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安正发主编 王兴文、黑志燕、张玉、卢晓 副主编《固原历史文化研究(第十辑)》是宁夏师范学院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学术论集,立足地方区域文化,以“追踪固原历史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宗旨,聚焦于固原文献整理与区域史研究、固原历史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固原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地方语言与民俗研究等。本辑为第十辑,内容涵盖了“区域历史”“区域旅游与丝绸之路”“文学艺术”“文献研究”等方面。
-
案卷里的青岛·事件篇刘宗伟本书作者通过梳理尘封已久的档案,讲述私立青岛大学创建始末、第17届华北运动会的召开以及齐鲁大学、市立医院的发展等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记述了青岛的城市历史,展示了青岛丰厚的底蕴和文化。
-
案卷里的青岛·人物篇刘宗伟本书作者通过梳理尘封已久的档案,讲述了老舍、沈从文、周馥。卫礼贤、孙中山、胡适、熊希龄、沈鸿烈等人在青岛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记述了青岛的城市历史,展示了青岛丰厚的底蕴和文化。
-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田卫疆,范学新,李文亮该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边疆中华文史研究的学术特色,注重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主要从新疆出土文献“四灵”语境、团结稳疆、讲好新疆故事、传承兵团精神等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西夏文献中的汉声、满文动词将要完成时、汉语歇后语哈译法、锡伯语口语中分离副动词、哈密柳树泉左宗棠碑等方面展开语言文字相关研究;从清代西域诗及其文学景观、新疆当代文学构建中各民族文学的传播互见等方面进行文学领域的研究;从伊犁河上游彩陶文化、元朝对伊犁河谷诸地的管辖、成吉思汗长子朮赤封地、中古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乾隆至咸丰年间的西北边界管理等,相对集中于西北聚焦于伊犁地区的相关历史文化和考古等方面展开研究。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23)》是系统记述202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资料工具书和史料文献,旨在客观反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发展中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全面展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面貌和年度特色。《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23)》全面记载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年度包括总体状况,涉及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资源经营、技术装备、科技进步和创新实践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详尽收录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标准规范、课题报告和重要文献,以及杰出人物、优秀项目和获奖荣誉的信息资料,翔实汇辑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事业单位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创新实践和工作样貌等。是一部集史料、文献、统计数据和企事业单位名录为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型纪年性资料工具书,为中国城轨交通发展提供了一部全面、系统、准确且权威的历史观照和存史资政典籍,可以满足社会各界和行业上下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行业信息需求和价值的专业检索档案和参研智库,是近距离、多维度、全视域感知中国城轨交通辉煌成就和洞察中国城轨交通发展趋向的年度百科全书和行业文化读本。
-
图说浙大浙江大学档案馆百廿浙大,薪火相传。学校诞生于民族存亡之际,成长于中华崛起之时,兴盛于国家繁荣之日。筚路蓝缕120余年的不懈奋斗,改革开放40余年的浙大实践,并校融合20余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铸就了“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培养了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与文化成果,为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以图叙史,在《图说浙大:浙江大学校史通识读本》基础上增益资料,力求用鲜活生动、简洁洗练的图文形式,展示学校跨越三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光荣历史,以飨浙大师生校友及广大读者。
-
上海社联年鉴202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本书以年鉴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概括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要事,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史料价值。全书分为如下几部分:年度工作要览;重要活动;科研组织与决策咨询平台;成果发布和评价平台;社科普及平台;学会服务平台;学会学术交流;等等。书后附有大事记,以及出版的杂志的目录、举办的讲座情况等。
-
青浦年鉴《青浦年鉴》编纂委员会《青浦年鉴(2023)》是由上海市青浦区史志办组织编写的青浦地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类资料性文献的汇编,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青浦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本年鉴采用栏目、分目、条目三级层次,以条目为信息载体和主要撰写形式。全书共设32各类目,依次为特载、专记、专文、大事记、概貌、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区人民代表大会等。卷首安排反映2022年青浦区重大活动等照片以及2022年青浦区主要经济指标示例图及青浦区行政区划图。卷末设荣誉榜、重要文件目录、统计资料和索引等。
-
唐宋诗文里的福州蔡安定 卢美松 编著本书采摭唐宋诗文中有关福州的篇章,并做出相关解读。以人系文,诗随人走。收罗诗人共两百余人,涉及了古代福州社会各类情形和各种见闻。此书采用书目较多,有《宋史》《闽书》《八闽通志》《福建续志》《三山志》《闽中文献志》等史籍,还有《闽中摭闻》《闽中古迹题咏》《十闽名胜笺》《竹间十日话》《榕城考古畧》等子部著作。书稿涉及较多的是福州当时风物民俗、风土人情,以及有关建筑、墓志铭等资料的存留,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对于当下人了解福州古代的社会情况,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
乌古斯史陈浩本书属于“突厥学研究丛书”第三种,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是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的汉译和注释。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有关乌古斯可汗传说的版本,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耿世民先生曾于 1980 年出版过汉译本,使用的是当时推行的拉丁化新维吾尔文。他在2006 年出版的《古代维吾尔文献教程》中收入了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改用了拉丁文转写,但没有提供新的译文。 我们的译本遵循国际突厥学界的惯例,先将回鹘文换写成拉丁文,再根据中古突厥语的规则进行转写,然后是对文本的语文学分析,最后一步是译成汉语。为了便于读者检校,编制了词汇表。本书的下编是波斯语《史集· 乌古斯史》的汉译。这部分不是直接从波斯语译成汉语的,而是从德国卡尔· 雅恩的德译本转译成汉语的。拉施特《史集》的内容卷帙浩繁,学界既有的中译本只是该书第一部分“蒙古史”。虽然这部分也有部分章节涉及乌古斯部落的事迹,但是《史集》中关于乌古斯人群的主体内容见于第二部分“世界史”中。拉施特为我们保留下的《乌古斯史》不仅在内容上比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丰富得多,而且是充满伊斯兰化教谕意味的早期版本。将《史集》的乌古斯史部分译成汉语,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 14 世纪伊斯兰化后的乌古斯史版本,而且有助于推动国内对拉施特《史集》这部史学经典本身的研究。乌古斯可汗的英勇事迹,广泛流传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在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等突厥语国家中,乌古斯可汗被视为民族的“祖先”。不过,历史上从未存在过一位所谓的“乌古斯可汗”,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对这样一位被建构出来的“祖先”进行聚焦,是推进丝绸之路沿线突厥语人群的身份认同、伊斯兰化进程和族群记忆等方面深入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存在回鹘文、波斯语、奥斯曼土耳其语、察合台语等多种版本,彼此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对不同版本乌古斯可汗传说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乌古斯可汗的形象在不同语境中是如何建构的,以及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作为一种“历史书写”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不同突厥语族群的凝聚和认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