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象牙塔与摩登都市何睦 著清末以来,西方教育体制中的层次——大学开始在中国城市中出现,大学与城市由此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组重要社会关系。本书试以中国自办大学的初始之地,同时也是新兴“摩登都市”之一的天津为中心,详细爬梳从19世纪末到整个民国时期的半个多世纪中,大学与天津城市社会在人才和科技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文教风俗乃至政治行动等领域的多重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城市发展与大学成长的内在协同机制。
-
[道光]黄冈县志[清]俞昌烈 修;[清]谢菼、刘秉忠 纂[道光]黄冈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代俞昌烈主修,清代谢菼、刘秉忠纂。本书为清代《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种,以上海图书馆藏道光三十八年《黄冈县志》为底本,以影印方式出版。本县志分为卷首、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外志等几个部分,详细记录了黄冈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湖北黄冈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同时可为区域文化研究提供史料基础。
-
潮汕碑铭研究陈景熙 著本书是2018年12月8日至9日在汕头大学举办的“潮汕碑铭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分为“潮汕碑铭与区域社会史研究”“潮汕碑铭与海洋史研究”“潮汕碑铭与史事考稽”三个板块,共16篇文章。陈占山认为,有关宋元潮州的同时期文献原本就不丰富,历经战乱能传承下来的就更为有限。如此,尽可能有效开发利用一切相关资料,就成为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关键。相关资料中,190余通宋元时期的碑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总量虽不大,但所含信息丰富珍贵,或可填补文献之缺失,或可校正记载之误谬,或可补充、印证相关记载。因此,这些碑铭对于宋元潮州的研究富有重要价值。陈琳藩通过利用蓬洲、鮀东两村的两通碑刻,探讨清末时期潮汕乡村械斗背景,结合田野口碑材料,探讨在特定条件下村民应对械斗的处理方式,和从中形成的乡村自治情况。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利用潮汕地区的碑铭考证潮汕地区的史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
激荡百年上海市普陀区档案局,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史研究室 著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市普陀区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红色文化传统,而今更是充满了创新发展的活力。为隆重纪念建党100周年,更好地展现党在普陀百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和突破性贡献,拟以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撷取党在普陀100年发展长河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成就,以点带面,以图片为主,编撰《激荡百年——中国共产党在普陀图史》,充分反映党在普陀区一路走过的光辉足迹和伟大历程,力争全面展示普陀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建设美好家园的辉煌成就,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
-
江苏地方文化史·无锡卷庄若江本书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成果。无锡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脉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又因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得以跻身国内工商强市之列,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经济活力。《江苏地方文化史·无锡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按时间顺序概述各时期无锡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下编分别从教育、学术、文学、语言、艺术、民俗等方面专论无锡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并附大事年表和参考文献,为进一步了解无锡文化提供线索和帮助。
-
西部史学邹芙都,赵国壮 著本书系重庆市历史学会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所选文章的内容涉及历史科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包括先秦秦汉研究、唐元清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经典译文等,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学者们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果。
-
昆山史纪暂缺作者徐氏兄弟“皆以鼎甲致位通显”,文以载道,名噪一时;王韬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明确提出维新变法思想,推行君主立宪政制,振聋发聩。范成大跻身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反映民生疾苦的田园诗含蕴深广,感情真挚;归氏子孙归有光,古文成就足可与“唐宋八大家”比肩;魏良辅改良昆曲,风靡全国,以至于“四方歌曲必宗吴门”之说,成就了昆山“戏曲之乡”的地位。状元、院士交相辉映,名士、俊彦代不乏人,更有布衣之士朱柏庐撰《治家格言》,成为清代以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家训经典。现代昆山人,秉持先人勤劳、善思、创新的传统,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取得丰硕成果,创造新的辉煌。只有了解昆山的昨天,才能理解昆山的今天。让我们从头说起……
