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康熙溧水县志[清]刘登科 总纂,[清]程之望 张联芳 丁文耀 同修 傅章伟《康熙溧水县志》是由南京市溧水区方志办公室、南京市溧水区档案馆组织整理的“溧水古县志”系列丛书之一种。该县志修纂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在顺治十三年(1656)修成的《顺治溧水县志》基础上修改增补而成,实际上是《顺治志》刊行二十年后的一次增补。此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底本,参校了溧水县其它古志。全书经整理后共三十多万字,分十一卷,另加卷首一卷,系统介绍了清代康熙初年溧水县的各个方面,包括康熙初年溧水县政府官员的变动,科举考试的录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设施的修建,忠孝节义的表彰等,书中都有呈现。该志是了解清代顺治后期康熙初年溧水县的重要资料。
-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张廷茂 著《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专题报告部分,收录1861年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官佩雷拉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华工出洋报告》、1871年委员会向澳门总督提交的《关于保证实现移民的条件和自由所应采取措施的报告》、1872年澳门华政理事官巴士度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未成年人出洋报告》、1874年葡萄牙海事海外部部长科尔沃向葡萄牙议会提交的《关于废除澳门口岸契约华工出洋的报告与文件》等。这批文献有利于对华工出洋的全面研究。
-
凉山纪何万敏 著这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凉山人文地理笔记,也是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凉山人文史和精神史。身为凉山人的作者多年间不断深入彝族聚居区,用图像与文字记录了凉山的季候、山河、植被、风俗,从西昌到金沙江,从毕摩文化到彝人之歌,作者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用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和呈现了全国最da彝族聚居区的完整风貌,弥补了公众对凉山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们透过这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加深对广袤中国大地的了解。
-
中国郡望故事韦明铧 著郡望作为姓氏发祥地或中兴地,寓有宗族徽号,带有历史印记,对本姓氏具有特殊意义。任何人看到自己的郡望,便明白自己来自何方。郡望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笔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本书选择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40个姓氏郡望加以介绍,图文并茂,史论结合,亦庄亦谐,深入浅出,既普及人文知识,又为游子寻根提供线索。
-
成都寻古录王川,吴艾坪,刘朋乐,邹敏 著本书是一部围绕文物来讲述成都历史文化的普及类图书。作者在书中借助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讲述了成都平原的古蜀传说与族群的形成,古蜀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秦灭蜀国与成都的中原化等早期历史,以及成都地区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史。全书将成都及附近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图片按照时间顺序串连起来,按图撰文,借图述史,体例独特,用词浅显易懂,读者既能从中学习到成都的历史与文化知识,又能加深对文物的了解,是一部较好的历史文化普及类图书。
-
岳阳,从三国走来李连芳,刘传勇,刘燕林 著本书共分四个部分,曰地理:万古巴丘戍;曰人物:巴丘三国人物录;曰再议:巴丘,三国交战锋面;曰传承:岳阳,忧乐思想策源地。全书十多万字,图文并茂。初读感觉比较零乱,再读则觉得全书主题鲜明,每一部分虽然细目众多,却都能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抓住亮点。本书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补充,收罗岳阳三国时期的地理地标;整理三国时期与岳阳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等历史事件有全新解读;对周瑜因《三国演义》而被贴上“器量小”负面标签予以平反。本书填补了岳阳城市历史文化空白,破解了诸多赤壁未解之谜。
-
百年交大故事撷英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 著,上海交通大学 校本书精选了20篇体现交大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文章或访谈录,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生动描绘了交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精神风貌和校园趣事,为今人感悟交大文化、重温交大历史、促进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的历史记录。 本书适合对上海交通大学不同发展时期人物故事、校园趣事感兴趣的青年学生阅读。
-
地方的逻辑庞毅 著在距长沙市中心约30里的榔梨市上,有一座陶公庙,庙里供奉的主神是陶真人。明清以降,陶真人逐渐从一社区之神发展成湖南省神,其兴衰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强弱相始终。本书在“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海量的历史信息中,不仅建构了陶真人的生命史,而且揭示了湖南地方自主性的演变。作为一部社会文化史专著,本书打破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畛域,从“地方的逻辑”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近代湖南画卷。
-
徽州上下两千年舒甘来,余敏辉 著本书系2013年版《徽州上下两千年》的修订再版。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徽州史研究著作,而是以“史话”的形式,把徽州2000多年的沿革史溶入当时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溶入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中去解读,将2000多年徽州发展的各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人和事分别加以专题介绍。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
台湾史事解读陈孔立 著本书是陈孔立研究台湾地区史事的专题论文集,共分三部分。部分主要是关于台湾地区研究的史观与方法问题,对台湾地区史的分期与框架、台湾地区历史与两岸关系、台湾地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两岸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匡正了某些错误认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二部分针对台湾地区早期及清代初期的一些史实,如 夷州 与 夷洲 、对郑成功的历史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看法。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台湾地区方面有人蓄意制造 历史失忆 的行为,根据具体历史事实,对台湾地区的历史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