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北碚志稿王珑选题为“巴渝文库”2020年出版项目系列丛书之一,为《北碚志稿》的点校本,由重庆市北碚图书馆汇编而成。《北碚志稿》分为7编,56分志,从1944年开始编撰,分门别类总结了1945年前北碚的历史。具体分编为:首编,图说、大事年表;地理编,地质矿物志、地形志、水文志等8志;政治编,管制志、迁建志、庶政志等13志;经济编,农业志、蚕桑志、森林志等16志;文化编,学校志、社会教育志、学术事业志等9志;社会编,族系志、社会组织志、社会事业志等8志;附编,文徵、丛录、机关社团名录等6志。现将《北碚志稿》点校分编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编;第二部分为政治编;第三部分为经济编;第四部分为文化编、社会编、大事记。
-
老周望野眼周力周力, 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评论员,周力工作室制作人。本书为周力的微信公众号”老周望野眼“的文章精选集。作者为上海”建筑可阅读“大使,多年来致力于上海城市历史的挖掘,尤其是街区、建筑、海派艺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微观历史。其作品发表于公众号上,本书精选其有关海派城市考古、城市行走和建筑可阅读等主题的文章,并配以作者在行走中拍摄的现场照片以及历史照片,以图文方式展示上海的各类老建筑、特色街区、大街小巷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展现近二三十年来上海巨变中的历史瞬间。文章内容多为探究一座地标建筑的前世今生、对某一特色马路或街区进行详尽的历史考据。书稿特点在于个体视角,有个人感受抒发,也有文献资料印证,并可以为城市行走提供路线线索和背景知识。
-
江西当代文学史李洪华《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全面而客观地展现了江西当代文学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和创作成就,系统地梳理了江西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作者以深厚的文学理论学养为依托,以宽阔的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为参照,以长期积累的江西文学研究为基础,以风格别具的文艺批评笔墨为手段,对近四十年的江西文学发展历史做出了真实的描述和科学的概括。作者建构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文学史的初次尝试,旨在吸取历史经验,为未来中国文学特别是江西文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沪港合作发展实录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 张建 著本书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张建著,是2018年上海市社科规划(地方志研究专项)课题“沪港合作发展历程研究”的最终成果,全面反映1978—2021年沪港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全书分为概况、专题纪事、媒体有关沪港合作发展的部分报道、访谈录、合作文件等篇章,以多元视角对沪港合作发展的历程、特点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客观反映沪港合作发展的全貌,概括沪港合作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逻辑思路,凸显沪港合作发展的成就和亮点,特别是通过专题和典型案例,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体现沪港合作的各个方面,为读者全面了解沪港合作发展的轨迹、历程、成就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
挑战地铁之最王荃荃 著广州市地铁18号线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接广州市中心城区与南沙自贸区,是中国国内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线,是大湾区乃至全国最快的地铁。该线创造了中国地铁建设史一次开通运营里程长,建设用时最短,开通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奇迹!本书作者常年在地铁建设指挥部工作,他以外人不能深入的现场视角,纪录了3年来地铁建设的故事。通过画册,带我们进入一个深入地下40余米,热火朝天,惊天动地,神秘而又可歌可泣的地铁建设世界。
-
我们这四十年马建红1980年,山东大学在科社系开设法学专业,标志着停办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法科教育重新恢复办学。法学学科复办四十年来,在几近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法学院人筚路蓝缕,克服重重困难,使山大的现代法学教育从无到有,从发展缓慢到逐渐走上正轨,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研究的重镇。在庆祝法学学科复办四十周年之际,编辑出版《山大法学院史——我们这四十年》,旨在梳理法学院成长的路程,总结我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法学院未来的发展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
温州人的大历史沈兴漾本书讲述温州人传统性格与改革开放后创业历程。作者通过自身在温州生活的经历、见闻等,参以历史文献、社会学研究,对温州风土人情、历史社会,乃至经济发展历程与地方民俗特色展开论述,夹叙夹议,描画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温州人文画卷。“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势使人合,山势使人离”,流动的塘河水赋予了温州人开放的、自由的心性,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禁锢的时代率先发轫,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但另一方面,偏处浙南一隅,使温州人始终与主流文明存在隔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温州人既开放又封闭的心性,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使他们得以成就不同凡响的事业,也为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河西探险奥里尔?斯坦因本书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的成果而写成的通俗纪实著作,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主要素材之一。本书含有107张图片,再现了探险考查所见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额济纳、新疆天山以及在南北方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们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纪新疆英国探险活动不可多得的佳作。
-
海原大地震记王漫曦 著本书稿是一部口述史。作者在历时数年深入宁夏、甘肃两省区与海原地震关联的十多个县域和地震带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口述史形式抢救性整理、记录了海原大地震发生前后的民间记忆。整部作品忠实于历史,是对海原大地震的真实回顾。整体来看,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和修养,整部作品不仅翔实记录了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的民间记忆,也清晰地反应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功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代表了作者优选的创作状态,具有一定出版价值。
-
上海繁华[美]叶文心(Wen-hsin Yeh )上海的繁华辉煌,一开始是个“海上奇观”。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在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不仅由一个长江下游的县城,一跃而成东亚数一数二的国际性通商巨埠,更以“洋”、“商”与“女性”共同挑战与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秩序。西风中的资本主义,在上海长出最能代表中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面貌,中国的现代性不能不谈上海。本书回顾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社会文化史,透过细细考察上海的金融、出版和现代百货业,作者生动描绘了中国第一批城市中产阶层。在国家角色尚弱的20世纪初期,这个新富阶层在从商与消费被视为爱国志业的观念下,不仅取得在儒家社会的正当性,从而改变了上海,更成为近代中国政治与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的往往也是旧的,作者认为,上海如今再度回到中国现代性的核心位置,却有不少力气花在挖掘过去的历史记忆。因此要了解今日之上海,必须回到20世纪上半叶,那个张爱玲曾经生活过也贪嗔痴过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