-
清代紫阳县档案汇编张若筠 著紫阳县是清代在陕西南部设置的一个县制,隶属兴安府。紫阳县正堂档案现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共计1661卷,时间起迄为清道光九年(1829)至宣统三年(1911)。记录了清朝82年间紫阳的历史。档案文种主要有折、谕、帖、告示、呈文、扎、章程、税票等。本书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分为经济,赈灾、备灾,外事管理三类,共收录珍贵档案262件(组)。所选档案均为馆藏原件全文影印,原档标题完整或能基本反映其内容等要素者,使用原标题;原档标题不足以反映其内容等要素者,予以修改或重拟。旨在彰显县级档案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地方的基层社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
烟火门西暂缺作者本书以门西的杰出人物、普通百姓、民居建筑、街巷风貌、民风习俗为主要关注点,记录老门西的过往,以非虚构的记叙、配以珍惜图片,展现门西市井或个人,或集体,或城市的记忆,有较强的资料性、可读性,可弥补史、志、谱等所不能顾及的方方面面。
-
江西省情资料手册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本书为2021年新版。本书是为了帮助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清z新省情而编写的,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基本省情篇、发展格局篇、专题资料篇、比较资料篇。手册通过展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概况,力求做到覆盖面广、内容简洁、易于查询、携带方便,资料z新,一册在手,省情尽知。 精彩内容呈现:3.历史沿革●旧石器时代:鄱阳湖周边和赣江中下游许多地区已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代表性遗址:万年仙人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普遍以农业经济为主,而且以栽培水稻为主要生产活动,也兼营一些狩猎和捕鱼。代表性遗址:筑卫城文化。●商周时期:吴城、新干等商周遗址的考古发现,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表明当时赣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具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着一支与中原地区并驾齐驱的青铜文明。代表性遗址:吴城商代青铜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江西谓之“吴头楚尾”,主要系指赣北地区而言,赣南地区称为“百越之地”。●秦汉时期:秦朝设立九江郡,辖境内有赣北、赣中、赣南。赣西则由长沙郡管辖。江西境内的行政区划由西汉时期的1郡18县,发展到东汉末年的3郡35县,初步奠定了今天江西省政区的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孙氏东吴在江西设6郡,属扬州,江西还不是直属中央的州级独立行政单位。两晋时期,境内设江州,从此江西作为直属中央州一级的独立行政机构。南朝4代,各朝统治者仍加强对江州的控制。●隋唐五代:隋改豫章郡为洪州,置总管府,这是江西设立军政统一管理体制的总管府的开始。唐在地方行政机制是“道”制,江南西道的治所在洪州(南昌),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设9州49县。五代更替,江西仍为吴、南唐割据区域。隋唐五代使江西与大中国历史发展同步,创造出大大超越前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宋元明时期:北宋时期是江西行政区划发展的全盛时期,共有13州军,管辖65县;南宋江西全境为9州4军,下辖68县。到了元朝,江西是全国10个行省之一,省辖18路、9州、13个路属州和78县,辖境跨越南岭南北,包括今江西大部和广东大部。明朝江西布政司下辖13府,辖78县,除婺源外相当于今日的江西区域范围。此时的鄱阳湖及赣江成为南北物质交流的重要通道,江西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已完全确立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基地,并涌现出大批精英人才,文化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呈现出“江西填湖广”的人口流动局面。●清朝时期:前清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辖13府,1直隶州,77县,江西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清中晚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加速了手工业的破产,江西经济、文化地位下降,边缘化趋势开始显现。“辛亥革命”后的13天,九江宣布独立,这是继湖南、陕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宣布独立的地方。之后,江西同盟会武装起义,宣布江西独立,标志着清朝在江西的统治结束。●民国时期:1913年7月,北洋军阀开始了对江西14年的统治。在1927年起的7年中,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地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引导了中国的前进方向和历史命运。抗战时,全省60多县先后遭到日军侵扰,其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5月22日,二野第四兵团第三十七师解放南昌。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邵式平为主席,范式人、方志纯为副主席。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成立,陈正人为书记、范式人、杨尚奎为副书记。6月25日,江西军区成立,陈奇涵为司令员,杨国夫为副司令员。至此,全省党政军机关成立。9月30日,四野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解放石城。至此,江西全境均获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