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
-
宣城古道政协宣城市委员会 编宣城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为了传承优秀文化、发觉历史智慧、留住乡情乡愁,政协宣城市委员会编篾本书,深入挖掘和宣传当地古道资源,分“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绩溪”“旌德”7个篇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和介绍了宣城数十条古道,旨在将古道这种文化遗产,变成“生态廊道”和大众休闲旅游的风景线,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对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
人类文明的圣殿王光镐 著《人类文明的圣殿:北京》既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本质属性做了系统、深入、全面的纵向剖析,又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特异性做了大视角的横向比较。具有悠久、持续、递进、多元、一统发展特性的北京历史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是高踞于人类城市文明之巅的“人类文明圣殿”。不但如此,它还是孕育了远古人类、现代黄种人、新石器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地方,堪称“中华第一摇篮”;它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上古时代走来并且始终永葆大都市地位的城市,堪称“天下第一城”;它同时是不折不扣的“东方第一都”, 在它红墙绿瓦的深处,蕴积着极为丰厚也极其深刻的东方文明内涵。
-
浦东那事那人潘建龙 著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那事那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史为主题,围绕上海浦东的历史、开放、发展选材,涉及上海浦东历史的方方面面,资料详实可靠,语言凝练,表述得当,为学界了解上海浦东历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史学参考。既是一部书写浦东开发开放的大众读物,也是一部展现上海浦东发展变迁的史料宝库。在宣传浦东地方文化,深入了解上海地情,展示上海文化品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讲好上海故事,让红色文化代代传承;梳理浦东成就,突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效应。
-
澳门学与澳门民间文化澳门基金会 著本书是由澳门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及暨南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的结集,书中收集国内外从事澳门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的论文33篇。本书以“澳门学与澳门民间文化”为主题,从“澳门学的学科建设与宏观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互动”“文学艺术与多元发展”“历史研究与史料整理”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澳门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和取得的进展,丰富充实了澳门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澳门学的研究范围,有助于推动澳门学的学科建设和长足进步。
-
浴火凤凰[美] 马克斯·罗登贝克(Max Rodenbeck) 著,葛爽 译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每隔500年,凤凰就会回到开罗,在这里浴火重生,而这座城市也正如这种神鸟一般,在漫长的历史中饱经各种苦难,却每每总能焕发新的生机。开罗,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曾经是法老和苏丹的权力中心,这里曾经是令亚历山大大帝、萨拉丁和拿破仑骄傲的战利品。带着渊博的知识、幽默和深情,本书作者——在开罗度过大半生的著名记者——将带领读者开启一段针对这座最古老、最丰富多彩的古城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挖掘,揭开这座宏伟城市神秘面纱:它的后街和集市,它的肚皮舞剧院和酒吧,它拥挤的贫民窟和时尚的沙龙,它无比丰富的过去和充满挑战的未来。这座绰号“胜利者”的城市几千年来命运多舛,它曾拥有睥睨一切的辉煌,也曾在征服者手中伤痕累累。它不断自我完善,却从不肯出卖尊严与灵魂。它无比古老却饱含生机,让我们一同领略这座充满灰尘和混乱之美的城市。
-
杭州寻宋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著本书为杭州研究院《南宋丛书》之一种,为南宋文史通俗读物。丛书第一辑三本将聚焦于杭州与南宋的关系,探讨“作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为杭州的南宋”,再现南宋杭州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本书将追寻西湖十景的南宋韵味,细数杭城宋代文物遗迹与考古遗址,从现代杭州街市穿越南宋坊巷。内容涉及杭州的南宋景观、南宋西湖十景、杭州南宋文物遗址、杭州南宋史迹旅游指南等,力图完整呈现杭州城的南宋史迹。
-
杭州方言研究徐越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书在对杭州方言进行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用传统方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详细描写了杭州方言的全貌,揭示其语言特点,并对杭州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以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杭州方言的形成过程和演变倾向。
-
一座城池的一百张面孔詹谷丰暂缺简介...
-
史志文化 实践与探索王依群 主编《史志文化 实践与探索》一书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担任主编,对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围绕建党百年所举办的各类纪念活动、在上海市史志领域的编修成果、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挖掘,以及对上海史志内容的开发与推广进行总结。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上海史志工作的管理架构,特别梳理了史志学会创立史及学会理事单位上海通志馆的发展史;第二章是关于编修成果的介绍,重点关注上海市二轮修志的情况;第三章关注学会围绕建党百年展开的纪念活动,包括举办“陈独秀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开展“四史讲堂”;第四章介绍了学会开发上海市地情资源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第五章是关于史志文化传播的研讨、践行与路径的探讨;第六章选编了几篇史志业内领导和专家的讲话稿和文章,具有时代感和权威性。
-
龙来龙往聂羽彤独木龙舟节是贵州清水江中游和巴拉河沿岸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作为地域性龙舟文化的集中体现,龙舟节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起源传说与仪式象征,同时,也展现了沿江各村寨之间因共享的历史记忆和信仰习俗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共融共存的空间秩序与权力结构。本研究通过对黔东南台江、施秉两县沿江村寨的民族志考察,较系统地描述了当地围绕龙舟节而形成的神话传说和节日习俗。在对一些村落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拟用“龙舟圈”这一概念来阐释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现象。书稿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清水江中游地区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包括该地区的民族、交通、政治、文化情况。第二章重点介绍龙舟节,涉及龙舟节的起源、龙舟传说的演变、龙舟节的流程等。第三章探讨由龙舟节引发的人群关系问题,如村落社会秩序等。第四章讨论该地区的通婚圈。第五章探讨龙舟圈的形成,以具体的村寨为例,研究龙舟文化与社会变迁、地方政治等的关系。