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王振忠、张小坡 主编本书围绕“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之主题,收录相关成果18篇。论文涉及徽州文书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基于文书的对于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的出版旨在激励相关学者在以徽州文书为基本史料的同时,不只是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能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解释中国的大历史。
-
良渚侧影赵晔 著卞家山是良渚古城南侧一个长条形遗址,也是良渚晚期外城墙的一部分。2003—2005年经过三次发掘,在遗址西部揭露了2600平方米,发现墓地、港湾式灰沟、木构码头等重要遗迹,并出土陶器、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玉器等大量遗物。由于卞家山的埋藏环境优越,出土的遗物普遍保存良好,其中有很多新的重要发现,尤其是漆木器和黑皮陶所反映的器形和纹样,刷新了之前的许多认识。尽管这里没有高等级的墓葬和仪式活动场所,但它系统反映了良渚时期普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体现了良渚先民生存状态的方方面面,是了解良渚社会世俗生活的一个极好窗口。通过卞家山遗迹和遗物的解读,可以让公众全方位了解良渚社会的基本面貌,因此,它堪称是良渚社会的一个侧影。
-
似此园林无限好钱益清借景造景无限景,真山真水真画图。自唐以来,杭州久为东南名郡、江南重镇,南宋又升格为帝都,而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推向成熟的同时,也促生了杭州造园的繁荣。
-
王陵和祭坛方向明 著瑶山是良渚遗址群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核心区墓地是迄今为止良渚古城遗址内等级高的墓地,也是良渚文化时期年代早、等级高的墓地。本书通过全面介绍瑶山遗址全貌以及瑶山遗址墓葬的考古发现,帮助大众了解瑶山墓地墓主身份、等级和地位,成组玉礼器的使用,以及墓地布局体现的社会组织,对良渚古城遗址良渚文化早期、太湖流域良渚文化早期中心聚落和周边区域中心之间的关系。这些对于大众深入了解良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石头的忠实侯生龙行走在杭州这座人文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无论是山水崖壁之间,还是殿堂寺庙之中;无论是市井巷陌之角,还是百姓民居之墙,不经意间,都会发现或古朴厚重,或内敛含蓄,或飘逸张扬的石刻艺术。阅读这些可贵的“石质书籍”,可以回顾杭州的历史演变、人文内涵,解读一代帝王心机和文人佳话, 可以触摸到一方民众的精神信仰和乡约俚俗。
-
厦门故迹寻踪刘瑞光本书探寻厦门本地舆地、旧迹,并对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史事作解读。时间远及元代同安建县,近至现当代,以明清两代为重点。在深耕史料、踏勘故址基础上,以扎实的古文功力解读前人文字题咏,索隐钩沉,牵出厦门及闽南的许多逸闻轶事,多了一重文学和社会生活史色彩。
-
敦煌记忆刘炘本书记录了作者50年间在敦煌工作、旅游、探索的足迹与所见、所思、所感。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用充满视觉性与现场感的文字,辅以未曾公开的珍贵图片与准确数据,记录了他多年来对敦煌和莫高窟的观察和记忆、对敦煌自然环境的踏勘探索、对敦煌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对敦煌农民命运的变迁等一系列敦煌“大事记”的见证。本书以作者独特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其身为“当事人”的视角记录了事件中大量不为人熟知的细节,辅以作者独到的感悟和见解,可令读者长知识,增见闻,回况味,留余想。
-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史傅晔,陆金燕,李志刚本书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创立、西迁、独立创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等百余年的发展史、变迁史、教育史,内容涉及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全书通过对图书馆历史的回忆,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经验的总结,展现了历代师大图书馆人艰苦奋斗、奉献与付出的精神,为进一步增强馆员的实践能力、提高馆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挥积极作用。本书适合高校学者及图书馆学相关师生阅读参考。
-
老底子逸事梁易本书是“杭州 传统文化丛书”的一本,共收录25个与杭州有关的民间故事,其范围涉及人物、特产、名胜、古迹,于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基础上推陈出新,用新颖的角度、风趣的语言全新演绎古老的传说,让杭州的 传统文化在 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
岁时有佳节陈顺水民间风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 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生产劳作时有劳动生产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方方面面的生活民俗,岁时节日中有时令节庆民俗。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本书以杭州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为基本内容,包括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庆、传统庙会、民间祭祀,从中选择若干影响广泛、特色浓郁的民俗事象。每个民俗事象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知识性、趣味性兼具,让你领略一番杭州这片文化热土独特的人文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