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宋美龄画传师永刚,林博文编著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妻以夫贵”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史上最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奥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和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她是一个“不世出”的政治人物,具有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标准;她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重,却不忘袒护孔宋家族营私误国与外戚干政;她以爱心关照战争军人遗族与孤儿,自己亦乐享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宋美龄的神秘命运一向是华人关心、好奇的对象。本书是宋美龄命运的解密,两百余张多为首次公开?恼掌胧只婀ㄋ独胝沃行暮蟮募甘暌由睿虢槭涞那楦校胺蛉送饨弧钡拿匚乓约八谡飧鍪澜缟献詈蟮墓适隆?
-
福柯的生死爱欲(美)詹姆斯·米勒(James E. Miller)著;高毅译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纽约时报》书评_N_N_N_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_N_N_N_——《新共和》_N_N_N_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_N_N_N_——《波士顿环球》_N_N_N_詹姆?埂っ桌仗嘎坌杂胝苎А⒛岵捎氚痰然疤獾姆绞娇赡芑崛靡恍┒琳哒鹁峭ü庑┛此菩獾脑兀ü钩鲆恢职娜松N_N_N_——埃德蒙·怀特(EdmundWhite)_N_N_N_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_N_N_N_——萨义德(EdwardW.Said)_N_N_N_
-
吴德口述[吴德口述];朱元石等访谈、整理[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年,出席了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冀热辽分局组织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交通局局长兼平绥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委兼唐山市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0年3月,受中央派遣协助平原省工作,同年7月任平原省委书记。1952年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长。1955年至1966年,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补选为中央委员)。1966年至1978年,历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北京军区政委。是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曾当选为中共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中所犯错误,被免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1980年2月被免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同年4月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
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王俊编著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闯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表面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气,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一些民族气节……他一生都是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都是难解的谜。他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和政界。
-
贺龙的非常之路顾永忠著贺龙同志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和高风亮节,弘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榜样。《贺龙的非常之路》系丛书“元帅的非常之路”中的一本,全书约20万字,共分30篇。作者是《贺龙传》编写组组长顾永忠同志。全书史料翔实,结构安排合理,详略得当,行文流畅,感情真挚。贺龙元帅的经历十分坎坷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全面、生动地反映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非常活动”,实非易事。 《贺龙的非常之路》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精神,遵照“史文结合,以史为主,文为史服务”,“既要有可信性,又要有可读性”等原则,按历史本来面目秉笔直书。尤其是关于南昌起义、“文革”期间的记载,侧重叙述了他政治、军事生活“非常”、“困境”的一面,以夹叙夹议为主,史论结合,对贺龙元帅进行了恰当议论和客观评价,从而使读者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受到启发和鼓舞。
-
间谍王(美)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著;梁禾译让人拍案叫绝。魏斐德把他自己对中国历史的广博知识,他关于中国警察的著作,他讲故事的能力,以及他十年来对蒋介石的希姆莱(戴笠)的探究结合起来,从而将中国最引人想象、最恐怖的魔鬼之一活现了出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博高义(EzraF.Vogel)魏斐德以令人惊叹和非同寻常的历史细节,出色地描述了蒋介石的头号情报大师戴笠的上升过程。《间谍王》捕捉到了戴笠的为人,解释了蒋介石对他非同寻常的信任,并揭示了戴笠是如何从20年代未逐渐上升到权力高峰直至1946年他的死亡。这部全面而详尽的著作将我们带进了蒋介石的权力核心,并将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国民党体制内幕的黑暗角落披露出来。该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了解,而且加深了我们对整个这一阶段民国史的了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克林顿政论对华政策顾问、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李侃如(KennethLieberthal)如果福尔摩斯是一位历史学家的话,他可能会去写魏斐德令人惊奇入迷的戴笠的故事。戴笠多年来是那个充斥着政治阴谋、警察恐怖、走私贩毒、寻艳猎色的庞大的秘密世界的头子,他在二战中是美国的合作者。他的痕迹在中国20世纪历史的几十个年代里都可以见到。由于魏斐德所提示的如山的证据,如今戴笠已不再是“亚洲的神秘人物”了。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俄苏问题专家斯蒂芬·柯享(StephenF.Cohen)我把魏斐德的这本书形容为“舞蛇者说”,是因为当他目不转睛地跟戴笠的阴险毒眼相互对视的时候,他正想借机把某些隐藏在人性深层的至为可怕的东西挖掘出来,那是一种对于人性本身的历史性审视。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学术》杂主编、“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刘东
-
影响张学良人生的六个女人窦应泰著张学良的一生与六个女人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本书详细讲述了张学良与影响他人生的六个女人之间的真实故事。赵春桂:教会少帅坚韧性格的母亲;宋美龄:张学良蒙难岁月的庇护人;于凤至:身后空穴以待的结发妻子;谷瑞玉:战火中舍生忘死的随军夫人;赵一荻:陪监伴狱五十春秋的红粉知己;蒋士云:保持“柏拉图”情谊的海外友人。对这六位女人,张学良有着生动的评说,他与宋美龄相识早于蒋介石,相见之下“惊为天人,极为倾倒”,和她还约会了几次,坦言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已经有了夫人于凤至,说不定会猛追“美如天仙”的宋美龄呢。他还对友人说:“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正因为如此,当张学良第一次离开台湾到美国时,即专程赴纽约探望他的最爱——贝太太蒋士云女士,并一起度过了晚年中最愉快的30天……本书从不同的、崭新的侧面和角度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张学良的感情世界。书中所写到的六个女人,都与张学良有着特殊的感情关系,并非某种意义上的“英雄美人”的风流韵事。这些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张学良的人生皆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同时她们本身的经历亦充满传奇色彩。
-
尼米兹(英)乔西夫·米兹原著;高润浩编译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边远的山城——弗雷德里克斯堡。1905年1月毕业,被分配到亚洲舰队旗舰“俄亥俄”号上实习。两年实习斯满后,他到潜水艇部队服务。1917年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森少将的随从副官。1921年,他入海军战斗学院学习。1935年回华盛顿海军航海局副局长,1938年升为少将后,曾一度离开海军航海局,做过美国太平战区总司令、海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是一个一生注定献身海军的美国男人。他临危受命,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他具备成就大业者的一切素质,凭借高超的斗争艺术不仅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且把战争逐步引向于己有利的一面,直至最终击败日军。正是永不言败的尼米兹,挽救了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的命运,也挽救了美国的命运。
