雄安新区崛起的壮美进程,谱写一曲新时代的中国新史诗。
-
永康县志[清]廖重機、應曙霞等 纂修,卢敦基 校点本书为道光时期之永康县志,篇幅较之前志加大不少,为永康县地方史各方面都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如修建之祠庙,当地之物产,当地之有德行的妇女等,信息都较前志记载更详细。对地方的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有更多收入,如陈亮的《上孝宗皇帝书》,因其提到对金的态度,为清王朝所讳,前几部清代县志皆删汰,此志又收,似可见当时对民族问题政策有所松动。
-
明清民国西安城墙维修保护史研究史红帅明清民国时期(即1368-1949)为主要研究时段,以西安城墙为研究对象,以历次建设维修工程、活动、事件等为研究重点,基于工程史的研究视角,融合城市史、社会史、环境史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明代以迄民国581年间西安城墙建设与维修的历史进行个案与综合研究,全面梳理城墙建修的工程细节,系统阐明城墙建修的历史过程,客观总结城墙建修的经验教训,深入探察封建时代后期至近代转型期西安城墙景观面貌的发展变迁,以及西安“城工”与区域城乡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以期推进西安城市史、历史城市地理、古都学、长安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为当今西安城墙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明清民国历史时期的研究空白。
-
清代南陵司法档案选编张晋藩、张翅本书是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精选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光绪十年(1884年)至二十三年(1897年)南陵县诉讼档案中典型意义的案卷,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对其进行信息采集、内容综述、案件分析、索引编写、图版归类等,以限度地方便读者研究使用。书稿丰富了清代县域档案史料的内容,将为中国法制史与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