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道光]蒲圻县志[清]劳光泰 修;[清]但傅熺 纂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影印整理《〔道光〕蒲圻县志》,以道光十六年刻本为底本,清劳光泰修、但傅熺纂。是志共十卷十纲,内容包含职官、选举、沿革、乡里、沟洫、赋役、祠祭、名宦、人物、艺文等,在《〔乾隆〕蒲圻县志》基础之上,补充乾隆朝至道光朝九十余年事,并订正旧志中的讹误。虽纲目简略,存在失当之处,但较为详尽地收录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关于蒲圻地区地理沿革、人文风俗、社会经济等各类资料,是记录清代中期及以前蒲圻地区历史变迁的地方性史料汇编。
-
奏疏存稿赵良栋撰,田富军 王敏 整理《奏疏存藁》收録了奏疏一百二十六篇,记载了赵良栋在平定宁夏叛乱、征川、征滇二十年中的主要战事和重大历史事件。该书独立成篇的祭文、碑文、总目、正文均自编页码,前序按顺序排列。本书作为赵良栋传世的文集,大都为清初战况记载,且赵良栋亲身指挥或经历过这些战事,史料可信度较高。
-
厦门古代建筑陈文厦门地区现存的民居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优秀建筑中的重要代表,是我国诸多人居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学者称之为红砖民居。本书对现存厦门地区的主要古建筑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和介绍,分成民居、书院、学堂、庙堂、寺院、塔、桥、牌坊、城寨、炮台、墓上建筑、著名建筑等几个部分,阐明闽南传统民居源自中原,经闽南传入台湾。同时就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内涵、科技与工艺成就、建筑所反映的社会及经济现象以及闽南台湾式传统建筑进行抢救保护于创新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
西方城市文明史薛凤旋 后浪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发展与变更体现了文明的演变。本书选取了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较晚期的爱琴海四大西方古城市文明,基于大量中西方文献以及前沿考古成果,力求以浅白易明的文字还原这些古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并考察同一古文明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形态各异的城市。本书配以大量地图、年表,以及精美的文物图片,让读者在领略西方古城市的特色时,同时回溯一个个古文明艰辛又神奇的足迹。
-
清代河北书院史料萃编朱鹏举 主编本辑文史资料,是教育史料专辑,定名为《清代河北书院史萃编》,从多年收集的大量研究成果和资料中选出七个地区的资料编辑而成。时间跨度为清朝(1636年-1912年),约276年。内容可大体由三类内容组成:一是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发展史料;二是书院中代表人物传记、书院章程、碑记、院志等深度资料的挖掘等;三是书院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的传记、日记、纪事述评。这样,从本专辑既可看出清朝河北地区书院教育的兴衰的总休脉络,又可了解到该历史时期有代表性书院的兴办和发展过程。同时本专辑还记述了此时期名望较高、违诣较深的先辈教育者、领导以及为振兴河北教育,培养人才,从教育体制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本书是关于清代河北地区书院的史料汇编,将100多所书院的历史进行梳理和编撰,内容丰富、史料众多,考证严谨,对书院史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晋水之阳第一村刘铁旦古城营村是太原市属范围内最大的村社,常住人口逾万。该村南部毗邻晋阳古城遗址。名都晋阳的历史就浓缩在这一村庄2500多年的变迁中。作者联合多位太原市作家协会的作家,翻阅历史档案,追寻先人脚印,在古城营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采风,最终以散文的笔法各自成篇,详细记述古城营村的历史风貌、文化遗产、名人轶事、民间风俗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期盼。该书是当代作家看晋阳的一次有主线、有规模的作品展示。
-
重庆市重要历史文献选编"中共重庆 市委党史研究室, 重庆市档案馆"本书为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档案局(馆)联合编辑出版《重庆市重要历史文献选编(1949—2006)》多卷本文献集中的一本。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领导讲话、重点专题,重点整理公布了1988—1996年间的重庆市重要文献。书中收录的文献,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与时间赛跑”,努力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壮阔历史,为深化研究和宣传重庆改革开放初期历史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史料依据。
-
重庆党史人物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本书为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按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于加强中共党史及党史人物研究宣传有关工作部署,组织重庆党史系统和社科界专家学者编写的重庆党史人物研究专辑。本书编选遵循“各个时期在重庆地区党史上有较大影响的职业革命家、中央领导人在重庆的活动片断,也兼收少数与党亲密合作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外仁人志士”的收录标准,有15位党史人物传入选该书,他们分别是邓小平、朱德、宋庆龄、杨尚昆、汤慕禹、杨克明、陈锡联、刘仁、王璞、何其芳、饶国模、陈然、袁崑、罗广斌、邓平寿。
-
鄞州宋史研究论文集陈志坚、张凯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宋代鄞州,从王安石治鄞、王应麟和《三字经》到两宋名相、海丝文化,在宋史与宋学的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宝贵且丰厚的宋韵文化资源。本书稿收录近代以来,学界关于鄞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思想、中外交流等方面的代表性论著,系统全面的展现宋代鄞州的历史文化风貌。
-
德州历史与文化山东华宇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编德州地处冀鲁交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因其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而成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作为运河沿岸著名仓储码头,更以“九达天衢,神京门户”而驰名中外。德州因河而得名,因河而兴盛,奔流不息的黄河、运河在给德州带来丰富水土资源的同时,也给德州人留下了十年九灾的血泪记忆,因此大禹治水的英雄史诗自古以来便在德州大地流传不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德州丰富的文化底蕴。本书对德州历史与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剖析,全面认识德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总结德州社会发展兴衰起伏的经验教训,对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德州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