-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张麟著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重和爱戴。徐向前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1919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投考黄埔军校,开始了戎马生涯。在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他经过观察、比较和思考,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革命的政党,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1927年3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他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弥留之际,他嘱咐子女: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这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思想境界。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恶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31年11月,他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采取“集中兵力,外线出击,围点打援,各个歼灭”的方针,先后组织指挥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四大战役,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发展了红军,巩固了根据地。1932年10月,他率红四方面军西征,行程3000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击破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他指挥了抗击敌20万大军的“六路围攻”,取得重大胜利。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指挥部队与敌人血战4个多月,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与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解放战争中,他灵活运用运动战、歼灭战、速决战、攻坚战等战术,指挥部队先后取得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山西全境。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中,他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和军队建设思想。徐向前同志治军严明,带兵有方,具有丰富的治军经验。他始终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倡导红军内部发扬民主精神。他一向对部队要求严格,重视部队的作风建设。强调在残酷艰险的作战环境下要“硬着头皮顶住”,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练就“狠、硬、快、猛、活”和不骄、不躁、不馁的战斗作风。他把爱护士兵与严格管理教育统一起来,把民主与纪律结合起来,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带兵、练兵、强兵的经验。他指挥靠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和带动官兵完成艰巨的作战任务。徐向前同志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长征中,他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当张国焘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党中央被迫率一、三军团北上时,有人不明真相,请示是否派兵拦截。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但不改初衷,对党仍无比忠诚。徐向前同志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堪称全党全军的表率。他一贯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家风清廉。他保持普通劳动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谦虚谨慎,从善如流,对同志温暖如春,对群众感情深厚,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同志们!徐向前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胸怀坦荡、敢于斗争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实事求是、立党为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和优良作风,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
陈毅的非常之路罗英才著罗英才,重庆合川人。南京军区《陈毅传》编写组成员。1950年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先后在南京军区野战部队和军区政治部工作。1958年起从事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参与《十人桥》、《决战淮海》、《突破长江天险》等书的编写。1980年起侧重于陈毅思想与生平的研究,查阅大量历史档案材料,循着陈毅的足迹,走访众多知情者。主要著作有:《陈毅传》、《中国元帅陈毅》、《陈毅元帅的故事》、《探索——与毛泽东朱德在湘赣闽粤》、《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以上合作)、帅星升起丛书《青年陈毅》、伟人之初将帅篇和青年革命传统教育系列丛书革命将帅卷《陈毅》、《旌旗十万》等,并参加《陈毅军事文选》的编辑出版工作。陈毅(1901~1972)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毕业后被派赴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1927年春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反共后,他转赴江西,8月上旬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第25师第73团团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等整顿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先后任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后历任新成立的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等职,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参与领导反“围剿”斗争,曾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两次获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他留下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后转战赣粤边区,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赴湘赣、皖浙赣等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编组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1940年11月,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军长,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当蒋介石集中主力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时,又指挥孟良崮战役,一反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用战法,出敌不意地歼灭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74师。1947年秋,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同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实行外线出击,挺进豫皖苏,与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及陈(赓)谢(富治)集团密切协同,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8年5月除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从同年11月开始,作为总前委的常委之一,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遭到严重迫害。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生前发表过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1977年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